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允許”孩子不高興,給他一點兒自由和空間

我們自己每天都可能會“不高興”, 但是卻不願意看見孩子情緒低落。

在生活中, 我們經常會看見這樣的情景:一個媽媽訓斥孩子:“你有什麼不高興的, 又不操心吃穿, 要這樣都不高興, 以後還不用活了呢!”孩子耷拉著腦袋, 似乎更沮喪了。 媽媽於是更心煩, 伸手推了他一下, 質問道:“你說呀, 你為什麼不高興?”男孩不說話, 眼淚在眼眶裡轉著……

這是一種很微妙的心理, 我們每天都可能會“不高興”, 但是卻不願意看見自己的孩子情緒低落。 如果孩子不肯說出不高興的理由, 我們就會覺得很掃興, 甚至認為他是在故意找茬兒。

Advertisiment

兒子大寶6歲時, 我就犯過這樣的錯。 我帶著他參加同學聚會, 從出門的時候, 他就有點兒彆扭。 我問他是不是不想去, 他又說不是。 一路板著臉, 到了飯店後, 其他孩子都玩得很高興, 只有他安靜地坐在我身邊, 讓他去找小朋友玩, 也不肯。

大人讓孩子們表演節目, 還給他們打分。 有背唐詩的、有唱歌的、有打拳的, 一個小女生還跳了印尼舞蹈, 贏得滿堂彩。 輪到大寶時, 我讓他去背首詩, 他本來會背幾十首, 卻不肯去;我逼急了, 他乾脆梗著脖子說不會背。 有女同學出來打圓場, 也有男同學開玩笑, 說你這兒子不行啊, 這麼靦腆。 我只好訕笑著解釋, 他平時不這樣的。

那頓飯吃得不知有多彆扭。 別人家的孩子喜笑顏開, 像是生機盎然的小花朵;大寶默默地吃完東西,

Advertisiment
一個人跑去角落裡玩自己帶的變形金剛, 像個萎靡的老南瓜。 坐在旁邊的同學大約看出我的尷尬, 不住地安慰說, 你家兒子好乖, 少年老成……但她越說我越怒, 有種被別人同情的虛弱感。

飯局結束, 我與大寶走在回家的路上, 他主動將小手伸進我的手心。

“你今天怎麼了?”

“沒怎麼。 ”

“那為什麼不高興?”

“就是不高興。 ”

我惡狠狠地甩開他的手, 咆哮道:“以後我再也不帶你出來吃飯了, 丟人!”

在胸口堵了一晚上的塞子, 隨著這聲咆哮, “砰”地一聲打開了, 我長舒一口氣。 大寶卻嚇呆了, 眼睛一紅, 想哭, 卻咬牙憋回去了。

一路無話。 回到家, 大寶被外婆帶去洗澡, 我跟老公抱怨大寶的丟人之舉。 他聽完, 慢悠悠地說:“那你在乎的是兒子的情緒,

Advertisiment
還是別人的看法?”我想都沒想就回答:“當然是兒子的情緒。 ”“小孩情緒低落, 又遇到那麼多陌生人, 他覺得自己長大了, 不想做大人的玩偶, 我看這沒什麼問題。 倒是你受不了別人沒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小可愛小甜心, 覺得受歧視了, 把自己的面子看得比孩子健全的人格更重要。 ”

雖然老公的語氣很溫柔, 但我還是無法接受, 本來指望他與我“同仇敵愾”呢。

“那麼多人, 他難道不應該控制情緒?再說他有什麼不高興的, 才多大呀?”

“如果是16歲, 你可以要求他控制情緒, 可他才6歲, 不必逼他戴面具吧?何況他也不是沒有禮貌, 只是不肯上臺作秀, 我覺得這點兒自由還是要給他。 至於6歲的孩子有什麼不高興的,

Advertisiment
我也不知道, 但我3歲的時候就挺憂鬱的。 ”他最後一句話把我逗笑了。

老公的勸解, 讓我慢慢緩過神來。 大寶其實也沒做什麼不得了的錯事, 但為什麼當時我的感受卻像天要塌下來一樣?原因很簡單, 儘管我一直鄙視那樣做, 卻還是不小心把孩子當成了自己衣襟上一個光彩奪目的寶石胸針, 希望它永遠璀璨, 人越多越要發光;我忽略了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即使是父母, 也不能夠強求他與我們的時間表永遠合拍, 他的世界不可能永遠圍著我們轉。

後來, 我與老公就這個問題又討論過幾次, 我們逐漸達成共識:要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識, 絕不逼他表現自己, 討好他人。

“兒子, 不高興沒有錯。 當你不高興時, 可以單獨待一會兒,

Advertisiment
也可以告訴我們哦。 ”後來, 每逢大寶有情緒, 我們便這樣對他講。 他並沒有因為被縱容了“不高興”而變得常常不高興, 而是很快便能從壞情緒中走出來, 或者沖我狡黠地一笑, 或者把情緒垃圾“咣當”倒出來。

大多數時候, 孩子的不高興是沒有理由的, 甚至帶著反抗成人權威的意味。 你越壓他, 他越沉重;你放手, 他反倒放鬆了。 所以我們要“允許”孩子不高興, 給他一點兒自由和空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