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牛奶寶寶”常見錯誤餵養方法

所謂病從口入, 不僅是指吃了不清潔的食物會引發病症, 也是指食用方法不當可導致生病。 嬰幼兒的胃腸道功能發育不成熟, 更容易因為餵養方法不恰當而引起疾病, 因此需要家長重視。 牛奶是除母乳外最佳的嬰兒食品, 餵養方法比較講究。 錯誤的餵養方法不僅不利於孩子的正常發育, 還會引起腹瀉、嘔吐等。

常見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
加糖太多
牛奶加糖, 不僅可改善口感, 還可改善牛奶含糖低的不足, 但糖不能加得過多, 因為過甜會降低小兒對奶中鈣質的吸收, 削弱牛奶的營養價值, 而且會影響消化,
Advertisiment
導致腹瀉、腹脹等。 一般按每100毫升鮮奶加糖5~8克的標準即可。 不要加紅糖, 因紅糖含有較多的草酸, 草酸可干擾機體對蛋白質的吸收。
牛奶濃度太高
牛奶濃度越高含鈉越多, 越易使嬰兒血鈉濃度升高, 引起諸如消化不良、便秘、腹瀉、血壓上升甚至抽搐等症狀, 早產兒的奶濃度更需要注意, 太濃可能導致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故小寶寶吃牛奶需要稀釋, 按照先稀後濃的原則進行配方。 一般市售奶粉都配有統一規格的專用小勺, 一勺宜加入30毫升溫開水。

加入米湯
有些母親認為米湯營養豐富, 加入牛奶中餵養會更有營養, 但是米湯中的脂肪氧化酶可破壞牛奶中的維生素A, 故不應同時喂。
不加含鐵輔食
牛奶的含鐵量較低,
Advertisiment
以牛奶為主食的孩子需要另外補充含鐵豐富的食物, 如畜禽血製品、蛋黃、魚蛋**等, 否則, 可能因攝鐵不足而發生貧血症。 早產兒因為發育問題, 容易出現缺鐵現象, 更需要注意補充鐵劑, 以減輕或避免貧血發生。 睡前不飲奶 專家告訴我們, 孩子進入睡眠狀態後, 內分泌系統功能活躍, 生長激素大量釋放, 如果睡前牛奶中的豐富鈣質進入體內, 兩者結合可加速骨骼生長, 孩子會長得更高。 一些母親因擔心孩子睡前飲奶會引起尿床而放棄這一機會, 實在可惜。
不另喂水
不少家長誤以為牛奶就是水, 不必另外再喂開水。 殊不知, 牛奶中豐富的蛋白質以及鈣、磷、鈉等礦物質進入人體後, 會消耗體內大量水分, 導致大便幹結難解,
Advertisiment
俗稱上火。 另外, 適當補充水分, 可以清潔口腔, 減少鵝口瘡發生的機會。

保溫杯盛奶
牛奶若在嘔吐、腹瀉、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另外, 在夏天因外出需要把奶粉放在保溫瓶中, 如果未事先保持乾燥, 也可能出現同樣的問題, 這也需要注意。
餵奶量
目前一般餵奶都是按需餵養, 並沒有量的限制, 餵養次數可有較大變化。 這與以前的按時、定量餵養有很大的不同。
(實習編輯:朱清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