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推遲滿足”鍛煉孩子自控

兒子最喜歡吃蛋糕, 他最幸福的時刻就是自己或別人的生日, 吃著蛋糕的時刻。 在吃蛋糕時, 他喜歡先吃蛋糕上的奶油, 不把奶油全部吃完, 他是不肯吃蛋糕的。 過去我們並沒有感覺這有什麼不妥, 奶奶說孩子喜歡吃, 就讓他吃吧。

但不久前我參加了一個講座, 研究兒童教育心理的老師說先吃奶油的習慣會對孩子將來學習、生活、工作, 產生不良的影響。

老師說:“因為奶油畢竟不多, 當很快吃完再吃蛋糕時, 就會感到蛋糕不如奶油好吃。 而如果先吃蛋糕, 感覺蛋糕還挺好吃的, 再吃奶油時, 奶油會更好吃。

Advertisiment

先吃奶油的習慣, 就像有的人喜歡在上班的第一個鐘頭裡, 總是把容易和喜歡做的工作先完成, 而在剩下的六七個鐘頭裡, 就儘量規避棘手的差事。 而如果在上班第一個鐘頭, 先去解決那些麻煩的事, 在剩下的時間裡, 其他工作會變得相對輕鬆。 按一天工作8個小時計算, 1個鐘頭的痛苦與7個鐘頭的幸福, 顯然要比1個鐘頭的幸福, 加上7個鐘頭的痛苦划算。

如果吃蛋糕時不把奶油一口氣吃完, 或者先吃蛋糕, 後吃奶油, 就可以享受到更甜美的滋味。 這就是所謂的“推遲滿足感”, 它意味著不要貪圖暫時的安逸, 要學習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先面對問題並感受痛苦, 後解決問題並享受更大的快樂。 要學會擁有足夠的自製力,

Advertisiment
推遲滿足感。

從孩子小時候吃蛋糕的先後順序進行約束、規定和要求。 孩子5歲開始, 就要讓他們養成先吃蛋糕, 再吃奶油的習慣, 從而學會自律, 由此推而廣之;孩子上學後, 是實踐“推遲滿足感”的最佳時段, 孩子12歲時, 就可以無須父母催促, 首先做完功課, 再去看電視。 到了15歲後, 他們的實踐就可以更得心應手, 而且以後處理類似問題, 也會形成這種習慣, 樹立“先吃苦, 後享受”的意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