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分離焦慮”與“父母崇拜”成長過程中甜蜜的煩惱

親子關係是我們慢慢學會放手, 開始學習獨立的過程。 在孩子離開巢穴飛向天空的之前, 他們會對爸爸媽媽產生依戀, 3歲左右的明顯表現是, “分離焦慮”和“父母崇拜”這兩種甜蜜的煩惱, 你都瞭解麼?

首先, 你要瞭解:
分離恐懼
獨立性寶寶在2-3歲的時候, 會產生一種分化:獨立能力比較強的寶寶, 分離焦慮就會少很多。 但早期如果是由父母照料的寶寶, 孩子過於依賴父母, 離開父母就會非常焦慮。 這是因為他獨立的能力不夠。 所以孩子的分離焦慮的有無輕重, 來源於其獨立性。
自主生活寶寶的獨立性來自於日常生活能力,
Advertisiment
這不是父母教出來的。 單純的對寶寶說你要自信堅強是沒有用的, 而是要通過寶寶日常生活的練習獲得。 讓寶寶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生存下來, 讓自己舒適的面對周邊環境, 能夠適應環境對其的影響, 這是非常好的。
信任度父母應當充分信任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達成這一能力。 所以要對孩子放手多一點。 讓孩子平時多做練習, 在有一天分離的時候孩子會感受到父母對他的信任, 於是分離焦慮就會緩解。
當父母上班的時候, 家裡還是要有人看護, 新來的保姆或看護人最好已經與孩子建立了緊密的信任關係。 也就是當媽媽離開之前, 媽媽、保姆、孩子已經生活了一段時間, 孩子覺得媽媽離開後他依然會被安全和舒適的照顧,
Advertisiment
也就不會有分離恐懼了。
說到做到對寶寶的鼓勵和守信也很重要。 因為2-3歲的寶寶已經有時間、規則、和秩序感的觀念了, 所以媽媽的表述與寶寶的理解需要一致, 一旦打破這一平衡寶寶依舊會沒有安全感, 甚至於更加的不放手。

當孩子表現出渴望和父母一樣的時候你需要知道的是:
父母崇拜
生活3-4歲的寶寶處在社會性的快速養成期, 更為關心人在社會中的各種關係。 在社會結構中, 首先觀察到的是父母。 父母在身邊是最緊密的人。 父母的言行舉止、思維方式, 父母在社會中與他人的交往, 孩子都在觀察。 在孩子眼裡, 父母已是完整的人, 在社會關係中是非常成功的人, 在他眼裡父母什麼都能應付,
Advertisiment
所以寶寶就會以父母為榜樣。 寶寶的人生目標就是把自己培養成完整的人而在努力奮鬥。
思考寶寶發育的完整, 包括生活上的獨立自主、還有通過語言認知環境, 及對人生的抽象思考。 所以他會渴望與父母一樣的去思考。 父母在生活中遇見各類事件會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和思路, 孩子也渴望也會有自己的判斷。
人際關係此時孩子的生活面已經拓寬了。 3-4歲的孩子會與父母一起去餐館、電影院、商店、街道等社會性場所。 他會發現父母會與很多人打招呼, 寶寶會在現實的演示場景中會觀察父母是怎麼對待特定的事件, 並會模仿。 例如去超市購物, 他會非常樂意自己拿購物籃、選擇商品、及付款,
Advertisiment
並希望與父母一樣, 完成任務。 孩子通過此事獲得自信, 認為父母能做的事情自己也能做, 是個能幹的寶寶。 從中孩子會覺得自己的完整性與獨立性, 是和父母一樣獲得了他人的認可與尊重。 這就是其人生長成的目標, 通過這個鍛煉能力, 成熟心智, 成為完整的人。

所以, 育兒師建議對於孩子的成長, 家長朋友們都不要點以輕心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