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你別走,你別走!”

導讀: 寶寶粘人時常讓媽媽們無所適從。 你知道嗎?其實粘人的背後卻有著多種多樣的原因, 媽媽們不能一概而論, 而應該區別對待。

1歲半的寶寶粘媽媽, 是依賴性強嗎?

木小琪的女兒茜茜1歲半了, 特別粘媽媽, 只要媽媽走開她就大叫不止, 爸爸奶奶陪伴都不管用。 除非大家在一起, 玩得開心了, 別人才能順利接觸她。

木小琪工作較忙, 粘人的女兒經常害得她上班遲到, 心情焦慮。 木小琪覺得女兒的依賴性太強了, 為了鍛煉孩子的獨立性, 木小琪狠狠心, 故意與女兒拉開距離, 上班前任由孩子哭鬧也不予理會,

Advertisiment
有時晚上有意地與朋友逛街吃飯。 可是, 木小琪發現, 自己的措施不僅沒有使女兒變得獨立, 反倒更離不開自己了, 木小琪困惑了, 究竟該怎麼對待粘人的女兒呢。

心解“粘寶寶”: 合理需求, 並非依賴性強

1歲多的孩子正處於強烈的心理依戀期, 此時孩子需要從親密關係中獲得安全感。 此時孩子在父母的關愛下獲得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會“儲存”下來, 形成對外部世界的最初感覺, 這種感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除此之外, 1歲多的寶寶語言發展還不完善, 行為也是其自我表達方式之一。 “粘”的背後可能是孩子正在和母親表達某種訴求或願望。

木小琪單純把孩子“粘”的行為理解為依賴性強是有失客觀的, 為了鍛煉孩子的獨立性而採取遠離的方式也是不恰當的。

Advertisiment
這會使孩子因為需求得不到滿足而變得更加粘人, 也有可能因此而變得封閉、孤獨、不合群。

妙招出擊: 先把孩子“喂飽”, 再學會適當分離儘量多些時間陪孩子:既然“粘”媽媽是寶寶這一階段的心理特徵, 那麼媽媽首先應該使其欲望得到滿足, 相當於在情感上先把孩子“喂飽”, 隨著寶寶的成長, 這種粘度會自然降低。

理解孩子的訴求:通過觀察、傾聽、交流, 理解孩子“粘”的行為背後在表達怎樣的訴求。 是喚起媽媽的注意還是邀寵, 根據不同的情況, 適當給予寶寶鼓勵與關注。

離開前做些愉快的遊戲:上班或外出前, 做好準備工作。 可以先陪寶寶做些遊戲, 然後媽媽開始當著寶寶的面換衣服,

Advertisiment
穿鞋子, 如果寶寶出現不安, 媽媽可以吻吻寶寶, 對他說:“等媽媽回來再陪你玩!”然後繼續做離開的準備。 媽媽的這些行為一方面在讓寶寶有了和媽媽暫時分離的心理準備, 另一方面, 也讓寶寶感覺到媽媽有多麼愛他, 進而減少寶寶和媽媽分離後所產生的焦慮。 千萬不要用斥駡或欺騙的方式和寶寶道別, 這會導致寶寶產生更強烈的恐懼和不安。

過了依戀期為何還粘著媽媽?

“媽媽, 我要媽媽!”“媽媽, 你別走, 你別走!”每天早晨, 張曉上班之前, 兒子都要大哭一通。 看著兒子淚雨滂沱的小臉, 張曉心疼不已, 可是, 已經四歲的孩子了, 總不能天天粘著媽媽吧。 可實際情況是, 兒子真的很粘人, 不但每天上幼稚園時哭得天昏地暗,

Advertisiment
平時也是非媽媽不認。 比如說, 張曉帶著兒子到同學家做客, 別人家的小孩很快就一起玩起來了, 惟獨兒子, 寸步不離地粘著媽媽;雖然很是疼愛兒子, 但張曉也擔心, 四歲的兒子總這麼粘著自己時不時依賴性太強了。

心解“粘寶寶”:性格心理因素綜合考慮

孩子不願意離開母親是人類天性中依戀情感的表現, 這一點在孩子2歲之前表現得最明顯。 2歲之後依戀雖然還會存在, 但不會過於擔心媽媽離開, 因為他們已經知道離開了還會回來。

張曉的兒子已經四歲了, 對媽媽正常的離開(上班)應該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還是哭鬧不止, 說明他對母親的依戀相對於他的年齡來講還是比較強的。

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可能因為寶寶性格膽小怯懦、缺少自信,

Advertisiment
也有可能是在他們依戀的關鍵時期, 媽媽沒有給予滿足, 而造成寶寶的安全感建立不好, 從而引起的對媽媽的分離焦慮。 遇到這種情況很多媽媽這個時候會採取強硬措施, 比如, 強行疏遠寶寶, 或者是不耐煩地訓斥寶寶。 殊不知, 錯誤的方式並不能徹底解決寶寶粘人的情況, 相反, 有可能會給寶寶造成更大的心理傷害, 進而變得更加粘人。

妙招出擊: 在遊戲中讓寶寶學會分離

幫助寶寶建立信心:父母應每天抽出固定的時間來陪伴寶寶, 在遊戲的過程中, 多鼓勵寶寶, 以幫助他建立自信心, 獲得安全感。 也可以邀請鄰居的小朋友到家裡玩, 在熟悉的環境中, 寶寶容易和人建立起交往關係, 漸漸地,與人交往的能力將會提高,而一旦有了外在交往的吸引,對媽媽的粘度自然會降低。值得指出的是,父親在這個時候應該多介入到對寶寶的陪伴中,因為父性的力量和父愛的方式更容易讓寶寶建立信心,當然,無論是父親和母親,都切忌用暴躁的方式來與寶寶相處。

遊戲模擬:設置一些“暫時分離”的遊戲,讓寶寶感覺到,與媽媽分開其實沒那麼可怕。比如說,與寶寶一起玩過家家,然後對寶寶說:“媽媽去買菜,寶寶在家乖,媽媽一會兒就回來”、“媽媽去上班,一會兒來幼稚園接寶寶”然後,媽媽故意離開一下會兒,再回到寶寶面前時,及時地誇讚寶寶乖。這樣的遊戲做多了,寶寶會漸漸適應于媽媽的暫時分離。

和孩子適當拉開距離:在生活空間允許的情況下,要與孩子分床睡,再大一些逐漸分房睡。也就是說母親和孩子在身體和情感方面要逐漸保持距離,做到適度。

獨立的寶寶也會變“粘”?

三歲半的壯壯是個很讓媽媽放心的孩子,和媽媽很親密,但也能適度地與媽媽分開與小朋友們一起開心地遊戲,這一點頗令媽媽感到欣慰。但最近壯壯卻像是變了個人似的,總是粘著媽媽,幼稚園也不願意去了,睡覺時也要抱著媽媽的胳膊,要是醒來發現媽媽不在身邊,還大哭大鬧。媽媽猜測,這可能和不久前的一件事有關:那天晚上,壯壯的奶奶犯了心臟病,她便和老公陪婆婆去醫院了,當時看著壯壯睡得很熟,就沒有叫醒他。她和老公回到家時,已經將近淩晨了,壯壯依然在睡,只是小臉蛋上滿是淚痕,她猜測,兒子一定大哭過。現在回想起來,就是從那天起,壯壯變得特別粘媽媽了。

心解“粘寶寶”:不愉快的經歷在做怪

寶寶的心靈很容易受到傷害。一些不愉快的經歷、場面,都容易讓寶寶產生焦慮不安感,如果得不到家長及時的撫慰,這種焦慮不安感可能會持續存在,影響寶寶的情緒。壯壯很可能就是因為半夜醒來,在一片漆黑中卻找不到媽媽,因此產生強烈恐懼的,而三歲是孩子產生廣泛性恐懼的年齡,尤其是對黑暗,因為在黑暗中看不到熟悉的事物產生的不可把控感會讓他們越發恐懼。對小孩子來講,如果在最需要母親的時候找不到母親,會覺得是母親拋棄了自己,進而對母親產生了不信任感,而這種害怕失去母親的不信任感,又加劇了他們的不安。

因此,如果你寶寶突然變得粘人,一定不要大意,而是要仔細尋找原因,有時候,寶寶身體感到不適的時候,也要通過粘人的方式來表達。

妙招出擊:用愛驅散恐懼

通過陪伴淡化恐懼:在輕緩的音樂下,媽媽用溫暖的雙手觸摸寶寶,可讓寶寶感覺到安全和溫馨。哄寶寶入睡的時候,媽媽可以輕輕地拍打寶寶,讓寶寶感覺到媽媽就在身邊。在這樣的環境下,寶寶緊張的心情會逐漸放鬆,盤踞在心中的恐懼就被漸漸驅散了。值得注意的事,如果時間允許,媽媽最好堅持這樣陪伴寶寶;如果時間不允許,也要堅持一段時間,待那些不愉快的情緒徹底不困擾寶寶後,媽媽再逐漸縮短陪伴寶寶的時間。

信守承諾:“寶寶先自己玩,媽媽做好飯就來陪你”,“媽媽今天晚上要出去半小時,七點就回來,寶寶乖乖等媽媽!”對於三歲以上的寶寶,媽媽可以將自己的安排告訴寶寶,並且一定要信守承諾,在答應寶寶的時間回到寶寶身邊。漸漸地,寶寶將相信媽媽不會離開自己,只是暫時的分離而已,而一旦建立了信任,寶寶也就沒有必要用“粘”媽媽的方式來把媽媽“栓”住了。

漸漸地,與人交往的能力將會提高,而一旦有了外在交往的吸引,對媽媽的粘度自然會降低。值得指出的是,父親在這個時候應該多介入到對寶寶的陪伴中,因為父性的力量和父愛的方式更容易讓寶寶建立信心,當然,無論是父親和母親,都切忌用暴躁的方式來與寶寶相處。

遊戲模擬:設置一些“暫時分離”的遊戲,讓寶寶感覺到,與媽媽分開其實沒那麼可怕。比如說,與寶寶一起玩過家家,然後對寶寶說:“媽媽去買菜,寶寶在家乖,媽媽一會兒就回來”、“媽媽去上班,一會兒來幼稚園接寶寶”然後,媽媽故意離開一下會兒,再回到寶寶面前時,及時地誇讚寶寶乖。這樣的遊戲做多了,寶寶會漸漸適應于媽媽的暫時分離。

和孩子適當拉開距離:在生活空間允許的情況下,要與孩子分床睡,再大一些逐漸分房睡。也就是說母親和孩子在身體和情感方面要逐漸保持距離,做到適度。

獨立的寶寶也會變“粘”?

三歲半的壯壯是個很讓媽媽放心的孩子,和媽媽很親密,但也能適度地與媽媽分開與小朋友們一起開心地遊戲,這一點頗令媽媽感到欣慰。但最近壯壯卻像是變了個人似的,總是粘著媽媽,幼稚園也不願意去了,睡覺時也要抱著媽媽的胳膊,要是醒來發現媽媽不在身邊,還大哭大鬧。媽媽猜測,這可能和不久前的一件事有關:那天晚上,壯壯的奶奶犯了心臟病,她便和老公陪婆婆去醫院了,當時看著壯壯睡得很熟,就沒有叫醒他。她和老公回到家時,已經將近淩晨了,壯壯依然在睡,只是小臉蛋上滿是淚痕,她猜測,兒子一定大哭過。現在回想起來,就是從那天起,壯壯變得特別粘媽媽了。

心解“粘寶寶”:不愉快的經歷在做怪

寶寶的心靈很容易受到傷害。一些不愉快的經歷、場面,都容易讓寶寶產生焦慮不安感,如果得不到家長及時的撫慰,這種焦慮不安感可能會持續存在,影響寶寶的情緒。壯壯很可能就是因為半夜醒來,在一片漆黑中卻找不到媽媽,因此產生強烈恐懼的,而三歲是孩子產生廣泛性恐懼的年齡,尤其是對黑暗,因為在黑暗中看不到熟悉的事物產生的不可把控感會讓他們越發恐懼。對小孩子來講,如果在最需要母親的時候找不到母親,會覺得是母親拋棄了自己,進而對母親產生了不信任感,而這種害怕失去母親的不信任感,又加劇了他們的不安。

因此,如果你寶寶突然變得粘人,一定不要大意,而是要仔細尋找原因,有時候,寶寶身體感到不適的時候,也要通過粘人的方式來表達。

妙招出擊:用愛驅散恐懼

通過陪伴淡化恐懼:在輕緩的音樂下,媽媽用溫暖的雙手觸摸寶寶,可讓寶寶感覺到安全和溫馨。哄寶寶入睡的時候,媽媽可以輕輕地拍打寶寶,讓寶寶感覺到媽媽就在身邊。在這樣的環境下,寶寶緊張的心情會逐漸放鬆,盤踞在心中的恐懼就被漸漸驅散了。值得注意的事,如果時間允許,媽媽最好堅持這樣陪伴寶寶;如果時間不允許,也要堅持一段時間,待那些不愉快的情緒徹底不困擾寶寶後,媽媽再逐漸縮短陪伴寶寶的時間。

信守承諾:“寶寶先自己玩,媽媽做好飯就來陪你”,“媽媽今天晚上要出去半小時,七點就回來,寶寶乖乖等媽媽!”對於三歲以上的寶寶,媽媽可以將自己的安排告訴寶寶,並且一定要信守承諾,在答應寶寶的時間回到寶寶身邊。漸漸地,寶寶將相信媽媽不會離開自己,只是暫時的分離而已,而一旦建立了信任,寶寶也就沒有必要用“粘”媽媽的方式來把媽媽“栓”住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