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創意剪紙”活動的開發設計與教學策略

從字面上來看, 創意即指有創造性的想法、構思。 這裡所指的創意剪紙活動是指在幼稚園裡開展的以剪紙藝術的技法分類為線索, 以幼兒喜愛的動植物、風景、人物形象為題材, 通過欣賞作品和嘗試製作活動, 採用情景交融、遊戲貫穿、藝術展示等方式, 使小朋友逐步掌握剪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體驗創造和成功的樂趣。

幼兒時期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極富創造力的時期。 剪紙本身就是具有創造性的活動, 幼兒根據自己頭腦中感知過的物體表像, 進行設計構思、再加工, 表現實物或想像創造新的事物。

Advertisiment
創意剪紙藝術教學活動能夠體現“引導幼兒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幼稚園教育指導綱要》)。 可見, 在幼稚園裡開展創意剪紙教學, 以剪紙的藝術魅力來感染、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應該是行之有效的。

陶行知曾說:“處處是創造之地, 天天是創造之時, 人人是創造之人。 ”對於我們教師來說, 開發設計出適合幼兒發展的、能夠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發展的教學活動, 同樣也是一種創造, 不過, 這種創造更加強調目的性、實效性, 為了讓研究的結果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 我們必須在活動設計之前仔細調查可能影響活動的一切因素, 包括幼兒的前期經驗、周圍環境、現下興趣, 以及可能會對活動產生影響的教學主題、操作材料、教學形式、創作方式等等,

Advertisiment
因此, 設計開發新的創意剪紙教學活動, 我們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原則:

一、循序漸進原則

首先是“年齡層次”的序, 在幼兒階段, 相差一歲就有極大差異, 因此小班、中班和大班應區別對待。 小班階段, 我們可以讓孩子從“小廚師做菜”“剪麵條”“紙杯開花”等活動中練習剪短線、長直線;中班時期孩子手指發育要較小班明顯靈活, 他們可以把廢舊圖書上的圖片按照輪廓剪下來, 也能夠剪出簡單的窗花;而到了大班, 他們的剪紙技巧越來越嫺熟, 需要的不是教師每天教一種剪法, 而是通過教師的引導、提示, 做到舉一反三, 觸類旁通。

其次是“經驗技能”的序, 無論是學習使用工具的技能還是學習色彩的運用搭配、紙張的選擇、物體的空間方位關係等,

Advertisiment
都需要有一定的步驟、階段。

1. 第一階段, 學習剪紙的基本技能, 如:脫稿直線剪→曲線剪→折紙剪→骨架剪等方法。 而折紙剪的方法也是從折成兩→成四→成八→成花邊→成六→成十…技能上要由易至難、由簡至繁。

2. 第二階段, 學習剪紙的技巧方法。 如:勾描、鏤空、拼鬥、襯色、染色等。 這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例如:給毛衣設計花紋。 初學時, 可先讓幼兒在需要鏤空的地方塗上顏色, 然後再剪。 而當幼兒有了一定的駕馭能力時, 就可以放手讓幼兒進行想像、創造, 直接脫稿剪。

3. 第三階段, 培養幼兒進行創造性的剪紙。 在前兩個階段的基礎上, 幼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剪紙技能,

Advertisiment
同時隨著幼兒年齡的增加, 幼兒的認知水準不斷提高, 其內在的藝術素養也或多或少積累了一些, 此時教師就應放手, 提供材料、空間、創設一定的情境, 鼓勵幼兒自由創作。

二、寓教於趣原則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就是說一個人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 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 並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 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重視興趣在智力開發中的作用。 在剪紙教學中, 我們並不是採取強制性的教育方法來訓練幼兒, 而是根據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 採取不同的有趣方式來培養幼兒的剪紙興趣, 讓他們高高興興地參與到剪紙活動中來, 從而激發創造的欲望。

Advertisiment

例如:在“葫蘆兄弟”活動中, 老師一面念著兒歌, 一面開始脫稿剪紙。 “小剪刀來爬山, 爬過一座高山, 停下歇一歇, 爬過一座小山, 不累向前走。 ”兒歌念完了, 打開對折的紙一看, 一隻葫蘆已然剪出來了, 這種邊玩邊剪的形式讓孩子們覺得輕鬆又有趣, 迫不及待地想要自己動手來試一試。

三、整合互動原則

就是指把“創意剪紙教學”與其他領域整合起來, 實施多領域滲透, 以收到相輔相成之效。

1.可以與繪畫、手工等其他美術表現形式整合, 如“漂亮的毛衣”“我是公主”活動中, 孩子們可以先剪一件漂亮的衣服, 再貼在底紙上, 用彩筆添畫上人物的頭部、手和腳, 也可以先畫出人物的頭和身體, 再剪出一件衣服給她“穿”起來。 還有在“雙色彩燈”活動中,剪出來的兩張不同色彩的“漁網”狀花紋可以用薄膜封塑起來,做成燈罩、禮物盒、筆筒等工藝品。

2.可以與音樂、語言、社會等領域整合,如音樂遊戲“水族館”可以很好地引導孩子們通過體驗水草左右搖擺的身體動作,感受到波浪線左右搖擺向前的剪法;兒歌“小剪刀來爬山”以兒歌(口訣)的形式交代了脫稿剪葫蘆的方法。

3.可以與主題教育活動整合,通過主題教育活動,可以讓孩子們積累更豐富的知識經驗,從而為剪紙創作活動開拓思路。

四、多樣化原則

幼兒在美術活動中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一方面取決於教師的引導,更重要的則取決於活動環境提供的有利條件和機會。豐富的材料和多樣的表現形式可以給幼兒提供更廣闊的思路和空間。

1. 操作材料多樣化:不同的工具、材料進行剪紙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也給幼兒帶來許許多多的樂趣。當孩子們接觸了牛皮紙、蠟光紙、宣紙、即時貼、廢舊畫報、廣告紙等等,並且用它們剪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之後,他們會觸類旁通地想到各種食品、糖果、鮮花、煙酒、服裝、文具等的包裝紙、宣傳畫、薄海棉、布頭、皮革、還有各種樹葉、棕葉、竹筍殼、花草、蔬菜葉,以及瓜果皮等自然資源,這些材料來源於幼兒最熟悉的生活。在區域遊戲剪紙活動之中,通過幼兒雙手巧妙地加工,變成一件件漂亮的美術作品,這時幼兒心情愉悅,信心增強,他們更樂意不斷地去發現生活中更多的美。而且我們還常常運用剪紙來巧妙裝飾常見日用品,例如,“酒瓶變變變”活動中,老師把孩子們收集來的空酒瓶用油漆刷成各種顏色,孩子們會運用剪紙的方法進行裝飾,還會把圖案按照某種規律排列起來,把空酒瓶變成了藝術品(如下圖),不僅如此,他們還會用雷同的辦法收集或製作紙盤、紙杯、紙鞋、帽、服裝、圍巾、雨傘等進行個性化裝飾。

2. 表現形式多樣化:民間剪紙的表現類型很多,目前我們大班幼兒所接觸到的表現形式有單色剪紙、染色剪紙、拼色剪紙、填色剪紙等,當孩子們看到染上了顏色的宣紙作品變得五彩繽紛的時候,他們的創作欲望更加強烈了,接下來的作品,更多的考慮自己要剪什麼樣的圖案,如何染色才更加熠熠生彩。

陳鶴琴說過:“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樣看來,有效的教學策略在教學中至關重要,我們應該在新課程理念的正確指導下,科學、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使課堂教學過程真正成為教師與學生之間有機的互動過程,真正成為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教學活動的過程,真正成為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在創意剪紙教學活動中,筆者根據不同教學活動的特點,嘗試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1. 欣賞分析法:引導孩子們通過“欣賞感受→比較分析→尋找方法”三步驟來為自己的操作找到實踐基礎和創作靈感,如“年年有餘”活動中,孩子們欣賞了非常精美的“年年有餘”剪紙作品,他們發現有些剪紙是一條魚,有些是兩條、四條……甚至是中間兩條,周圍8條!這些是怎麼剪出來的呢?帶著疑問他們通過比較、思考,結合以往的一些經驗,進行了折紙嘗試,最後發現圖案(魚)的多少與折紙的方法相關,在創作中,他們不僅剪出了不同條數的魚,還對如何剪出不同方向的魚有了一定的探索。

2. 圖示觀察法:折紙活動中,我們常常會用步驟圖來進行教學,引導孩子們在掌握基本符號的基礎上自己看懂圖示並且按步驟自己折紙,在剪紙教學中,同樣也可以使用這樣的方法。如“娃娃臉”活動中,我們的目的是引導幼兒運用不同的形狀來體現人物的五官,用一張對折的紙,怎樣剪出圓形、菱形、月牙形、花型等圖案呢?老師出示了圖示,讓幼兒來猜測剪好之後打開會出來的圖案,看到剪一段簡單的弧線卻變成了一顆愛心,孩子們躍躍欲試,舉一反三,他們把五官剪成了各種有趣的圖案,還在臉頰上剪出了水滴形、蝴蝶形、鋸齒形、串珠形……每一幅作品都各賦特點、展現個性。

3. 遊戲貫穿法:遊戲是幼兒活動的重要形式,是幼兒參與剪紙活動的重要途徑。剪紙活動中我們不僅可以採用遊戲的口吻,可以將剪紙內容遊戲化,也可以採用遊戲貫穿整個活動,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如:我們用兒歌的形式引導幼兒邊念邊玩剪出了一個個的葫蘆,又採用動畫故事“葫蘆娃”,引導幼兒剪出不同表情、顏色、形狀的“葫蘆兄弟”長在葫蘆藤上,當一個一個可愛的小葫蘆掛在葫蘆藤下時,他們仍忙得樂此不疲。

4. 小組合作法:陳鶴琴說:“孩子需要良好的夥伴來做他的伴侶,與他們交流相處獲得友誼,消除孤獨,活潑身心,這是成人所代替不了的。”因此,嘗試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能提供給幼兒更多主動參與生生互動的機會,這不僅有利於幼兒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展,更有利於交往能力的發展。它能使幼兒的學習活動更加富有意義,能激起幼兒更高水準的思維。

對於幼兒來說,在遊戲、學習、生活中,能主動配合、分工合作,協商解決問題,協調關係,從而確保活動順利進行,同時每個人都從相互配合中實現了目標,這才是合作。例如“堆雪人”活動中,孩子們按照各自的優點,各自分工剪雪人、雪花、打雪仗的人、堆雪人的人,而後組合在一起,完成了一幅畫面豐富、生動有趣的作品。

5. 創意展示法:作品展示是一種分享和相互學習的方式,而創意地展示作品還可以激勵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拓展他們的思路。孩子們剪出來的作品不僅僅可以像民間剪紙那樣貼在門上、窗戶上、牆上,還可以貼在衣服、紙盤、紙杯、電器、傢俱上,也可以懸掛做成風鈴、封塑做成彩燈、組合成為對聯……幼稚園裡孩子們的作品展示不應是千篇一律的,而應是五彩繽紛的。這樣的展示方式能夠有效利用空間,更加富有兒童情趣,符合幼兒的審美觀。

幼兒的創意剪紙活動不僅能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同時也讓幼兒在活動中得到了美的薰陶,培養和發展了幼兒的創造力,而且還讓幼兒在合作中體驗到了友誼。這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應用研究課題,需要探討和研究方面的問題還有很多,我們只有找到剪紙藝術和現實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用現代教育方法與手段來傳授剪紙藝術知識和技能,才能使剪紙教育充分發揮教育效能,讓孩子們在剪紙教學活動中得到更好的發展。

我們相信,給孩子們提供一個適宜的發展平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他們一定會給我們帶來意外之喜。

還有在“雙色彩燈”活動中,剪出來的兩張不同色彩的“漁網”狀花紋可以用薄膜封塑起來,做成燈罩、禮物盒、筆筒等工藝品。

2.可以與音樂、語言、社會等領域整合,如音樂遊戲“水族館”可以很好地引導孩子們通過體驗水草左右搖擺的身體動作,感受到波浪線左右搖擺向前的剪法;兒歌“小剪刀來爬山”以兒歌(口訣)的形式交代了脫稿剪葫蘆的方法。

3.可以與主題教育活動整合,通過主題教育活動,可以讓孩子們積累更豐富的知識經驗,從而為剪紙創作活動開拓思路。

四、多樣化原則

幼兒在美術活動中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一方面取決於教師的引導,更重要的則取決於活動環境提供的有利條件和機會。豐富的材料和多樣的表現形式可以給幼兒提供更廣闊的思路和空間。

1. 操作材料多樣化:不同的工具、材料進行剪紙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也給幼兒帶來許許多多的樂趣。當孩子們接觸了牛皮紙、蠟光紙、宣紙、即時貼、廢舊畫報、廣告紙等等,並且用它們剪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之後,他們會觸類旁通地想到各種食品、糖果、鮮花、煙酒、服裝、文具等的包裝紙、宣傳畫、薄海棉、布頭、皮革、還有各種樹葉、棕葉、竹筍殼、花草、蔬菜葉,以及瓜果皮等自然資源,這些材料來源於幼兒最熟悉的生活。在區域遊戲剪紙活動之中,通過幼兒雙手巧妙地加工,變成一件件漂亮的美術作品,這時幼兒心情愉悅,信心增強,他們更樂意不斷地去發現生活中更多的美。而且我們還常常運用剪紙來巧妙裝飾常見日用品,例如,“酒瓶變變變”活動中,老師把孩子們收集來的空酒瓶用油漆刷成各種顏色,孩子們會運用剪紙的方法進行裝飾,還會把圖案按照某種規律排列起來,把空酒瓶變成了藝術品(如下圖),不僅如此,他們還會用雷同的辦法收集或製作紙盤、紙杯、紙鞋、帽、服裝、圍巾、雨傘等進行個性化裝飾。

2. 表現形式多樣化:民間剪紙的表現類型很多,目前我們大班幼兒所接觸到的表現形式有單色剪紙、染色剪紙、拼色剪紙、填色剪紙等,當孩子們看到染上了顏色的宣紙作品變得五彩繽紛的時候,他們的創作欲望更加強烈了,接下來的作品,更多的考慮自己要剪什麼樣的圖案,如何染色才更加熠熠生彩。

陳鶴琴說過:“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樣看來,有效的教學策略在教學中至關重要,我們應該在新課程理念的正確指導下,科學、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使課堂教學過程真正成為教師與學生之間有機的互動過程,真正成為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教學活動的過程,真正成為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在創意剪紙教學活動中,筆者根據不同教學活動的特點,嘗試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1. 欣賞分析法:引導孩子們通過“欣賞感受→比較分析→尋找方法”三步驟來為自己的操作找到實踐基礎和創作靈感,如“年年有餘”活動中,孩子們欣賞了非常精美的“年年有餘”剪紙作品,他們發現有些剪紙是一條魚,有些是兩條、四條……甚至是中間兩條,周圍8條!這些是怎麼剪出來的呢?帶著疑問他們通過比較、思考,結合以往的一些經驗,進行了折紙嘗試,最後發現圖案(魚)的多少與折紙的方法相關,在創作中,他們不僅剪出了不同條數的魚,還對如何剪出不同方向的魚有了一定的探索。

2. 圖示觀察法:折紙活動中,我們常常會用步驟圖來進行教學,引導孩子們在掌握基本符號的基礎上自己看懂圖示並且按步驟自己折紙,在剪紙教學中,同樣也可以使用這樣的方法。如“娃娃臉”活動中,我們的目的是引導幼兒運用不同的形狀來體現人物的五官,用一張對折的紙,怎樣剪出圓形、菱形、月牙形、花型等圖案呢?老師出示了圖示,讓幼兒來猜測剪好之後打開會出來的圖案,看到剪一段簡單的弧線卻變成了一顆愛心,孩子們躍躍欲試,舉一反三,他們把五官剪成了各種有趣的圖案,還在臉頰上剪出了水滴形、蝴蝶形、鋸齒形、串珠形……每一幅作品都各賦特點、展現個性。

3. 遊戲貫穿法:遊戲是幼兒活動的重要形式,是幼兒參與剪紙活動的重要途徑。剪紙活動中我們不僅可以採用遊戲的口吻,可以將剪紙內容遊戲化,也可以採用遊戲貫穿整個活動,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如:我們用兒歌的形式引導幼兒邊念邊玩剪出了一個個的葫蘆,又採用動畫故事“葫蘆娃”,引導幼兒剪出不同表情、顏色、形狀的“葫蘆兄弟”長在葫蘆藤上,當一個一個可愛的小葫蘆掛在葫蘆藤下時,他們仍忙得樂此不疲。

4. 小組合作法:陳鶴琴說:“孩子需要良好的夥伴來做他的伴侶,與他們交流相處獲得友誼,消除孤獨,活潑身心,這是成人所代替不了的。”因此,嘗試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能提供給幼兒更多主動參與生生互動的機會,這不僅有利於幼兒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展,更有利於交往能力的發展。它能使幼兒的學習活動更加富有意義,能激起幼兒更高水準的思維。

對於幼兒來說,在遊戲、學習、生活中,能主動配合、分工合作,協商解決問題,協調關係,從而確保活動順利進行,同時每個人都從相互配合中實現了目標,這才是合作。例如“堆雪人”活動中,孩子們按照各自的優點,各自分工剪雪人、雪花、打雪仗的人、堆雪人的人,而後組合在一起,完成了一幅畫面豐富、生動有趣的作品。

5. 創意展示法:作品展示是一種分享和相互學習的方式,而創意地展示作品還可以激勵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拓展他們的思路。孩子們剪出來的作品不僅僅可以像民間剪紙那樣貼在門上、窗戶上、牆上,還可以貼在衣服、紙盤、紙杯、電器、傢俱上,也可以懸掛做成風鈴、封塑做成彩燈、組合成為對聯……幼稚園裡孩子們的作品展示不應是千篇一律的,而應是五彩繽紛的。這樣的展示方式能夠有效利用空間,更加富有兒童情趣,符合幼兒的審美觀。

幼兒的創意剪紙活動不僅能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同時也讓幼兒在活動中得到了美的薰陶,培養和發展了幼兒的創造力,而且還讓幼兒在合作中體驗到了友誼。這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應用研究課題,需要探討和研究方面的問題還有很多,我們只有找到剪紙藝術和現實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用現代教育方法與手段來傳授剪紙藝術知識和技能,才能使剪紙教育充分發揮教育效能,讓孩子們在剪紙教學活動中得到更好的發展。

我們相信,給孩子們提供一個適宜的發展平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他們一定會給我們帶來意外之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