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沒主見”的寶寶怎樣才能自己作主

楓楓媽媽說楓楓是一個沒主見的孩子, 具體表現是帶她上街買衣服, 問她喜歡什麼樣的, 她說“隨便”。 媽媽拿起一件紅色的帶帽衫問她好不好, 她點點頭;如果媽媽再拿起一件藍色的水手服問她, 她仍舊是說好;其實不管媽媽拿起多少件、問起多少次, 楓楓都會說好。 吃飯也是一樣, “寶貝兒, 晚上想吃什麼?”“隨便。 ”不僅是面對這些涉及吃、穿等日常生活的問題, 即使是現在已經快上小學了, 要在暑期報什麼樣的特長班、選擇是學跆拳道還是舞蹈, 也一概是“無所謂, 聽媽媽的。 ”

“小時候她這樣, 我覺得這孩子聽話、懂事,

Advertisiment
讓人省心。 但是越來越大, 我就覺得她是不是沒心眼啊?也太沒主見了, 這樣下去, 學習肯定好不了。 太讓人操心了。 ”楓楓媽媽非常擔心女兒的“沒主見”在學校會受欺負, 表現在學習上會是一種不認真、不積極的態度。

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都會認為“聽話就是好孩子”, 但是隨著孩子逐漸長大, 家長漸漸認識到這種沒有主見的小朋友, 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家長包辦代替, 獨立思考的能力很差, 不僅表現在性格特徵上, 也會影響學習和生活, 在群體競爭中處於劣勢。

於是開始擔心, 但是往往不得要領, 雖然是“怒其不爭”, 卻也無濟於事。

其實孩子的這種性格特徵, 是在很小的時候就養成的, 很大程度上造就孩子這種性格的真正原因就是家長自己。

Advertisiment
一方面, 家長很強勢、很主觀, 很多事情都替孩子決定了。 久而久之, 孩子便行成習慣, 缺少獨立思考與自主選擇的意識和願望了。 另一方面, 家長總認為自己是給孩子空間了, 比如楓楓媽媽的問話:“晚上你想吃什麼?”

這對於小朋友來說, 其實是一種漫無邊際的開放性問題, 可以想像的空間太大, 反而等於沒的選。 我們可以換一種問法, “寶寶是想喝粥還是吃麵條?”

“麵條。 ”如果寶寶選擇了, 媽媽可以用抽絲剝繭地方式再問:“是打鹵麵還是炸醬麵?”

孩子有可能暫時不能明白二者的區別, 媽媽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提示, “打鹵麵是放木耳、黃花和肉肉的。 炸醬麵有豆芽、黃瓜、蘿蔔絲當菜碼, 用黃醬和肉炒在一起的。

Advertisiment

媽媽要將“待選擇項”儘量描述的清楚、形象、具體, 便於孩子做出選擇。

買衣服也一樣, “你的皮膚白, 配藍色的水手服會比較好看。 紅色也不錯, 帶帽子可以防風。 兩件裡選一件, 你做主。 ”

特長班也是如此, 可以先讓孩子感受一下跆拳道與舞蹈的不同氛圍, 兩種課程都讓她親自嘗試體驗一番, 並且可以把這兩種運動背後的起源與文化講給孩子聽, “跆拳道可以強身健體, 舞蹈可以讓你的身材很好看, 還可以在節日的時候表演給同學和老師看。 ”

從沒主見到有主見需要一個過程, 家長要在有限的範圍內讓孩子做出決定, 然後再把範圍逐步擴大, 這樣慢慢培養, 時間長了他自然就會自己做主了。

按照這種方法, 楓楓媽媽嘗試之後告訴我,

Advertisiment
楓楓選擇了“跆拳道”, 因為她說, “上次媽媽的錢包在菜市場被壞人偷走了, 我要學會跆拳道, 可以保護媽媽, 可以抓住壞人。 ”

楓楓媽媽非常感動, 一向認為楓楓沒有主見, 對任何事情都是一副無所謂的態度, 甚至是有些冷漠, 沒想到深度溝通之後才發現楓楓是這樣心思細緻又孝順的好孩子。

所以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 有幾個觀點在實踐中其實是一直被驗證的。

1、孩子的問題要從家長身上去找根由。

2、溝通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

3、“說出來”只是一種表達形式, 孩子沒說, 不等於沒有思考, 沒有想法

4、做家長的其實很不容易, 家庭教育無小事。 特別是在跟孩子溝通之前一定要做好功課。 包括如何引導、如何設問、如何交流,

Advertisiment
如何強化….。 .沒有一句話是白費的, 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

所以, 教育孩子重要的是“言傳身教, 謹言慎行”。 當有了孩子以後, 家庭便是課堂, 再也不是隨意而為、無所計畫、無所顧忌的休閒港灣-至少是在孩子的成長階段。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