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位外國媽媽分享的案例:?
我的雙胞胎兒子11個月大, 不管什麼時候我離開家, 他們都表現得有些漠不關心, 好像已經是青少年似的。 我不得不離家工作, 我出門的時候, 兄弟倆會看一眼我離家的路, 然後重新開始吃他們的動物餅乾或者和保姆玩耍。 看上去他們似乎在想“哦, 好吧, 媽媽再見。 ”我在心裡暗暗慶 幸:啊!我們成功地避免了分離焦慮的戲碼, 分離焦慮已經讓我的很多朋友緊張不已。 (說不定我們也會很幸運地避開可怕的兩歲!)
但是, 有一天早上, 現實給了我當頭一棒。 正當我開門要離開時,
Advertisiment
“分離焦慮的出現也許就在一夜之間, 這著實會讓很多父母措手不及。 ”洛杉磯家庭諮詢中心副主任莎拉·阿伯特說。 更重要的是,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 這往往不是一次性的, 發育中的某一個階段。 和爸爸媽媽分離時候的眼淚和恐懼會在幼兒時期和學齡前時期再度出現, 給父母們帶來新的挑戰, 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 雖然聽上去有點令人沮喪, 但是, 父母需要記住,
Advertisiment
每個孩子出現分離焦慮的時間都是不同的, 大多數出現在孩子8個月左右, 這個年紀的寶寶會突然理解父母沒有在他們身邊, 阿伯特說:“就像是砰的一下!他們突然就理解了你要離開。 ”然而, 他們並不知道你們還會回來。 這樣的焦慮會持續幾周, 甚至幾個月, 直到他們意識到你不會拋棄他——你只是去一下洗手間。
“ 怎樣度過這嬰兒階段的分離焦慮?提早準備
6 個月左右的時候,
Advertisiment
離開的時間儘量短暫
短暫的離開, 比如“拜拜, 詹姆士, 下午見!”, 是理想的道別。 “延長離開的時間會讓孩子覺得害怕”巴斯維說。 但是這裡也有真正棘手的問題:儘量不要讓孩子的哭泣把你拉回來。 你的去而複返只會讓孩子下一次哭得更凶更長。
說話的時候配合肢體語言
“你的孩子在你離開家的時候能夠感受到你的自信, ”庫伯說。 朝她微微一笑, 歡快地揮揮手。
Advertisiment
不要偷偷溜走
家長們常常在孩子沒有看見的時候沖出家門, 希望孩子不會哭——這簡直無法理解!“但是, 這麼做是在戲弄你的孩子, 這會傷害孩子對你的信任。 ” 巴斯維說。 你應該讓代替你的照料者在你準備離開的時候用寶寶最喜歡的玩具, 躲貓貓的遊戲, 或者音樂(隨便什麼方法都行)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然後迅速地和孩子道別。
高峰階段:幼兒時期
對於一些孩子來說, 分離焦慮會在幼兒時期之前消失;對另一些孩子來說, 分離焦慮才剛剛開始, 在12-24月之間達到高峰, 給父母帶來十足的壓力。Advertisiment
讓道別成為一種習慣
比如, 白天你在照料孩子的中途需要離開, 不管什麼時候, 都要給她兩個吻, 擊個掌。 “這個習慣可以為家長和孩子建立起分離時的秩序。 ”阿伯特說。 同時, 也會給孩子提供安全感。
交給你的孩子一個小任務
愛琳·西林格是紐約的一個驗光師, 她的兒子23個月大的時候, 開始出現很黏媽媽的狀態。她要出門工作的時候,就會叫兒子“幫媽媽關門”。這個小小的責任讓她們的分離過渡期變得輕鬆很多。“他喜歡幫忙,而且對家裡的門有了控制權,”西林格說。這個方法對因為媽媽要離開家而感到焦慮的孩子很有效。比如,如果你需要去洗衣服,你可以給孩子一件毛衣,讓她一邊疊衣服,一邊等你回來。
告訴孩子你什麼時候回來
“這個年紀的孩子不理解‘三小時’是多久,但是你可以說‘你吃完點心我就回來了’。”阿伯特建議道。然後你要儘量在答應孩子的時間點回來。你可能會認為孩子不會知道你有沒有遲到,但是總有一天他會知道——究竟是哪一天你也無法預料。如果你晚上需要出門,告訴他,他會在早上醒來時見到你。
提醒孩子你總是會回來的
安娜·奇爾克的雙胞胎兒子兩歲了,她給孩子設計了一個問答:“他們說‘媽媽,不要走’的時候,我會問他們‘媽媽離開之後會做什麼?’他們會說‘媽媽會回來’。”這個問答到現在還是很有效果。
復發階段:學齡前階段對於家長來說,這可能是最讓人精疲力盡的分離焦慮了。就在你認為你的孩子已經有一些小獨立的時候,脾氣和眼淚又捲土重來了,這通常是由新的壓力導致的,比如家裡新添了弟弟妹妹,開始上幼稚園,生病或者是搬家。幸運的是,專家說這類焦慮通常只持續幾個星期。“如果是有了弟弟妹妹,焦慮的根源是父母的關注。”阿伯特說,“他們擔心自己在爸爸媽媽心裡只排第二位,爸爸媽媽會把他們給忘了。”如果是上學,孩子雖然知道媽媽會來接他,但是還是會感到不安和不適。“孩子突然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不知道誰是值得信任的。”阿伯特說。難怪有些孩子會崩潰!
“ 怎樣度過學齡前階段的分離焦慮?讓孩子知道感到緊張是正常的
注意不要對孩子說“你已經是個大男孩了”這種話,相反,你需要擁抱孩子,說一些安慰的話,比如“我知道你感到緊張,想一想以前你有什麼事情一開始特別緊張,後來什麼事都沒有。還記得你第一次去游泳嗎?”你要告訴他,他的感覺是正常的——而且他一定能夠應付得過來。“我們經常為孩子的自主感到自豪,但是,我們沒有看到的是,通往自主的道路上總有對父母適度的依賴。”佩斯大學心理學教授馬克·索金博士說。
增加一對一相處的時間
詹妮弗·賴爾把新生的小寶寶帶回家的時候,她兩歲半的女兒朱爾斯只要媽媽需要照顧小弟弟的時候都會發脾氣。於是,賴爾決定給朱爾斯更多的關心,特別是在準備給女兒的零食時。她說“我會放慢速度,讓女兒參與其中。製作奶昔的時候,我會讓朱爾斯幫我加水果和牛奶,然後按下料理機按鈕。”專家說增加與孩子一對一相處的時間會讓孩子對父母的愛更自信,減少威脅感。
形成固定的睡前模式
總體來說這是一個好主意,但是在孩子度過一段相對艱難的成長階段時,這一習慣尤為有用。這能幫助他瞭解不管怎麼樣,他的世界總是有秩序的。你甚至可以列一張時間表,寫上晚上要做的事情。比如:6:00,晚飯,6:20,洗澡,6:40,換睡衣,6:50,故事時間,7:00,睡覺。
不要讓步
學齡前兒童的分離焦慮會讓孩子在某些方面出現行為倒退,比如要求安撫奶嘴或者要求和你一起睡。當你忍無可忍的時候,很自然地會想用最容易的方法,然後就會放鬆已經建立起來的規則。“重要的是,孩子需要規則,”巴斯維說,“如果你妥協了,把奶嘴給了他,再想拿走就會難上加難。努力不要改變規則,相反,你可以給孩子更多的擁抱和親吻。除此之外,保持常態,你向孩子傳達的資訊是,他的生活並沒有什麼失常。”當然,我們偶爾會妥協。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比計畫中的有所退讓, 放鬆一會兒,然後再試一次。
還有半個月就要開學了,很多小朋友就要入園了,肯定會出現各種狀況,但是我們可以在問題出現之前,制定一些應對方法,明天我會推送有關入園焦慮的一些具體應對方法和入學第一天需要準備的事項,媽媽們記得提前操練起來哦~
開始出現很黏媽媽的狀態。她要出門工作的時候,就會叫兒子“幫媽媽關門”。這個小小的責任讓她們的分離過渡期變得輕鬆很多。“他喜歡幫忙,而且對家裡的門有了控制權,”西林格說。這個方法對因為媽媽要離開家而感到焦慮的孩子很有效。比如,如果你需要去洗衣服,你可以給孩子一件毛衣,讓她一邊疊衣服,一邊等你回來。告訴孩子你什麼時候回來
“這個年紀的孩子不理解‘三小時’是多久,但是你可以說‘你吃完點心我就回來了’。”阿伯特建議道。然後你要儘量在答應孩子的時間點回來。你可能會認為孩子不會知道你有沒有遲到,但是總有一天他會知道——究竟是哪一天你也無法預料。如果你晚上需要出門,告訴他,他會在早上醒來時見到你。
提醒孩子你總是會回來的
安娜·奇爾克的雙胞胎兒子兩歲了,她給孩子設計了一個問答:“他們說‘媽媽,不要走’的時候,我會問他們‘媽媽離開之後會做什麼?’他們會說‘媽媽會回來’。”這個問答到現在還是很有效果。
復發階段:學齡前階段對於家長來說,這可能是最讓人精疲力盡的分離焦慮了。就在你認為你的孩子已經有一些小獨立的時候,脾氣和眼淚又捲土重來了,這通常是由新的壓力導致的,比如家裡新添了弟弟妹妹,開始上幼稚園,生病或者是搬家。幸運的是,專家說這類焦慮通常只持續幾個星期。“如果是有了弟弟妹妹,焦慮的根源是父母的關注。”阿伯特說,“他們擔心自己在爸爸媽媽心裡只排第二位,爸爸媽媽會把他們給忘了。”如果是上學,孩子雖然知道媽媽會來接他,但是還是會感到不安和不適。“孩子突然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不知道誰是值得信任的。”阿伯特說。難怪有些孩子會崩潰!
“ 怎樣度過學齡前階段的分離焦慮?讓孩子知道感到緊張是正常的
注意不要對孩子說“你已經是個大男孩了”這種話,相反,你需要擁抱孩子,說一些安慰的話,比如“我知道你感到緊張,想一想以前你有什麼事情一開始特別緊張,後來什麼事都沒有。還記得你第一次去游泳嗎?”你要告訴他,他的感覺是正常的——而且他一定能夠應付得過來。“我們經常為孩子的自主感到自豪,但是,我們沒有看到的是,通往自主的道路上總有對父母適度的依賴。”佩斯大學心理學教授馬克·索金博士說。
增加一對一相處的時間
詹妮弗·賴爾把新生的小寶寶帶回家的時候,她兩歲半的女兒朱爾斯只要媽媽需要照顧小弟弟的時候都會發脾氣。於是,賴爾決定給朱爾斯更多的關心,特別是在準備給女兒的零食時。她說“我會放慢速度,讓女兒參與其中。製作奶昔的時候,我會讓朱爾斯幫我加水果和牛奶,然後按下料理機按鈕。”專家說增加與孩子一對一相處的時間會讓孩子對父母的愛更自信,減少威脅感。
形成固定的睡前模式
總體來說這是一個好主意,但是在孩子度過一段相對艱難的成長階段時,這一習慣尤為有用。這能幫助他瞭解不管怎麼樣,他的世界總是有秩序的。你甚至可以列一張時間表,寫上晚上要做的事情。比如:6:00,晚飯,6:20,洗澡,6:40,換睡衣,6:50,故事時間,7:00,睡覺。
不要讓步
學齡前兒童的分離焦慮會讓孩子在某些方面出現行為倒退,比如要求安撫奶嘴或者要求和你一起睡。當你忍無可忍的時候,很自然地會想用最容易的方法,然後就會放鬆已經建立起來的規則。“重要的是,孩子需要規則,”巴斯維說,“如果你妥協了,把奶嘴給了他,再想拿走就會難上加難。努力不要改變規則,相反,你可以給孩子更多的擁抱和親吻。除此之外,保持常態,你向孩子傳達的資訊是,他的生活並沒有什麼失常。”當然,我們偶爾會妥協。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比計畫中的有所退讓, 放鬆一會兒,然後再試一次。
還有半個月就要開學了,很多小朋友就要入園了,肯定會出現各種狀況,但是我們可以在問題出現之前,制定一些應對方法,明天我會推送有關入園焦慮的一些具體應對方法和入學第一天需要準備的事項,媽媽們記得提前操練起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