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男孩愛玩娃娃”到底有沒有問題?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兒子 2 歲, 不知為什麼喜歡玩娃娃, 每天抱著娃娃, 給它喂水、打針、哄它睡覺……

其他男孩都在玩手槍汽車, 我家對這類玩具一點興趣都沒有, 反而和女孩一起玩過家家……

真的忍不了, 男孩應該有陽剛之氣, 怎麼能這樣「娘娘腔」?性取向會不會有問題?

男孩喜歡玩具車、女孩喜歡過家家;男孩適合藍色, 女孩適合粉色。 貌似這是成人心裡的一個的定勢思維。

「男孩愛玩娃娃」到底有沒有問題?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娃娃、手槍

這些都是「社會性別符號」

男孩喜歡玩具車、女孩喜歡過家家。 其實, 這些大家認為「應該」的性別符號,

Advertisiment
真的沒有那麼「應該」。

很多女孩會對槍感興趣, 而很多男孩天生也會對社交和模仿社會情境遊戲(過家家)有著特別的興趣。 這只是孩子的興趣而已。

「玩娃娃」、「穿裙子」, 並不能決定我們的男孩就真的「娘」, 或是有性別認同障礙, 這些固有的觀念其實只是成人的成見。

在美國, 某個玩具公司已經為喜歡玩洋娃娃的男孩推出了一款給他們玩的男孩娃娃, 也有很多海報為孩子發聲:真正的男孩也可以玩娃娃。

瑞典的一所幼稚園 Egalia, 更是採用「無性別教育」宣導男女平等——幼稚園裡所有的玩具都是混在一起的, 拖拉機, 洋娃娃, 都放在一起, 目的是鼓勵孩子玩任何他們喜歡的玩具。

「社會普遍認為女孩應該溫柔漂亮, 男孩應該強壯狂野,

Advertisiment
但他們有機會做他想做的任何人。 」

換一個角度想想, 玩手槍、汽車, 確實會讓男孩看起來「更有男子氣概」, 但玩娃娃的過程中, 男孩在學習照顧娃娃、管理情緒, 可以更具有同情心和同理心。

「異性化愛好」的原因

為什麼我家孩子就是如此「與眾不同」呢?

1、社交環境

如果孩子長期處於被異性包圍的社交環境中, 因為受到周圍異性的影響, 可能會培養出偏向異性的愛好。

例如, 從小在男孩堆長大的女孩, 也會喜歡手槍玩具。 而賈寶玉從小跟著姐姐妹妹們長大, 喜歡女孩子們的脂粉釵環也就不足為奇了。

2、戀母 or 戀父情節

很多時候我們都有過這樣的育兒經歷:因為跟媽媽生活的時間較多, 男孩子可能喜歡穿媽媽的高跟鞋擦口紅。

Advertisiment
女孩也會因為跟爸爸相處時間長, 而喜歡踢足球或打籃球。

這些看似奇怪的行為, 其實可能就是孩子有戀母/戀父情節, 即孩子對母親 / 父親的依戀, 讓孩子對媽媽 / 爸爸的生活方式十分好奇, 想去模仿。

但是這樣的孩子對自己的性別認同是沒有障礙的, 也就是說他們知道自己是什麼性別, 並且想要成為自己的性別。

3、天生的興趣

優秀的繪畫家可能會在童年就對各種顏色感興趣, 也可能會對粉色系情有獨鍾;喜歡過家家的男生可能會對人際關係較為敏感, 在之後的婚姻中也對後代的教育更為重視(我小時候就是, 哈哈哈)。

所以, 有這些愛好並不能說明孩子將來就真的變「娘炮」或者「假小子」。

相反的, 這些可能是孩子未來發展的一個很好的信號。

Advertisiment

如何引導孩子

建立正確的性別認同?

雖說如此, 很多家長還是希望「男孩更爺們, 女孩更溫柔」, 希望孩子能在秉持天性的前提下更好的發展。

在這裡給到三個建議:

1、父母榜樣的引導

玩具汽車和手槍並不能讓男孩子清楚的自己是個「小男子漢」。 反而是因為想成為爸爸那樣的人, 所以看到爸爸喜歡汽車和手槍後才會去模仿。

建立性別認同的過程中, 同性父母應多多與孩子相處, 可以讓孩子多跟同性直系家長相處, 以增加孩子的性別認同感。

2、改變社交環境

可以幫孩子報名參加一些同性的社交活動和戶外活動, 增進孩子對社會的認知。 如男孩子參加足球隊, 女孩子上舞蹈班(前提是孩子感興趣不排斥)。

Advertisiment

3、接納孩子的天性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他們天生會有不同的性格, 也會有與生俱來的愛好。 一味地打壓和阻止, 只會讓孩子感到羞愧和憂慮。

在不影響孩子性別認知發展的前提下, 適度的放開孩子、放飛孩子天性, 才能更好的發展孩子的優勢。

養孩子難, 教育孩子是難上加難。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想讓孩子優秀卻又不破壞孩子的天性, 我們該怎麼做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