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甩手爸爸”4大認識誤區

在書店琳琅滿目的育兒書架上, 關於如何做個好媽媽的讀物越來越多, 相對而言, 爸爸的角色則成了一個差點被人遺忘的存在。 可以說, 育兒正在成為母親的專利, 很多父親似乎也默認了這個事實, 索性成了被動參與的角色甚至“甩手掌櫃”。

然而, 相關研究表明, 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一個父親缺位的家庭裡, 孩子的社會化和性格發展都會受到影響。 也就是說, 在家庭育兒過程中, 父親對自身角色的承擔非常重要, 參與家庭育兒應該成為父親的必修課。

“甩手爸爸”的幾個認識誤區

Advertisiment

當“父親角色淡出”越來越成為一種社會現象的時候, 這些“甩手爸爸”也擺出了各種各樣的苦衷。 只是非常可惜的是, 種種理由表明, 他們的“甩手”, 說到底還是認知誤區“惹的禍”。

――“我工作太忙, 顧不上孩子”

恐怕這是“甩手爸爸”最理直氣壯的擋箭牌了。 事實情況卻是, 父親在育兒過程中的參與, 所需投入的時間量並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恰當的參與方式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而且, 許多時候, 參與育兒並不需要特別的時間, 比如, 性別角色示範、對家庭責任的擔當等, 本身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 只要當爸爸的腦子裡繃上這根弦, 即使百忙也可以做到力所能及的參與。

――“我文化層次低, 不知道該怎麼教孩子”

Advertisiment

也許是出於內心深處的愛, 很多學歷比較低的爸爸生怕自己淺薄的知識耽誤了孩子的成長, 索性“甩手”。 殊不知, 孩子的教養並不僅僅包括智力開發活動, 它有著更豐富的內涵, 孩子的健康養育、習慣養成、社會性發展等甚至來得更為重要。 教孩子知識是一種育兒行為, 帶孩子在廣闊的草地上奔跑、讓孩子騎在脖子上感受更高處的視界、給孩子示範一個良好的健康習慣等, 這些看似沒有什麼“知識含量”的行為, 其實也是一種參與。

――“孩子不缺人帶, 不差我一個”

持這種觀念的爸爸似乎認為, 孩子只要有人養大就行了, 他的角色是可有可無的。 果真如此嗎?當然不是!要知道, 孩子雖然是個生物體, 卻有著社會性的一面, 在不斷長大的過程中,

Advertisiment
他還擔負著艱巨的社會化任務, 他需要學習規則、積聚探索外界的力量、建立性別認同、學習如何與異性相處, 等等。 在這個過程中, 父親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 這不僅僅表現在父親對性別社會化的直接影響, 而且父親作為男性, 其許多特殊的育兒方式可以給孩子不一樣的體驗, 這些都不是母親所能替代的。 也就是說, 孩子的成長過程如果缺少了來自男性的影響, 那麼他的成長就難以獲得充分的能量。

――“我和老婆有約定, 我負責賺錢, 她負責打理孩子”

家庭的責任或許是有邊界的, 育兒行為卻不是處處都有邊界。 孩子的營養、健康護理可以明確地由一個人負主要責任, 一旦關涉孩子的心理發育、家庭育兒氛圍的創設等內容,

Advertisiment
媽媽一個人就可能孤掌難鳴了, 因為這些都是需要爸爸配合的工作。 比如, 媽媽出於孩子成長的考慮, 想給孩子一個有教育性的家庭環境, 但爸爸覺得這不關他的事, 把家裡搞得烏煙瘴氣, 就是失職之舉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