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六多六少”巧吃防止寶寶生病

“天人合一”是人們追求的最佳境界。 春夏交替, 天氣變幻莫測, 人體功能的轉換, 卻無論如何是跟不上時令。 然而, 醫學專家一致認為:要使身體健康, 就必須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 簡而言之, 在多變的季節裡, 在飲食上只要能做到“六多”“六少”, 就可以達到巧吃防病的效果。

多“還原”少“氧化”活躍大腦
如何保障大腦健康?怎樣提高用腦效率?日本營養學家菅原明子博士的策略是:多吃還原食物, 少吃氧化食物。

所謂氧化食物, 是指那些富含過氧化脂類化合物的食物, 油炸類、速食麵、漢堡包等為其代表,

Advertisiment
高熱量含油食品、肥肉和果汁亦屬此類。 這些食物能在人體內發生氧化反應, 損害腦血管壁的正常分子結構, 使腦血管變窄, 影響血液流動, 對大腦的生理活動產生不良刺激, 導致思維遲鈍。

還原食物則含胡蘿蔔素、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成分, 可阻止腦血管壁的氧化反應進行, 或者使已經發生的氧化反應“還原”, 保證腦血管通暢, 大腦血供充足, 始終處於清新、活躍的健康狀態。

多禽肉少畜肉保護心臟對於肉食, 人們大多又愛又怕。 愛的是它營養豐富, 口感良好;怕的是其脂肪含量高, 容易與高脂血症乃至冠心病、中風、糖尿病等疾病掛鉤。 如何解決這個兩難問題呢?竅門之一就是多吃禽肉少吃畜肉。

與豬、牛、羊等畜肉比較,

Advertisiment
禽肉雖同屬動物性脂肪, 但所含脂肪的結構卻不相同。 畜肉脂肪中飽和脂肪酸多, 膽固醇也高, 而鵝、鴨、雞等禽肉不僅脂肪較少(僅為前者的1/4~1/3), 而且所含脂肪的結構更接近於橄欖油, 佔優勢的是不飽和脂肪酸, 故有保護心臟的作用。

多食“生”少食熟肉製品減少致癌物

就禽肉而言, 如果有生、熟兩種擺在你面前, 你會鍾情於哪一種呢?熟肉製品食用方便, 風味也不錯, 你可能會向熟肉製品傾斜。 不過, 這樣你將犯下攝入亞硝酸鹽的錯誤。 因為在製作熟肉製品過程中, 要添加亞硝酸鹽, 目的是借助其防腐作用, 起到食品的保鮮效果。 但亞硝酸鹽一旦進入人體, 就可分解成具有強烈致癌性的物質亞硝胺, 嚴重威脅人的健康。

Advertisiment

一份涉及120份熟食樣品的分析調查顯示, 107份樣品檢出了這種有害物, 檢出率達到87%, 其中7份樣品含量超標。 專家指出, 超標攝入亞硝酸鹽, 可導致急性中毒和誘發癌症, 即使低劑量攝入, 時間久了也可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

多吃糙少吃精保護血管

目前冠心病、腦梗死等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日漸升高, 已成為國人的“頭號殺手”。 除了傳統的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等“三高”外, 還有一大禍根, 那就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國內外專家研究發現, 一種稱為同型半胱氨酸的物質, 如果在血液中的濃度過高, 就會引起人的動脈硬化, 最終導致心肌梗死、腦中風以及老年癡呆症。 而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之所以會升高, 越來越多地嗜吃精細加工的食品就是原因之一。

Advertisiment

同型半胱氨酸來源於蛋白質, 並具有一定毒性, 但可變成無毒的胱硫醚而隨尿排出體外。 在這個變化過程中, 三種極其普通的維生素功不可沒, 即維生素B6、維生素B12及葉酸。 遺憾的是, 精細食品由於過度加工, 使大量的B族維生素流失。 以大米為例, 據檢測, 米糠中的B族維生素居目前人類發現的天然食品之冠, 故常吃精白米者由於缺乏B族維生素的保護, 血管受害的危險大大增加。

多蔬菜少肉食改善骨質

如果將蔬菜與肉食相比較, 前者則有利於骨骼健康。 美國研究人員新近提出忠告, 如果人們特別是中老年婦女吃肉或乳酪過多, 有導致骨質流失甚至骨折的危險;相反, 將蔬菜作為攝取蛋白質的主要來源,

Advertisiment
則可有效地改善骨質。

研究還顯示, 從肉類和乳製品中吸收高比例蛋白質的婦女, 其骨質流失量是從蔬菜中吸收蛋白質的婦女的3倍。 造成上述差別的原因, 在於動物食品中酸性成分太多, 加上年紀增大, 腎臟功能衰退排出酸性成分的能力減弱, 致使體內酸性成分堆積, 迫使骨骼擔負起中和酸性成分的責任, 時間一長, 造成大量骨質和鈣質流失。 蔬菜則不然, 有豐富的鹼性成分來中和酸性物質, 從而起到保護人的骨骼、改善骨質的作用。

顏色多綠少白益壽延年

營養學家分析了各種蔬菜的養分, 發現一個規律:蔬菜的營養價值與其顏色深淺有關。 顏色愈深的蔬菜, 維生素與胡蘿蔔素含量越多, 反之就越少。 按此規律排出的座次是:綠色蔬菜>紅黃色蔬菜>白色蔬菜。

綠色蔬菜富含鈣質,葉酸與維生素C的含量也很高;此外,具有抗癌防病作用的葉綠素尤其多。

按此規律排出的座次是:綠色蔬菜>紅黃色蔬菜>白色蔬菜。

綠色蔬菜富含鈣質,葉酸與維生素C的含量也很高;此外,具有抗癌防病作用的葉綠素尤其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