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神童”是逼出來的嗎

一些年輕的父母期盼自己孩子成龍、成鳳、成為“神童”, 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但逼迫孩子成為“神童”的做法本身是不科學的。 古今中外從來沒有逼出來的“神童”, 一些“神童”成人後也未必能成人“巨人”。 科學研究證實, 從幼兒的生理心理發育而言, 幼兒是不宜學知識的, 而應當通過玩耍和遊戲得到意志力、注意力、交往能力, 以及愛好、興趣等非智力素質的培養。 如過早把學習負擔壓在幼兒身上, 必然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 還有一些家長對孩子的智力開發有誤解, 認為能背大量詩詞或外語單詞, 或會演奏某種樂器就一定會成為“大才”。

Advertisiment

其實, 兒童的智力開發是多方面的, 除了記憶能力外, 如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等智力素質, 以及良好的品德、健康的心理、較強的社會交往能力等非智力素質, 都是孩子成材必不可少的基本因素。 另外, 能否成材還與孩子的興趣愛好有很大關係, 而孩子的興趣愛好絕不是逼迫出來的。 家長的做法應該是, 根據孩子的智商程度和興趣愛好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導, 如能在某方面有所成就更好, 不能成材也不要趕鴨子上架。
現在, 不少孩子患有學習焦慮症, 主要表現為厭倦學習。 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 以及由此產生的錯誤做法使孩子的承受能力超過了極限。

Advertisiment
這很能說明“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不但如此, 還有可能的是孩子永遠失去學習的興趣和進取精神, 以及孩子更容易接受社會上的一些影響。 這樣的事例, 在社會上並非罕見, 家長們對這種可能要有足夠的認識。 這些孩子的家長應該對孩子的心理素質和實際能力進行正確的估計, 及時調整對孩子的期望值, 把期望值定在一個科學可行的範圍內, 並通過多種可行而有效的方法, 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學習興趣, 以適應競爭的環境。 只有這樣, 家長才可能和學校教育緊密配合最大限度地挖掘孩子的潛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