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從小沒接觸過美術的家長, 對紙筆都有著敬畏之心。 有時候看到家長讓孩子捏著筆對著白紙:“寶寶你畫畫吧。 ”當孩子回答 “我不會”時, 家長往往神色尷尬, 心裡想著:“糟了!我也不會啊。 ”氣氛一下子就僵掉了, 這樣的情形發生幾次, 家長心裡就更沒底了:要麼乾脆放棄, 要麼就著急著遍訪名師。
如果你是這種“白紙型”家長, 不妨淡定點, 要給孩子藝術啟蒙, 你最好先放下自己對藝術的害怕。 面對白紙, 一起來更精彩, “帶領”永遠比推孩子出去管用。
看著看著就會了
讓孩子有機會看到畫家畫畫, 爸媽畫畫,
Advertisiment
去美術館博物館時間不宜太長, 要讓孩子覺得看畫很放鬆、很享受;不要講太多教科書內容或逼孩子聽導覽——他們肯睜開眼睛, 足矣。
對藝術的尊重, 往往體現在細節。 家裡只掛婚紗照、從來不掛圖畫的父母, 不大可能培養有審美敏感的孩子。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發現
每種筆都是不一樣的, 蠟筆、油畫棒、水彩筆、手指畫顏料、粉筆、水彩、水粉、印泥……除了普通紙, 特種紙、木板、地面、廢舊材料, 什麼都可以作為原料用來創作。 體驗過的繪畫材料越多,
Advertisiment
孩子小的時候, 不宜用硬筆, 他們手指力量不夠, 愛用手掌捏筆, 如果總是用硬筆, 到了正經寫字的時候, 往往需要糾正握筆姿勢。 兩三歲時候畫畫, 以蠟筆、毛筆最好, 手指不用費力, 成品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孩子也興趣大增。
讓兩三歲的他們乖乖洗筆不大可能, 不妨給他們一大把不同顏色的筆, 不提供顏料;等到五歲左右, 對顏色比較敏感, 也能理解顏色關係時, 再提供顏料讓孩子隨意玩玩調色, 玩顏料加水, 玩潑灑甩沾印, 各種玩, 目的是讓孩子親近顏料。
一邊自嘲, 一邊鼓勵
每個家長都應該是孩子的啦啦隊, 但不能誇得過泛。 如果隨便說“我覺得很像啊”, 對於聰明又敏感的孩子來講沒意義,
Advertisiment
和他們一起玩, 偶爾推一把
畫畫本身是很開心的, 隨便畫隨便折騰, 哪個孩子不愛啊!可總是瞎折騰, 或是內容沒有變化, 孩子的興趣也就沒了。 兒童天生需要不斷有新的刺激, 我們可以視乎他們的能力, 偷偷推一小把。
女兒兩歲多時, 我們就經常一起畫畫, 我畫雨傘她畫雨滴, 我畫貓她畫毛線團, 有目的有分工地畫畫, 讓孩子有更多成就感, 她總是很自豪地告訴別人:“這畫是我和媽媽合作的!”
專家建議,
Advertisiment
尤其是對於面對白紙就緊張的家長來說, “不干涉”基本就意味著放棄了, 不僅沒能為孩子拓寬視野, 反而將自己變成一堵牆, 橫在孩子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