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爸爸”和“女兒”的失衡婚姻

他像“爸爸”一樣照顧和控制著妻子;她像“女兒”一樣依賴、黏著丈夫。 當更需要被照顧的孩子出生後, “爸爸”和“女兒”的婚姻坍塌了……

5年婚姻, 從天堂到地獄

走進諮詢室時, 大衛和曉蘭這對夫妻都是一臉的委屈。 曉蘭是名醫生, 專業能力很強;大衛開了一家公司, 生意做得有聲有色。 然而, 工作能力卓越的兩個人, 面對婚姻危機卻束手無策。

丈夫大衛說:“我和曉蘭已經結婚5年了。 前幾年, 我倆感情挺好的。 曉蘭的性格單純, 很聽我的話。 可自從去年女兒出生後, 我感覺壓力越來越大, 不僅要照顧女兒, 還得伺候老婆。

Advertisiment
我請了一個保姆帶孩子, 曉蘭只需要做頓晚飯。 可每天晚上我8點到家, 她總是抱著一盒餅乾, 一邊吃一邊等我回來做飯。

“有了孩子後, 她不僅沒有變得成熟, 反而更加依賴我。 上班時, 我最怕接她的電話, 一來電話准有事兒!家裡的燈不亮了, 她得先給我打電話, 我再向物業報修;孩子的奶粉沒了, 是在網上訂還是去店裡買, 就和我討論半天……”

大衛雙手一攤, “沒見過這麼磨人的老婆!我太累了, 感覺自己生活在地獄裡!要不是為了女兒, 真想和她離婚算了!”

“你怎麼專往自己臉上貼金呢?”曉蘭聽完大衛的控訴, 有些坐不住了。 “要不是你總管著我, 我也不至於像你說的那麼低能!大衛心很細, 方方面面都能考慮到。 剛結婚時, 我很享受他的照顧。

Advertisiment
但後來, 他越來越霸道, 總愛管我!我辦信用卡, 他非讓我在單子上填寫他的手機號。 結果, 我每次刷卡, 他都能收到消費短信。 要是哪筆花銷大, 他就會追問我買什麼了, 就跟在稅務局上班似的!他把我從頭管到腳, 還不許我吃肯德基, 就跟管孩子似的!最可恨的是, 他認為, 他的感覺就是我的感覺, 他的話就是聖旨!”曉蘭越說越生氣, “昨天, 我說好久沒吃肯德基了, 想去吃。 你知道他說什麼?他說, 好吧, 咱們去吃毛血旺!我明明說想吃肯德基!他管了我5年, 讓我習慣了凡事都由他做主。 現在, 他又突然嫌我黏人, 嫌我不會做家務, 還有沒有天理了?”

一時間, 夫妻倆各說各的理, 爭執不下。

“父親”和“女兒”的婚姻

一段婚姻能夠持續5年,

Advertisiment
說明它在一定程度上, 滿足了兩個人的情感需要。 我問大衛:“你在婚姻中, 需要什麼?”

大衛想了想說:“嗯, 需要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吧。 ”我問:“這種需要是從哪裡來的呢?”

大衛沉默了一會兒, 說:“小時候, 爸爸工作忙, 媽媽體弱多病, 所以我從小就十分獨立。 從7歲起, 陪媽媽掛號取藥, 回家還要做飯、熬藥, 家裡的事都是我說了算。 大學畢業後, 我自己創業, 在公司說一不二。 ”

我說:“你習慣承擔照顧者的角色。 但是, 你的付出有一個前提:我對你好, 你必須聽我的。 對嗎?”

大衛有些不好意思地承認:“對, 我的控制欲很強!”

我問了曉蘭相同的問題, 曉蘭回答說:“我在婚姻中, 需要被人疼愛和照顧。 這種需要來自我的父母:我媽不管我, 我爸管我管得很嚴。

Advertisiment
我的心裡挺矛盾的:一方面, 討厭爸爸的霸道和控制;另一方面, 又覺得比起媽媽來, 爸爸才是最愛我的那個人。 他要是不愛我, 肯定懶得管我!”

“大衛是不是很像你爸呢?”

曉蘭連連點頭:“像!超像的!”她吐了一下舌頭, 孩子氣十足。

我繼續說:“所以, 你對大衛的感覺也很糾結:他管你時, 你討厭他霸道;他不管你了, 你又覺得他不愛你了, 對嗎?”

曉蘭突然情緒失控了, 沖著丈夫哭喊:“你每天晚上都抱著女兒一起睡, 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女兒身上!你知不知道我心裡多難受, 多失落?你不管我, 不理我, 我妒忌死女兒了……”

看見妻子像個孩子似的號啕大哭, 大衛把她抱在懷裡, 輕輕拍著她的背。 過了好一會兒, 曉蘭的情緒才平靜下來, 但緊緊地攥著丈夫的衣服不鬆手。

Advertisiment

我問大衛:“你現在是什麼感受?”

大衛歎了一口氣, 說:“我自責、愧疚、後悔……我確實把她當成孩子一樣管。 曉蘭變成這樣, 我是有責任的。 ”

“責任具體指什麼呢?”我問。

“以前, 我不讓她吃肯德基、不讓她亂花錢, 以為都是為了她好!現在我明白, 我是借著為她好的名義, 滿足自己的控制欲。 ”

我說:“當你把曉蘭當成一個孩子對待, 命令她, 管束她, 控制她, 剝奪她的成長機會……她自然就很難成長, 承擔不了妻子和母親的責任。 ”

接著, 我教給大衛一個簡單有效的辦法, 調整夫妻之間的互動模式。 只要大衛想向曉蘭發號施令時, 都問自己一句話:“我是把她當成妻子, 還是孩子?”想替曉蘭做決定、包辦家務時, 問自己:“我這樣做, 對她的成長有幫助嗎?”同時反復對自己重複一句話:“曉蘭是我的妻子, 不是我的女兒;我是曉蘭的丈夫,不是她的爸爸!”通過一次次地自我覺察,幫助自己調整心態,平等地和妻子溝通。

讓內心的孩子慢慢長大

根據完型心理學的理論,成長就是重現童年的創傷,然後按照來訪者能夠接受的方式,實現其未能完成的夢想,完整地修復創傷,清除個人成長中的阻力。

一周後,我對曉蘭進行單獨諮詢,幫助她“長大”。因為曉蘭在心理上是個“小孩”,所以,我運用小孩最喜歡的“玩偶”來治療。

“來,曉蘭,咱們一起玩過家家!”我請她在擺放玩偶的架子上自己挑選3個玩偶,分別代表爸爸、媽媽和“我”。曉蘭的選擇是:“大熊”是爸爸,“兔子”是媽媽,小泰迪熊是自己。

我拿起“大熊”,問:“告訴爸爸,你現在幾歲?”曉蘭拿起“泰迪熊”,自然地回答:“3歲!”“寶寶看起來好乖呀,你想要什麼?”大熊問。“我想要一個糖葫蘆,上面有大大的糖簪子的那種!”曉蘭的語氣,也一下子變成了3歲的孩子。

“好咧!孩子媽媽,寶寶要吃糖葫蘆,你快去給她買!”接著,我拿起兔子玩偶,裝作遞東西一樣,碰了一下“泰迪熊”玩偶,說:“寶寶,給你糖葫蘆!你看,上面的糖簪子大嗎?”

“大!”曉蘭一邊擺弄著“泰迪熊”,一邊高興地說。忽然擔心地問:“爸爸,吃了那麼多糖,牙會壞嗎?”

“沒事兒的,偶爾吃一次不怕,吃完了糖葫蘆,咱們刷牙!”“大熊”爽快地說。3歲的曉蘭缺少的不是糖葫蘆,而是一種被關注的感覺。當她肆意地撒嬌,而“父母”無條件地接納時,她這個階段的情感缺失就被滿足了。

通過催眠的時間回溯技術,曉蘭又回到6歲。曉蘭說:“有一次,爸爸帶回來一個鐵盒罐頭。我趁著他們看電視,自己偷偷打開吃。一拉蓋子,手被劃破了,疼得直哭。媽媽質問爸爸,你買這破玩意兒幹啥?爸爸吼她,我買的是破玩意兒,你怎麼不給孩子買,你成天不管孩子……結果,他倆把我扔在一邊,吵了一晚上。當時,我特別傷心,為什麼爸爸媽媽總是在吵架,為什麼不能看到我……”說到最後,曉蘭有些哽咽,說不下去了。

“來,寶貝兒!媽媽在這兒呢!”“兔子”向“泰迪熊”熱情地揮了揮手。等待“泰迪熊”猶豫地靠近時,立刻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溫柔地問:“手哪裡破了,疼嗎?”

“大熊”也遞來“創可貼”:“爸爸知道,你只是好奇,沒有人怪你……”聽到這句話,曉蘭哭了,手裡緊緊地攥著“泰迪熊”,渾身簌簌發抖。“哭吧,寶貝兒,是爸爸不好……”“大熊”抱著“泰迪”,輕聲安慰。曉蘭的情緒得到很好的宣洩。

就這樣,我們在諮詢室裡重新經歷了曉蘭的所有創傷:10歲時,她被老師留校,沒有家長來接;14歲時,和同學打架,媽媽不問青紅皂白地打了她一頓;17歲時,媽媽丟下她和生病的父親,獨自在外面玩到淩晨兩點才回家……

玩偶治療結束後,曉蘭擦了擦眼淚,緩緩地說:“蘭老師,謝謝您,我舒服多了!我的心,好像沒有那麼空了,也不那麼委屈和害怕了……我愛大衛,也愛女兒。我會努力讓自己成長,變成一個稱職的妻子和母親!”

在第三次諮詢時,我引導大衛和曉蘭溝通生活細節,形成書面約定,並且嚴格遵守。大衛適度放權,讓曉蘭參與到家庭建設中。每隔一年,由曉蘭安排一次家庭旅行,從目的地到途中的衣食住行,全部由曉蘭負責,多給她成長機會。同時,曉蘭主動承擔部分家務,每天至少陪伴女兒一個小時。夫妻倆要在生活中不斷練習平等式的對話,確定自己的家庭角色。

經過半年時間的努力調整,夫妻關係重新平衡。而這種獨立、平等的關係更加健康和穩定。

專家結論:婚姻有救

在這段婚姻裡,曉蘭扮演“女兒”的角色,大衛扮演“爸爸”的角色,兩個人彼此滿足對方的情感需要。然而,女兒的出生卻打破了這個平衡。工作繁忙的大衛無力照顧兩個“女兒”,他開始渴望曉蘭扮演“妻子”和“母親”的角色,而曉蘭還沉溺在“女兒”的角色裡。同時,女兒出生後,大衛把注意力放到更加脆弱的嬰兒身上,曉蘭感覺自己被“爸爸”忽視了,她嫉妒、痛苦,卻又不敢直接表達。她像一個爭寵的孩子似的,表現得更加無助、黏人。所以,挽救婚姻的關鍵是曉蘭。她必須成長,哪怕這種成長會伴隨著痛苦。

不是我的女兒;我是曉蘭的丈夫,不是她的爸爸!”通過一次次地自我覺察,幫助自己調整心態,平等地和妻子溝通。

讓內心的孩子慢慢長大

根據完型心理學的理論,成長就是重現童年的創傷,然後按照來訪者能夠接受的方式,實現其未能完成的夢想,完整地修復創傷,清除個人成長中的阻力。

一周後,我對曉蘭進行單獨諮詢,幫助她“長大”。因為曉蘭在心理上是個“小孩”,所以,我運用小孩最喜歡的“玩偶”來治療。

“來,曉蘭,咱們一起玩過家家!”我請她在擺放玩偶的架子上自己挑選3個玩偶,分別代表爸爸、媽媽和“我”。曉蘭的選擇是:“大熊”是爸爸,“兔子”是媽媽,小泰迪熊是自己。

我拿起“大熊”,問:“告訴爸爸,你現在幾歲?”曉蘭拿起“泰迪熊”,自然地回答:“3歲!”“寶寶看起來好乖呀,你想要什麼?”大熊問。“我想要一個糖葫蘆,上面有大大的糖簪子的那種!”曉蘭的語氣,也一下子變成了3歲的孩子。

“好咧!孩子媽媽,寶寶要吃糖葫蘆,你快去給她買!”接著,我拿起兔子玩偶,裝作遞東西一樣,碰了一下“泰迪熊”玩偶,說:“寶寶,給你糖葫蘆!你看,上面的糖簪子大嗎?”

“大!”曉蘭一邊擺弄著“泰迪熊”,一邊高興地說。忽然擔心地問:“爸爸,吃了那麼多糖,牙會壞嗎?”

“沒事兒的,偶爾吃一次不怕,吃完了糖葫蘆,咱們刷牙!”“大熊”爽快地說。3歲的曉蘭缺少的不是糖葫蘆,而是一種被關注的感覺。當她肆意地撒嬌,而“父母”無條件地接納時,她這個階段的情感缺失就被滿足了。

通過催眠的時間回溯技術,曉蘭又回到6歲。曉蘭說:“有一次,爸爸帶回來一個鐵盒罐頭。我趁著他們看電視,自己偷偷打開吃。一拉蓋子,手被劃破了,疼得直哭。媽媽質問爸爸,你買這破玩意兒幹啥?爸爸吼她,我買的是破玩意兒,你怎麼不給孩子買,你成天不管孩子……結果,他倆把我扔在一邊,吵了一晚上。當時,我特別傷心,為什麼爸爸媽媽總是在吵架,為什麼不能看到我……”說到最後,曉蘭有些哽咽,說不下去了。

“來,寶貝兒!媽媽在這兒呢!”“兔子”向“泰迪熊”熱情地揮了揮手。等待“泰迪熊”猶豫地靠近時,立刻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溫柔地問:“手哪裡破了,疼嗎?”

“大熊”也遞來“創可貼”:“爸爸知道,你只是好奇,沒有人怪你……”聽到這句話,曉蘭哭了,手裡緊緊地攥著“泰迪熊”,渾身簌簌發抖。“哭吧,寶貝兒,是爸爸不好……”“大熊”抱著“泰迪”,輕聲安慰。曉蘭的情緒得到很好的宣洩。

就這樣,我們在諮詢室裡重新經歷了曉蘭的所有創傷:10歲時,她被老師留校,沒有家長來接;14歲時,和同學打架,媽媽不問青紅皂白地打了她一頓;17歲時,媽媽丟下她和生病的父親,獨自在外面玩到淩晨兩點才回家……

玩偶治療結束後,曉蘭擦了擦眼淚,緩緩地說:“蘭老師,謝謝您,我舒服多了!我的心,好像沒有那麼空了,也不那麼委屈和害怕了……我愛大衛,也愛女兒。我會努力讓自己成長,變成一個稱職的妻子和母親!”

在第三次諮詢時,我引導大衛和曉蘭溝通生活細節,形成書面約定,並且嚴格遵守。大衛適度放權,讓曉蘭參與到家庭建設中。每隔一年,由曉蘭安排一次家庭旅行,從目的地到途中的衣食住行,全部由曉蘭負責,多給她成長機會。同時,曉蘭主動承擔部分家務,每天至少陪伴女兒一個小時。夫妻倆要在生活中不斷練習平等式的對話,確定自己的家庭角色。

經過半年時間的努力調整,夫妻關係重新平衡。而這種獨立、平等的關係更加健康和穩定。

專家結論:婚姻有救

在這段婚姻裡,曉蘭扮演“女兒”的角色,大衛扮演“爸爸”的角色,兩個人彼此滿足對方的情感需要。然而,女兒的出生卻打破了這個平衡。工作繁忙的大衛無力照顧兩個“女兒”,他開始渴望曉蘭扮演“妻子”和“母親”的角色,而曉蘭還沉溺在“女兒”的角色裡。同時,女兒出生後,大衛把注意力放到更加脆弱的嬰兒身上,曉蘭感覺自己被“爸爸”忽視了,她嫉妒、痛苦,卻又不敢直接表達。她像一個爭寵的孩子似的,表現得更加無助、黏人。所以,挽救婚姻的關鍵是曉蘭。她必須成長,哪怕這種成長會伴隨著痛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