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幸福的孩子, 其實是父母用故事“喂”大的。
這類父母的高明之處在於, 他們知道, 用故事“喂”孩子是一件深刻的事情, 它能使孩子學會思考, 以此充實孩子的心靈。
我認識一位元當作家的媽媽, 她就特別善於用故事喂孩子, 即每當她教育孩子時, 總能“對症下藥”, 講個恰到好處的故事。
例如:有一次, 上小學的兒子在數學競賽中得了全校第一, 就得意洋洋了。 她猜到了孩子的心思, 給他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從前有只小老鼠, 見到幾個孩子在下鬥獸棋, 就悄悄地在旁邊看, 它發現棋子中的老鼠雖然可以被 貓吃掉,
Advertisiment
說到這, 她摸了摸兒子的頭, 語重心長地來了一句:“小心點兒, 你屬鼠, 也是只小老鼠!”
兒子聽了, 立刻明白了媽媽的意圖, 原來, 媽媽是要通過這個故事告訴他:誰得意洋洋, 誰就會吃苦頭,
Advertisiment
聽到這, 媽媽笑了……
轉眼過了兩年。 孩子因兩分之差沒能考進重點中學, 消息傳來的那天, 他滿以為媽媽會批評他, 卻不料媽媽摸了摸他的頭, 又給他講了個故事。 她說:
“成功生了個兒子, 叫甜。 失敗生了個兒子, 叫苦。 甜常聽爸爸講成功後的快樂, 就認為人生肯定美不勝收, 肯定一帆風順, 因此極少鍛煉。 他養尊處優, 在安逸閒適中長大了——雖然胖, 卻胖得單薄。 苦常聽爸爸講失敗帶來的痛苦, 從小就明白了一個道理, 只有靠本領才能把沉甸甸的苦痛關在門外。 因此他刻苦學習,
Advertisiment
聽到這, 孩子又一次深深地點了點頭, 他特別感激媽媽, 她知道媽媽是在提醒他, 鼓勵他, 讓他思考包含在故事中的道理。
後來, 事實也表明, 他不僅長大了, 長高了, 還在後來的高考中一炮打響, 考取了一所著名的大學。
如此看來, 批評孩子時最好不要橫眉怒目, 更不可言辭過激, 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而是應該來點啟發。 學學上述這位媽媽, 多用溫暖故事喂孩子。 (文/張玉庭)
來源:年輕媽媽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