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與“成人”的和諧

“孩子”與“成人”的和諧與均衡, 塑造健康的自我

隨著年齡的增長, 成了大人後, 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豐富的情緒。 而個體感受到的這種情緒並不都是可以肆意宣洩的, 需要人們理性的調節。 如果想要做到這一點, 即使在成人後, 也要具有孩子一樣細膩豐富的感性一面。 用孩子的感性, 體驗各種豐富多樣的情緒, 再用成人的理性, 進行合理反應和調節, 成就健康的自我。

從人類發育學來看, 心理健康的人, 成年後依然擁有健康的“孩子”傾向。 孩子都是以自我為中心, 用感性看待事物, 容易衝動, 好激動, 生機勃勃,

Advertisiment
對於想要的東西希望立刻就得到滿足, 並且哭哭笑笑, 愛發發小脾氣, 隨時都在表達各種情緒。 如果一個人成年之後, 依然能童心未泯, 就會體驗到純真無比的生命力。

但同時也要具備“成人”的一面。 像個大人一樣, 懂得忍耐, 自己討厭的事情也能夠去做, 學會忍讓、守法、關心他人及懂得禮貌, 還具有能將“孩子”和“成人”這兩個相反角色協調平衡的健康的自我。

進行情緒管理訓練時, 家長首先要如實接受子女“孩子”的反應, 和子女形成紐帶和信賴感之後, 要再引導他一點點變為“大人”, 角色好比是一個隨行顧問。 孩子沒必要按照大人擬定的模式來行動, 揠苗助長地讓孩子做個“小大人”, 這對孩子的成長有害無益。 對於子女表現出來的“孩子”的反應,

Advertisiment
不必訓斥、責駡或加以批評, 應該如實地包容孩子的情緒, 讓他做出符合年齡的合理行為。 重要的是, 由於在這個過程中, 孩子得到了父母的尊重, 並且對所發生的情境有了客觀的理解, 所以有助於孩子自然形成健康的自我。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