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忍不住”罵孩子的時候,應該怎麼做?

今天是十一開學之後的第四天, 但是很多人都還沒適應那種節假日後作息。

早上送哥哥上幼稚園, 看到幼稚園門口有個孩子在不停地哭, 嚷嚷著不願意上幼稚園。

本以為孩子的爸爸會很有耐心, 殊不知, 他二話不說就把孩子劈頭蓋臉地罵了一頓。

孩子整個人被嚇住, 立刻停止哭泣, 遠離了爸爸, 最後僵硬且機械地跟著老師走進去幼稚園。

事情到這裡還沒有結束, 我發現這個爸爸沒有立刻離開, 而是在門口看著柵欄撓頭, 仔細看眼中好像還有點淚光。

靜靜地待了十來分鐘後, 就垂頭喪氣的走回自己車上,

Advertisiment
然後開車走了。

或許這位爸爸, 是在為剛才的大聲呵斥而後悔吧?

其實, 這種大聲呵斥吼孩子的情況, 一點都不少見。

很多媽媽甚至是爸爸, 都會去做。 他們做完之後, 或許會後悔, 或許會愧疚, 但是到了下一次, 也一樣會這麼做。

很多家長來諮詢的時候會問我, 為什麼孩子情緒特別不穩定?這時候我一般都會反問一句:“那爸爸媽媽的控制情緒的能力如何?”

這時候一般爸爸媽媽都會支支吾吾, 最後就會說:“有時候真的是忍不住……”

為什麼你會忍不住?

我一直都認為, “忍不住”不是一個理由。 當爸爸媽媽支支吾吾之後, 就會理直氣壯的說出:“我這麼做都是為了孩子好。 ”

但我不認為。

在客體關係理論(object-relations theory)裡面, 有一個詞叫“投射性認同”,

Advertisiment
這跟一般的投射不一樣, 畢竟投射只是一種內心活動, 而投射性認同, 則是暗地裡的一種操縱。

你對孩子的情緒以及“忍不住”, 其實就是因為你把不喜歡的自己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類似的場景讓你回憶起曾經的感受, 就像壓抑已久的血液找到了傷口, 噴湧而出。

同時你的反應, 也會讓孩子朝著你所不喜歡, 也就是你自己的方向去走。 所以你會發現, 自己情緒管理不好, 孩子的情緒, 也漸漸波動起來。

所以說, 在你“忍不住”的那一刻, 你見到的只是“你以為”的孩子, 而你的情緒和行為, 只是逼迫著孩子往“你以為”的方向走。

表面上是孩子的問題, 實際上是你的問題。

表面上是對孩子發火, 其實是對自己的不接納。

那各位爸爸,

Advertisiment
下次再遇到“忍不住”的時候, 那應該怎麼做呢?

1、停下來, 先和你的情緒對話

當爸爸感受到情緒要來的時候, 先停下來, 深吸一口氣, 提醒自己不要有所行動(怒吼、指責等等, 都是行動。 ), 這時候你要做的是, 先在大腦內跟你的情緒打個招呼。

你可以試著這麼跟TA說, 並且問TA幾個問題:

你好, 又一次見到你啦!

你叫什麼名字?是叫恐懼, 還是憤怒?

(先認清情緒的種類)

你為什麼要到我這來?是孩子的行為讓我很生氣, 還是我把童年感受投射到孩子身上了?

(再理清情緒的來源)

你最終想要什麼?想讓孩子認錯, 還是希望孩子服從?關注?道歉?

(最後明白情緒的目的)

當你問這幾個問題的時候, 其實就是你自己理清自己的過程。 你會明白情緒的來源和目的,

Advertisiment
從而更清晰知道自己真實的需要是什麼。

當然這個思考過程需要訓練, 因為大多數的爸爸都是被情緒所淹沒的。 當情緒來臨前, 他們做不到有意識地停下來, 而是只能無意識地採取行動。

而一旦你能夠停下來跟情緒打招呼, 那麼情緒就會在這個過程被緩解以及控制。

我相信爸爸們只要願意去訓練, 那麼終有一天你可以很好地去面對你的情緒, 可以平靜地去跟TA相處。

2、處理你的情緒

第一步是理清情緒, 第二步則是學會如何處理。

情緒最好的處理方式, 當然是接納你的情緒, 因為這才能夠更好地接納自己。 但是這是一種修行, 在修行的過程中, 爸爸們可以先學會把情緒慢慢處理掉。

情緒分為兩類, 不是對內,

Advertisiment
就是對外。

對內的話是諸如愧疚、後悔等等的情緒, 這部分的情緒最好的處理方式是宣洩掉, 例如唱歌跑步等等。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來宣洩這些情緒。

而對外的情緒則是例如憤怒、抱怨等等, 這些最適合的處理方式是暫停。

什麼叫暫停呢?例如現在你很憤怒, 就快要破口大駡起來, 那麼你就可以去洗手間先洗把臉, 這就是叫暫停。

離開、沉默、深呼吸、閉眼等等, 都屬於暫停的方式, 就是指讓你的身體或者心靈暫時先離開這樣的環境, 這會有助於情緒的處理。

發媽說

做爸爸的, 你只有先學會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才能夠教會孩子處理情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