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具體事件標示時間
在三歲以前, 幼兒幾乎都是活在“當下”, 對於時間的流逝沒有什麼感覺, 言談中自然很少提到過去或未來所發生的事, 他們對時間的知覺, 主要依靠本身的“生物時鐘”來提供時間的訊息。 比如:肚子餓了, 便知道喝奶的時間到了。
大約三歲開始,
Advertisiment
所以, 孩子有時可能會發生混淆。 假如孩子記得放學的時間是“天黑了”, 那麼天一黑, 他就認為“媽媽來接我回家”的時間到了。 如果一大早就下起雨來, 天色比較陰暗, 幼兒可能會納悶:“天已經黑了, 為什麼媽媽還沒來接我?”
幼兒不太瞭解時間名詞的意義
三歲幼兒語言發展迅速, 有關時間的字彙吸收得很快,
Advertisiment
儘管對時間的估算, 仍不太掌握得住, 但是幼兒很喜歡模仿大人說“一下下”、“再等一分鐘”、“來不及了, 快盡到了”……, 有的幼兒雖然還不會看時鐘, 但遊戲時, 他們也會學大人看看手錶, 然後說“兩點了”或“吃飯的時間到了”。 其實孩子往往並不十分確定“一分鐘”、“五分鐘”、“兩點”的真正意義, 也搞不清“昨天”和“上個月”的不同。
幫助孩子增進時間觀念
由於時間摸不著, 也看不見,
Advertisiment
此外, 儘管幼兒的時間概念發展常不及他對時間字彙的掌握, 但是學習使用時間字彙, 可以增進幼兒的時間觀念。 反之, 幼兒時間概念的形成, 也能幫助他們更正確地使用時間名詞。 兩者之間有相輔相成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