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飛快發展, 急速變化的時代, 這是一個時間寶貴, 效率至上的時代, 這也是一個匆忙得讓人焦灼的時代。 生活在這樣的時代, 我們很容易像巨大水泥攪拌機裡的石子, 身不由己地跌跌撞撞地跟著快速運作。 這樣的匆忙和催促, 也帶進了我們對孩子的養育當中。
成長只能是緩慢的, 被人工添加劑催熟的果蔬, 樣子好看, 卻缺乏真正的營養與口味。 緩慢在植物那裡是成長的基本準則, 但是在當今的人類社會, 卻成了稀缺元素。
所以有時候, 媽媽必須提醒自己, 慢一點兒, 慢慢來。
生活的慢養
急著要求孩子控制大小便:“怎麼又尿濕了褲子?再這樣要打了啊!”——兒童一般要2 歲左右才會從生理上和心理上接受如廁訓練,
Advertisiment
“媽媽太忙了沒空做飯, 去吃點炸雞炸薯條吧!”孩子的味覺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 容易偏愛速食店裡高糖高油高鹽的口味, 如果經常吃速食, 一旦養成味覺習慣, 他會覺得天然的食物沒味道, 不好吃。
媽媽做的飯, 比起速食來說當然很“慢”, 很麻煩, 要買, 要洗, 要切, 要煮, 但除了營養全面, 烹製過程放心, 飲食的心理習慣也是最重要的所在,
Advertisiment
關於如何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德國從事“7 歲兒童認知世界”課題研究的教育專家多納塔艾申波茜認為, 一個7 歲的孩子, 應當有這些本領:單獨修理一件東西(修補圖書、給玩具按一個螺絲釘);能整理物品, 分門別類地使用紙箱、塑膠袋、抽屜和木匣;研究過皮包上的拉鍊和門上的鎖,
Advertisiment
體會過等待的滋味, 懂得不是所有願望都能立刻實現……這一切, 都需要孩子親自去體驗才能學習, 是旁人催促不來的。
心靈的慢養
急著要孩子學會分享, 謙讓:“快!把玩具讓給弟弟!好孩子不自私!”——別忘了, 在孩子的成長路途上, 建立“我的”物權意識是十分可貴的一步, 只有先明白什麼東西是“我的”, 才能開始建立“你的”“她的”分享的概念呀。 怎麼能強迫孩子跳過這一步呢?
“不許哭!眼淚擦掉!男子漢有什麼好哭的!”急著控制孩子的感情管道, 掐斷孩子體驗自己情緒的機會, 讓孩子覺得, 哭, 生氣, 難過等等負面情緒是不對的,
Advertisiment
“挑這個!那個玩具那麼小, 不值錢!”急著替孩子做決定, 以“都是為了你好”的名義傾注不由分說的愛, 會影響孩子的表達能力與判斷能力。 尊重孩子的選擇, 才能讓孩子逐漸學會選擇, 並懂得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見不得孩子煩惱、哭泣, 急著想幫孩子解決問題, 急著問:“在學校受欺負了?”“你為什麼不……?”其實, 更好的辦法是認同孩子的感覺, 讓孩子體驗自己的情緒, 幫助他慢慢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 盲目猜測與下結論, 快是快了, 可是孩子養成不願意說出自己的想法, 等別人來猜, 猜不到就委屈的性格。
社會發明了一個講法,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於是把媽媽孩子們的生活安排得奮勇向前,
Advertisiment
快快快, 學這個!快快快, 學那個!“別人孩子學鋼琴, 咱也不能落後!”“圍棋奧數心算也別落下!”早慧開發課程和無休止的興趣班蠶食了孩子的週末, 也蠶食了童年的歡樂。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 孩子的學習是有敏感期的, 媽媽注意觀察, 當敏感期到來, 給與適當條件, 不增加過多壓力, 不剝奪孩子學習的權利, 孩子自然就會學得很好。 但是, 如果孩子全部生活內容都是枯燥的學習, 學習就不再是愉快的而是痛苦的, 那就會壓抑得孩子的敏感期遲遲不來, 甚至消失, 孩子學習就會感到很吃力了。 過早獲取與認知能力不相符的知識, 反而影響腦部發育與智力開發, 把想像力與創造力從腦部驅逐出去。
過早追求成績, 也容易讓孩子把旁人的關注作為榮譽, 不再關注自己內心的感覺。
所有的孩子,生來就有強烈的好奇,以學習為樂事,順勢而為,耐心引導,他就能通過欣賞、發現、創造,體驗天賦帶來的愉悅與自由的感受。
所以媽媽們,不用急急地逼迫孩子學習這個學習那個,唯恐浪費了光陰,給孩子發現自己性格和興趣的時間,留白天地寬。
美國著名的數學家諾波特維納,控制論的創始人,3 歲會讀能寫,14 歲大學畢業,18 歲通過博士論文答辯;他的父親,是哈佛大學斯拉夫語系的教授,13 歲就會好幾種語言,雖然天賦極佳,但他始終不承認自己是“神童”,也不准別人稱呼兒子維納為神童,更沒有提前讓孩子進入哈佛大學。他經常告誡兒子:“不要急於求成,年輕時多學東西比多出成績對你更有幫助!”
人生不是五十米短跑,無謂“輸不輸在起跑線上”,只要不讓孩子“累倒在起跑線上”,保存學習的興趣與好奇心,這將是孩子一直向前的動力。
給孩子打好心理基礎,讓孩子具備生存的智慧和能力,遠重要于,給孩子增加尚未能抵抗的壓力,催促他們成長。
世界很大很大,人生很長很長,慢慢來,一個人總有巨大的空間與時間,長成獨特的人,長成自己。
慢養學習有方法
1、由於年幼的小孩注意力只能持續一個相對短的時間,所以每次學的時間不能長,長了就會讓孩子失去興趣,感到厭倦。慢慢地教,慢慢地學,一天進步一點點,不急。
2、每天形成規律,固定一個學習習慣。學習習慣的養成比學習成績更為重要。孩子最容易接受有規律的安排,所以最好每天安排在固定時間段進行。
3、堅持,堅持,再堅持。就像資深鋼琴教師達達說的,跟我學琴的孩子,我有一個要求,就是,從此以後,你一生,都要每天花10 分鐘來練琴。讓孩子知道,當你決定做一件事,你就要習慣,每天貢獻給這件事10 分鐘,它就這麼地簡單,卻又這麼地堅定——每一天,你都要為你的夢想和目標付出10 分鐘。
4、將難度大的任務拆成容易的小任務,一步一步來。
5、鼓勵孩子與自己縱向比較而不與同學橫向比較, 不誇獎100 分, 也不催促孩子爭奪名次,對成績抱有平常心,孩子會對事對人充滿信心。
6、強調孩子的努力過程,而不是結果:“寶寶今天花半個鐘頭的時間耐心地試了各種積木組合,自己搭了棧道和停車場……”腳踏實地實事求是,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進步。
7、有針對性,比如說:哇,寶寶認得“山”這個字了!——而不是:“寶寶真棒!真聰明!”
8、化學習為有趣的遊戲。比如“寶寶兜裡有2 塊糖,媽媽再給2 塊,現在寶寶有多少糖了?”這樣可以一直算下去,“奶奶又給了5 塊糖,碰見小朋友,又吃掉2 塊……”無窮無盡的愛與創意。
不再關注自己內心的感覺。所有的孩子,生來就有強烈的好奇,以學習為樂事,順勢而為,耐心引導,他就能通過欣賞、發現、創造,體驗天賦帶來的愉悅與自由的感受。
所以媽媽們,不用急急地逼迫孩子學習這個學習那個,唯恐浪費了光陰,給孩子發現自己性格和興趣的時間,留白天地寬。
美國著名的數學家諾波特維納,控制論的創始人,3 歲會讀能寫,14 歲大學畢業,18 歲通過博士論文答辯;他的父親,是哈佛大學斯拉夫語系的教授,13 歲就會好幾種語言,雖然天賦極佳,但他始終不承認自己是“神童”,也不准別人稱呼兒子維納為神童,更沒有提前讓孩子進入哈佛大學。他經常告誡兒子:“不要急於求成,年輕時多學東西比多出成績對你更有幫助!”
人生不是五十米短跑,無謂“輸不輸在起跑線上”,只要不讓孩子“累倒在起跑線上”,保存學習的興趣與好奇心,這將是孩子一直向前的動力。
給孩子打好心理基礎,讓孩子具備生存的智慧和能力,遠重要于,給孩子增加尚未能抵抗的壓力,催促他們成長。
世界很大很大,人生很長很長,慢慢來,一個人總有巨大的空間與時間,長成獨特的人,長成自己。
慢養學習有方法
1、由於年幼的小孩注意力只能持續一個相對短的時間,所以每次學的時間不能長,長了就會讓孩子失去興趣,感到厭倦。慢慢地教,慢慢地學,一天進步一點點,不急。
2、每天形成規律,固定一個學習習慣。學習習慣的養成比學習成績更為重要。孩子最容易接受有規律的安排,所以最好每天安排在固定時間段進行。
3、堅持,堅持,再堅持。就像資深鋼琴教師達達說的,跟我學琴的孩子,我有一個要求,就是,從此以後,你一生,都要每天花10 分鐘來練琴。讓孩子知道,當你決定做一件事,你就要習慣,每天貢獻給這件事10 分鐘,它就這麼地簡單,卻又這麼地堅定——每一天,你都要為你的夢想和目標付出10 分鐘。
4、將難度大的任務拆成容易的小任務,一步一步來。
5、鼓勵孩子與自己縱向比較而不與同學橫向比較, 不誇獎100 分, 也不催促孩子爭奪名次,對成績抱有平常心,孩子會對事對人充滿信心。
6、強調孩子的努力過程,而不是結果:“寶寶今天花半個鐘頭的時間耐心地試了各種積木組合,自己搭了棧道和停車場……”腳踏實地實事求是,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進步。
7、有針對性,比如說:哇,寶寶認得“山”這個字了!——而不是:“寶寶真棒!真聰明!”
8、化學習為有趣的遊戲。比如“寶寶兜裡有2 塊糖,媽媽再給2 塊,現在寶寶有多少糖了?”這樣可以一直算下去,“奶奶又給了5 塊糖,碰見小朋友,又吃掉2 塊……”無窮無盡的愛與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