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命令”孩子好嗎

現代觀念認為孩子是發展中的個體, 具有獨立的人格和鮮明的個性心理特徵, 在向周圍世界學習的過程中, 他們處於主體地位, 是學習的主人, 我們應培養富有創造性和主動精神的孩子, 讓他們在探索中發現, 在發現中提高和成長, 因此, 瞭解孩子、尊重孩子、激勵孩子、誘導孩子是成功的教育方法, 強迫責令, 以成人為中心, 往往使孩子被動, 收不到好效果。 命令的方式應慎用, 絕對不能濫用。

但有時對於家長的指導, 孩子不但不聽, 而且還採取頂牛對抗的方式, 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 成人要設法巧妙地從對抗中解脫出來,

Advertisiment
做到不失大體地走出困境。 此時絕對不應該繼續與孩子抗衡下去, 孩子緩過了頂牛情緒, 心平氣和之下, 情緒良好之時, 也會接受意見, 改正錯誤。 如果是成人的命令不合適, 應該作自我批評, 這樣會使孩子心服口服, 因為平等的親子關係, 會給雙方以好的感受。 如果不來個緩解過程, 既傷了心、又傷了身體, 大家情緒不好, 甚至造成成人與孩子之間的隔閡。

其次, 分析一下孩子不聽從命令的原因, 一般有這幾種:

1、不願聽從:當孩子玩得開心之時, 成人硬性命令孩子去洗臉, 孩子不去, 成人便強硬拖著孩子去洗, 孩子很委屈, 有時還大哭大嚷。 其實, 只要好言相勸, 或能使孩子快快洗了臉又來玩, 或稍等片刻再去洗,

Advertisiment
讓孩子再玩得開心一些, 有什麼不好, 何必為此大動干戈呢?

2、不能聽從:孩子用手抓飯吃, 媽媽打了孩子的手, 孩子哭了, 正在哭得喘不過氣來之時, 爸爸命令孩子閉上嘴, “不要哭, 閉上嘴!”孩子怎能一下子憋住這口氣呢?縱然成人是一番好心去教子, 但實際上起了摧殘心靈、摧殘健康的副作用, 這種命令是孩子不能執行, 聽從不了, 也不應該聽從的。

3、一些可聽從、可不聽從的命令搞多了, 反而會強化孩子不聽從命令的習慣。

成人要學習和講究使用“命令”的技巧;

1、不多用、不濫用“命令”, 一旦運用便要求孩子認真執行, 鼓勵肯定孩子執行命令的優點。 如果孩子突然命令爸爸不要在電視機前抽煙, 而應到廚房去抽煙, 家長也要高興地聽從,

Advertisiment
做出示範。

2、“命令”要下在孩子有可能接受、有時間準備、又能嘗試成功的點子上。 “小明, 我明天帶你去姥姥家, 你要把自己帶給姥姥的東西, 要給姥姥講的話全都在今晚上準備好……”孩子會樂意去執行, 而且會完成得挺好。

3、命令執行不好的時候, 要幫助孩子檢查原因, 改正錯誤, 並鼓勵孩子下次完成好。

4、成人可以有意識地把自己在單位執行命令的情況, 編成小故事, 講給孩子聽, 啟發孩子學習和模仿。

5、千家萬戶的孩子有其共同的身心特點, 也有千種萬種的差異, 應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 採取不同的方式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這樣有的放矢、持之以恆, 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