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鬧是寶寶尋求自我保護的自然現象, 但媽媽對待寶寶哭鬧的態度卻是一種教育, 將對寶寶的心理和性格產生影響。 在寶寶還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心思之前, 只能用簡單而直白的哭聲表達複雜多樣的身體和心理需求。
寶寶哭鬧的解決技巧
其實, 無論是母乳餵養, 還是混合餵養或純奶粉餵養, 都要給嬰兒補充水分。 嬰兒體液總量約占體重的70 %~80 % , 由於小兒體液代謝比較旺盛, 常常會出現缺水現象, 有時小寶寶煩躁哭啼, 不一定是因為饑餓, 而是由於口渴。 所以, 在給寶寶餵奶間歇, 還應經常喂水。
Advertisiment
哺乳時間一般在早上6 時, 上午10時, 下午2時、6時, 晚上10時, 午夜2時。 那麼, 喂水時間可定在上午8時, 中午12時, 下午4時, 晚上8時。
每次的喂水量要隨嬰兒的月齡增長而增加, 第一周30毫升, 第二周45毫升, 1個月60毫升, 3個月75 毫升, 4個月90毫升, 6個月105毫升, 8個月以上120毫升。
1、心理性需求
不要以為剛出生的寶寶就像一個小動物那樣只有生理需求, 其實他已經是一個活潑的小人了, 自然有著自己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當他身體上感覺很舒服的時候, 他的心理卻還有可能鬧彆扭, 例如睡覺前哭鬧一會兒, 這樣能讓媽媽多抱一會兒;自己躺在小床上有一陣子了, 媽媽怎麼還不來呀, 用哭聲喊兩嗓子吧;我不要阿姨陪我玩, 媽媽呢?我就要媽媽!媽媽在抱別的小寶寶,
Advertisiment
2、生理性需求
這是寶寶表達哭鬧心思的常見情況, 餓了、渴了、熱了、冷了、尿布髒了或濕了、周圍太吵了、光線太亮了、蚊蟲叮咬了……這些外在因素都可能造成寶寶的身體感覺不舒服, 他需要媽媽説明自己做出調整, 所以他用哭鬧呼喚媽媽的到來。
3、病理性狀況
如果小寶寶的哭聲比較尖銳、短促, 持續時間比較長, 並伴隨著握拳蹬腿、煩躁不安等狀況, 而且媽媽給予的生理照顧和心理慰藉都不能安撫他, 那就有可能出現了病理狀況, 例如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甚至神經系統出現問題, 導致寶寶鼻塞、發燒、疼痛等, 一旦出現類似哭鬧信號, 請媽媽立即尋求醫療幫助。
Advertisiment
毫無應答
就是對寶寶的哭聲採取冷漠忽略的態度, 不管寶寶哭得時間有多長、聲音有多大, 爸爸媽媽就是不為哭鬧所動, 認為這樣就使寶寶明白哭鬧沒有用, 以後就不再哭鬧了。 其實不然, 外界的冷漠忽略會讓寶寶對這個世界產生不安全感, 容易形成煩躁、焦慮和恐懼的心理, 不利於積極性格的形成。
立即應答
就是馬上滿足、直接滿足寶寶的需求, 寶寶的需求和媽媽的滿足之間的時間差很小, 這樣確實能很快並有效安撫寶寶的情緒, 但是長久下去, 寶寶容易形成依賴心理, 凡事都慣於等待別人的幫助, 自己並不會主動想辦法排解情緒、解決問題。
積極應答
就是對寶寶的需求做出積極回應, 但是又不會提供立即和直接的滿足,
Advertisiment
小編總結:家長還要觀察嬰兒眼角是否有分泌物, 寶寶哭鬧時, 如果眼淚相對減少或者沒有眼淚, 則是水分補充不足的重要表現。 家長對待寶寶的哭鬧大概有3種方式:毫無應答、立即應答和積極應答, 而不同的方式將對寶寶產生不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