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要,我就要”之媽媽有對策

自從孩子學會走路邁出第一步開始, 他們就有了自主活動的權利, 不再受制于爸爸媽媽, 自己想去哪就去哪, 自己想幹嘛就幹嘛。 面對孩子的一些不當行為, 爸爸媽媽會進行阻止, 但是孩子不吃這一套, “我要, 我就要”是他們的口頭禪, 不管不顧是他們的行為, 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對策呢?

“我要, 我就要”之媽媽有對策

果果自從進入1歲的門檻以後, 自我意識就逐漸增強了, 而且自己的小主意也越來越多, 隨之而來的還有一點小任性, 往往越是不讓做的事就越做。 他還不太會說話, 可是有時候他故意做了不該做的事情後,

Advertisiment
就看著你, 還會“啊啊”地叫著讓你看他。

那天, 果果和我在地墊上玩玩具, 站起身來去拿東西, 一不小心摔了個屁股著地。 我說:“果, 快起來, 地磚上太涼了。 ”可他假裝沒聽見, 繼續坐在地上, 我走過去把他抱到地墊上坐著, 可他晃晃悠悠站起來, 又跑到地板上坐著了, 還沖我這邊“啊啊”地叫喚, 然後還使勁坐了坐屁股。

潛臺詞:1歲多的孩子會走了, 隨著運動能力的提高, 活動範圍的擴大, 他們的好奇心和新需要越發地強烈, 不再乖乖聽從爸媽的指揮, 有時甚至會挑戰爸媽的“權威”, 就好像果果這樣。 他們一步一步地進行試探, 想知道爸爸媽媽對自己行為是一個什麼樣的反應。

這麼辦吧:孩子在1歲時, 對大人的話基本上都能聽得懂了,

Advertisiment
而且會有一些自己的小主意和小思想, 如果這時的孩子有什麼不良行為時, 爸爸媽媽不要反應過激, 往往過激的反應會激起孩子變本加厲的行為, 以此來博取你們的注意力。 正因為孩子的年齡小, 沒什麼定性, 所以這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告訴他那樣做是不對的, 如果孩子仍堅持那就可以採取冷處理的方式, 他見自己的行為沒有引起大人任何的反應, 就不會再繼續下去了, 隨即拋之腦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