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的”和“我的”——互借玩具中的教育作用

李女士的女兒菲非有一套精緻的“娃娃家餐具”, 煤氣灶、鍋碗瓢盆、燒水壺, 還有逼真的青菜、土豆、麵包、蘋果和比薩餅。 有一天, 李女士的朋友章女士帶著三歲的兒子來串門, 那小男孩竟新奇地喜歡上這套女孩子玩具, 兩個孩子有滋有味地辦起了“家家”。

臨走時, 小男孩捧著不肯放手。 因為是男孩, 大人都想不到給他買這樣的玩具。 熱情的李女士就徵求女兒的意見, “能不能借給弟弟玩幾天?”菲菲雖然已經四歲, 但對“借”字不甚瞭解, 媽媽就耐心地向她解釋道:“這些東西都是你的, 不過是給弟弟拿回去玩幾天再還給你。

Advertisiment
”一旁的小男孩已經聽懂了, 迅速揀起他的手槍, 遞給小姐姐。 兩位母親都笑了。 第一次的“互借玩具”就這樣開始了。

幾天後, 兩個孩子遵守約定互還了玩具。 然而, 事情並沒有結束, 他們都嘗到了“借”的甜頭, 不需要成人的教導, 竟自己開始了第二輪的“互借”。 兩位母親頓感兩個孩子仿佛長大了, 懂事了, 異口同聲地說:“就讓他們自己互相借著玩吧。 ”以後, 又自發地增加了3--4個同齡孩子。 孩子們慷慨地出借, 按預定歸還。

“互借”其實就是一種情景教育, 它讓孩子在不自不覺的活動中學到各種知識, 學會想到別人, 養成愛護物品的好習慣。 。 。 。 。 。

為了改變貝貝不愛惜書籍的毛病, 章女士花了十幾元錢買了一套新書, 當著兒子的面借給了菲菲“讓姐姐先看,

Advertisiment
貝貝可以學學姐姐是怎樣愛護新書的!”

菲菲媽媽過意不去, 叮囑女兒:“好好愛護弟弟的新書!”兩個月後, 章女士拿著菲菲還來的完好無損的書, 要求兒子也要做到, 一套書6本, 一本不少, 一本也不能弄壞, 看完後再借給其他小朋友。

就從這次起, 好勝的貝貝也開始愛護圖書了, 他不想輸給菲菲, 而且他還知道別的小朋友還等著看他的書呢。

強強的母親要求強強找件比較完整的玩具也去參加“互借”, 結果找遍所有的玩具, 不是這個缺一塊就是那個部件不靈了, 沒有完整的玩具就不能參加“互借”。 可別的小朋友的玩具又吸引著強強, 強強有點感到自己的‘問題“。 他請求媽媽為他再買件新玩具, 並且保證愛惜不損壞。

Advertisiment
慢慢地強強學會了自覺整理、愛惜玩具了, 有時還會學著”小修修“呢!

兩歲的一凡在與”哥哥姐姐’們的互借玩具中, 竟懂得了“兩天”的時間概念, 她告訴媽媽:“天黑了, 睡一覺醒來, 再天黑了睡一覺醒來, 就是兩天, 中午的睡覺不算。 ”水女士樂得哈哈大笑, 她說她解釋了半天女兒還是不懂, 沒想到參加“互借”後, 這小孩一下子就能把這抽象的時間概念, 解釋得這樣具體生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