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安欣”小格格降生啦~新生兒吐溢奶窘迫,這麼“破”!

發生原因

在正常情況下, 有部分的新生兒會因為食管下括約肌的發育尚未成熟, 或胃內壓力增加(如:餵食過量、吃得太快等), 在餵食後出現吐溢奶的狀況, 此類的吐溢奶稱為胃食管反流, 是嬰兒正常且不費力地將胃中食物反流至口中的表現, 其中量少而緩的稱為“溢奶”, 量多而快的即為“吐奶”。

發生期間

吐溢奶最常發生于寶寶4個月前, 若4個月後輔食的餵食狀況良好, 則寶寶吐溢奶的狀況可逐漸緩解, 至一歲時則大幅改善, 因此爸爸媽媽無需過於擔心。 若寶寶發生多次吐溢奶且表情呈現難過或不舒服,

Advertisiment
餵食困難、咳嗽、喘鳴、躁動不安、過度啼哭時, 則應立刻送醫檢查。

脹氣的影響

除了胃食管反流與少部分的病理性原因會造成新生兒吐溢奶外, 脹氣是另外一個需要爸爸媽媽留心的因素。 據統計, 脹氣造成的吐溢奶約占80%, 而主要原因是餵食方式不當, 使新生兒腸胃中滯留過多氣體。 當寶寶腸胃中累積過多的氣體, 身體會通過放屁與打嗝來排放, 因此, 當寶寶出現比平常次數多的打嗝與放屁時, 即代表發生脹氣。

12

腹部按摩緩解脹氣

爸爸媽媽可借由腹部按摩來幫助寶寶緩解脹氣, 按摩時必須施予一定力道進行按壓, 深度至少1釐米, 一天4次, 每次3~5分鐘, 才能促進寶寶腸胃蠕動以將氣體排出, 過輕的按摩無法達到將氣體排出的效果。

Advertisiment
腹部按摩步驟如下:

1.準備脹氣膏或薄荷油(無論是消脹膏或脹氣膏, 只要主要成分是薄荷油即可)。

2.空腹時, 以寶寶肚臍為圓心, 將脹氣膏或薄荷油塗抹於指間或掌心, 順時針按壓肚皮畫圈。

拍嗝與溢奶

為寶寶拍嗝幾乎已經成為爸爸媽媽餵奶之後的固定程式, 目的是希望將寶寶腸胃中多餘的氣體排出, 然而, 寶寶腸胃中的氣體借由拍嗝排出的效果其實很有限, 拍嗝與脹氣導致吐溢奶間並沒有絕對的關係, 並非有拍嗝就不會吐溢奶, 因此父母不必執著於需拍多少時間或非用力地將嗝拍出來為止。 在非病理性因素的前提下, 還是必須以正確的餵奶方式以及少量多餐, 來有效減少新生兒吐溢奶的發生。

Advertisiment

正確的餵奶方式

無論是瓶喂還是親喂, 若能掌握以下五個原則, 即能有效減少寶寶脹氣的發生。

1.在寶寶因為肚子餓而啼哭前餵奶:啼哭是寶寶饑餓時最後的訊號, 容易造成寶寶吸入過多的空氣, 因此若為瓶喂, 爸爸媽媽或照顧者應在寶寶喝奶時間前, 提早將奶水準備好;而親喂的媽媽, 則應在寶寶出現尋乳反應時及時哺喂。

2.避免寶寶過急過快地吸吮:當寶寶因為太饑餓而大力吸吮時, 容易吸入過多的空氣, 此時媽媽可輕聲安撫或將奶瓶奶嘴抽出一半(應避免將奶嘴完全抽出), 來提醒寶寶放慢速度。

3.餵奶過程不間斷:確保餵奶過程中正確含乳不中斷, 或瓶喂時奶嘴無抽出, 以降低吸入空氣的概率。

4.儘量讓寶寶保持清醒:若寶寶在吸吮過程中睡著了,

Advertisiment
同樣會增加吸入過多氣體的概率。

5.不強迫寶寶吃過量:當寶寶出現吃飽的訊號, 如:將頭轉開或吸吮變慢時, 即停止餵奶, 一方面是尊重孩子, 另一方面也避免寶寶因吃太多造成溢奶。

12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