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感冒”或是“川崎病”

春天, 乍暖還寒, 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兒增多。 有的患兒症狀與呼吸道感染十分類似, 但使用抗生素、退熱藥後發熱仍然持續不退, 並伴有皮疹、淋巴結腫大等———這不是普通的感冒, 而是“川崎病”。

據兒科專家介紹, 川崎病是一種病因不明的以全身血管炎性病變為主的發熱性疾病, 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 該病病因不清, 多於春冬流感流行季節發病, 以4歲以下嬰幼兒為多, 急性發熱起病, 約半數以上患兒伴有咳嗽, 流涕, 腹瀉, 口腔黏膜明顯充血, 輕症多於7~10天退熱, 早期往往誤診為呼吸道感染。

川崎病的主要表現是:

Advertisiment

(1)發熱持續5天以上, 用抗生素治療無效。

(2)在急性發熱早期, 手足皮膚廣泛硬性水腫, 手足掌心有紅斑, 指(趾)端膜樣脫皮。

(3)與發熱同時或發熱後不久, 全身皮膚可見多形性皮疹, 無水皰或結痂。

(4)雙眼球結膜充血, 但無膿性分泌物或流淚, 持續於整個發熱期或更長些。

(5)唇和口腔變化。 口腔黏膜呈彌漫性充血, 唇紅乾燥、皸裂、出血或結痂, 舌乳☆禁☆頭突起呈楊梅舌。

(6)頸部淋巴結腫大。

川崎病最嚴重的危害是造成心血管系統損害, 發病率約為13%~20%, 如冠狀動脈炎伴動脈擴大、動脈瘤形成或血栓梗塞, 可能發生猝死。 患兒常于發病1~6周出現心血管病症狀, 也可遲至急性期後數日甚至數年才發生。 早期應用靜丙可預防及減少冠狀動脈的損害。

Advertisiment

綜上所述, 在冬春流感流行季節, 病兒出現類似感冒樣的發燒, 伴有皮疹等, 應警惕川崎病的發生, 及早到醫院就診, 以免漏診而延誤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