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行嗎?”

在成長的過程中, 孩子獨立面對越來越多的問題和困難, 成人應當給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 鼓勵他們大膽嘗試, 建立起自信, 培養他們堅強的品質, 這對於孩子將來踏入社會是必不可缺的。

1歲多的孩子在生活中的獨立行為還相當少, 但是他們已經能完成成人簡單的命令, 比如會自己戴帽子, 自己會搬小椅子, 會從成人手中取過糖塞進嘴裡等等。 當他們對自己沒有信心時, 他們會用簡單的語言表示, 如“我不會”等等。 當成人面對孩子的早期獨立行為時, 不要因為孩子做的不夠好而加以阻止,

Advertisiment
而應當鼓勵這種行為的發展, 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自信心。

1、對孩子提出合理要求

人們在行動之前, 總為自己確定一個標準, 並以之判斷和評定自己的行為結果與所立標準的差距。 如果行為的結果超過了標準, 就會產生積極的自我評價, 反之, 則產生消極的自我評價。 兒童是處於“客觀化時期”, 此時的個體是從社會的觀點來認識與評價事物, 包括自己。 因此, 家長、教師對孩子的期望、要求就是兒童行為的標準。 如果標準定得合適, 有助於幫助兒童形成恰當的“理想自我”, 兒童就能體驗到成功的經驗, 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了信心;如果標準定得過高, 孩子經常處於踮著腳尖夠蘋果還夠不到的地位, 多次的失敗會降低對自己能力的評價,

Advertisiment
認為自己無論怎樣努力都是達不到的, 喪失了信心, 變得消沉、壓抑。 這是極其可怕的。

2、幫助孩子正確歸因

當孩子某件事情做不好時, 幫他分析原因, 進行正確地歸因, 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 著名的心理學家韋納研究證明, 能力、努力、運氣和任務難度是人們分析事情成敗的主要因素。 把成功與失敗的行為歸因於何種因素, 直接影響到個體以後做事的積極性和情緒情感。 如果把失敗歸因於能力差或任務難, 會降低一個人對未來成功的期望, 產生消極的情緒體驗, 易於形成消極的自我評價;如果把失敗歸因於努力不夠或運氣不好, 則可提高對未來的成功期望, 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 有助於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

Advertisiment
所以, 成人千萬不要輕易以“你真笨”“幹什麼都不行”“將來不會有出息”等這種定性的話語來評價孩子, 而是儘量幫他從努力程度、運氣等方面尋找原因, 促進其積極上進的願望, 增強自信心

3、增強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現在許多家長過於溺愛、嬌慣孩子, 事事包辦代替, 或把孩子看的過於嬌弱, 盡自己所能為他們做各種事情, 解決各種問題, 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是極其不利的。 兒童時期是各種能力初步發展的時期, 教師和家長應抓住這個時機, 耐心細緻地培養和訓練他們在各個方面的能力和技能技巧, 並放手讓他們獨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務, 給他們一定的自我決策和選擇的權力, 尊重他們的合理意見和要求,

Advertisiment
以培養兒童的自主自立能力;鼓勵兒童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 促進其自我肯定的形成, 建立起積極的自我效能感, 樹立自信心。 過度的照顧、保護或經常否定兒童的想法, 不僅會使兒童無從感受到自己的能力, 失去成功的體驗, 而且會因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活動能力、交往能力等, 一遇到困難, 就不知所措, 畏縮不前, 這為他們建立消極的自我效能感, 形成自我否定, 從而表現出消沉、懶惰、無能、自卑埋下了禍根。

父母可以做的事情:

1、當孩子缺乏或失去信心時, 父母可以適時對他說“嗯!做得不錯。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