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西方國家, 父母非常注意對孩子進行忍耐和獨立的教育, 因為他們信奉這樣的原則:只要讓孩子從小學會承受一定壓力, 並從中站起, 才可以不斷地進步。
的確, 總是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的各類要求, 只會增強他們的依賴性, 不利於孩子形成堅韌, 頑強的優秀性格。 那麼家長該怎樣做呢?
第一、讓孩子學會獨立購物。 媽咪可以給孩子數額不大的錢, 讓孩子自己進入超市去尋找想要買的東西, 並且讓他們限時返回。 這對於孩子語言和處事能力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因為孩子會承受一定的時間壓力,
Advertisiment
第二、讓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家長在離家不遠處讓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自己則扮成陌生人悄悄尾隨, 有些參與這個活動的家長看著自己的孩子在尋找過程中痛哭流涕喊媽媽都感到十分心疼, 媽咪都哭了, 但再心疼寶寶, 也沒有一個媽媽喊停。 即使不忍心, 但是有些路還是要孩子自己走, 只有學會在逆境中生存, 才能在日後的競爭處於不敗之林。 讓孩子承受一定的壓力實際上是在潛移默化地打磨孩子的意志力和抗壓能力。 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定壓力, 但是家長的支持也不可少, 適當的壓力和支持會讓孩子充滿挑戰的信心。 家長不妨這樣來做:
第一、鼓勵孩子。
Advertisiment
第二、善於表揚孩子。 家長對孩子的肯定是他取得下一次成功的動力, 時刻關注他取得的進步, 表現出你的開心, 孩子看到父母因他驕傲, 他們也會更加努力, 懷著積極的心態, 從而激發自信和潛能。 對孩子的支持不一定是在具體某個問題上的探討, 更重要的是用一種明白的方式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關心自己的,
Advertisiment
總結:壓力和支援這兩種方式若是使用得當, 會讓孩子既理性堅強又感性聰慧, 孩子的成才之路離不開父母的悉心教導, 這過程有笑有淚, 但這都是為了能讓孩子有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