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師媽媽”獨特的育兒經

老師和媽媽這個雙重身份, 是不是讓她們在養育孩子上有一些獨特的見解和感悟呢?這次我們和您一起分享三個老師媽媽的故事……

作為媽媽的我:能接受孩子們無數的“不能夠”和“不可以”。

作為老師的我:用理智和清晰的思路面對每天與兒子的鬥智鬥勇。

媽媽:夏華穎(幼稚園教學主任)

兒子:春天(5歲, 幼稚園中班小朋友)

春天2歲半的時候被我所在的幼稚園錄取了, 為了避免優越感和對其他小朋友的影響, 我告訴他:在園裡只能叫我“夏老師”, 不能叫“媽媽”, 免得其他小朋友因此想媽媽。 雖然叮囑過了,

Advertisiment
春天也答應了, 但是我還是有些擔心。 沒想到, 2歲半的春天從入園第一天開始, 就很好地完成了這個約定。 今天, 春天已經是中班的小哥哥了。

媽媽的角色, 讓我更能接受孩子們無數的“不能夠”和“不可以”;教師的經驗, 幫助我用理智、清晰思路面對每天與兒子春天的鬥智鬥勇――

預先告訴孩子可能發生的事情和你的要求

我一直像對待同齡人那樣對待春天, 把將要發生的事情、我的要求、可能出現的狀況告訴他, 而春天則回報我以相當程度的通情達理。 入園體檢需要抽血, 我沒有像很多父母那樣採取回避和欺騙的方式。 提前一天晚上, 我跟他講解入園體檢的作用以及抽血的程式, 並且告訴他:“針管剛剛紮進去的時候有點疼,

Advertisiment
但是媽媽相信你肯定能堅持……”第二天, 他從頭至尾都表現得很堅強、很配合, 因為他知道將要發生什麼, 自己應該做什麼。

如果現實是孩子回避不了的, 那麼就請從一開始就告訴他將要發生的事情, 以及你的要求或者期望。 當孩子知道將要發生什麼, 以及你希望他如何做的時候, 他反而容易表現得很好。

把聊天培養成一種習慣

從春天3個月的時候, 我就開始跟他聊天, 從繈褓期的“媽媽現在在做什麼”, 到逆反期的“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再到入園之後的“媽媽今天遇見了什麼, 你呢”……最近, 我們開始互相講述“今天遇到的好玩事兒”。 因為從小習慣了溝通, 所以春天非常喜歡表達, 也經常提出問題, 我們可以隨時瞭解對方的想法,

Advertisiment
不會出現很多父母“他回家什麼都不說”的難題。

如果你從小沒有給孩子培養起溝通的意識, 沒有鍛煉溝通的技巧, 那麼你可能總會抱怨:“他回家後什麼都不跟我說!”其實, 孩子不是不想說, 而是他根本不知道需要說, 更不知道該怎麼說。

批評前不要忘記肯定

在我家, 如果春天做了不被允許的事情, 我通常會把手伸給他說:“來, 咱們談談。 ”開始時他很配合, 願意聽我講道理。 但是慢慢地, 他開始表現出敵對和抗拒。 於是我開始反思。 我發現, 我每次都是一上來就說他的不好, 很少體諒他的理由, 因此不能獲得他的信任。 於是我開始改變策略, 再到“談談”的時候, 我會先跟他說“光著腳在地上跑確實很好玩, 媽媽也覺得很有意思!但是……”當他聽到我對他的部分肯定時,

Advertisiment
他開始願意接受我的批評。

孩子做任何一件事都不是沒有理由的, 他們有自己的道理, 只不過沒有成年人考慮問題周全罷了。 如果我們能對他的理由表示認同, 建立起信任, 然後再告訴他更為周全的方式, 會減少很多敵對。

夏老師的特別建議:有些事情交給幼稚園老師解決吧!

理論是理論, 媽媽是媽媽, 很多情況下, 你知道該怎麼做不代表你能做到, 因為你缺乏有感染力的集體環境和協調一致的教育夥伴。 所以, 有些事情不妨教給幼稚園老師吧――當然, 這不能成為你推卸一切教育職責的藉口。

作為媽媽的我:期待和欣慰著女兒的每一次撒嬌和親昵。

作為老師的我:以專業的眼光和長遠的規劃安排孩子的每一個選擇。

Advertisiment

媽媽:朱繼紅(青少年活動中心教師)

女兒:遊慕涵(5歲, 幼稚園中班小朋友)名字保留一個就可以吧?大名、小名都行

我很早就給游遊買了鋼琴, 但我一直覺得她似乎對彈鋼琴沒有什麼特別的興趣, 所以也沒有給她安排鋼琴課。 而就在偶然的一天, 我無意間完整地彈了一首曲子, 現在還記得她的眼神, 亮亮的, 非常神往, 然後我不失時機地問她是不是願意學, 她非常高興地答應了。 從此, 游遊的藝術學習之旅又開始了新的一頁……

選幼稚園時, 我最關注這個園的園長

選幼稚園時, 你會關注什麼呢?硬體環境好不好?是不是雙語?有沒有特色課程?而我的考察方式有點不一樣, 我非常關注這個幼稚園的園長, 因為園長的管理方式和水準直接決定了這個幼稚園的教師隊伍品質。在我接觸的幾個幼稚園裡,有一個園長讓我印象深刻,當我試圖聯繫她時,有老師告訴我她去聽課了,而且每週的這個上午全都是聽課時間。這個園長能每週花固定的時間來聽課,說明她對教學非常重視。後來的會面也讓我堅定了選這個幼稚園的決心,園長對教學不僅非常重視,而且管理教師非常有一套。

其實老師是決定幼稚園品質的重要標準,畢竟她們是每天和孩子最親密接觸的人。一個幼稚園的教學管理品質決定了老師的品質,所以一定要見一見園長或者教學主任,最好還要花一些時間在老師帶孩子們戶外活動時觀察老師們的表現。

藝術方面的培養應該循序漸進

我沒有讓游遊一上來就學習樂器,而是在4歲多的時候給她報了一個聲樂班,主要接觸一些節奏和律動,同時游遊相對來說有點內向,而聲樂班非常鼓勵孩子敢說敢唱,這點對她很有好處。而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是對的,游遊變得越來越開朗,而且在5歲多開始接觸鋼琴時,老師還誇她感覺很好呢。

其實孩子的藝術培養並不是從興趣班才開始的,也不僅僅是興趣班。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可以把一些經典名曲作為背景音樂放給她聽,大一些除了那些興趣班外,最好經常帶孩子去看一些木偶劇、芭蕾舞劇或者藝術展覽,讓他感受藝術的氛圍。

放鬆和嚴格其實是相對的,掌握好“點”很重要

可能是總給孩子上課的原因,所以我對游遊的要求也比較嚴格。比如在彈鋼琴這件事上,我會根據她自身的情況和課程進度安排有計劃的練習,這個計畫會跟她一起商量,比如每次練多長時間等等。但一旦計畫定了,我就要求她嚴格按照這個計畫去執行。

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所以制定計劃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她能接受的程度,最好兩個人一起商量決定,不要不顧孩子的意見給孩子加碼。其實這個過程對孩子來說應該是放鬆的,我絕不會在孩子不情願的情況下逼著她多練習,那樣效果也不好。把計畫定得很精很具體,其實會提高每次練習的效率,孩子也不會有太多的抵觸心理。

朱老師的特別建議:選興趣班時要根據孩子的興趣,並且要試聽

現在幼稚園、社會上的興趣班非常多,怎麼選一個適合自己孩子的呢?首先要瞭解自己孩子的特點,他對什麼感興趣?他的哪方面需要多培養和改善?然後再根據這些資訊選擇適合孩子的興趣班。另外,永遠不要期望在報班時,人家能給你一個學成什麼樣的承諾。作為老師來說,我覺得沒有經過學習和磨合,這些都是紙上談兵。所以最好不要被興趣班的一些宣傳所誘惑,最切實的辦法就是去聽你要報的那個班的那個老師的課,最好能多聽幾次,老師才是決定孩子學習效果的關鍵,而絕不是那些宣傳資訊。

作為媽媽的我:不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希望他每天都快樂。

作為老師的我:經驗讓我有清醒的頭腦知道什麼不容忽視。

媽媽:閆書雲(中學教師)

兒子:種子堯(幼稚園小班小朋友)

堯堯終於上幼稚園了,而且非常適應,這讓我很欣慰。回想起考察幼稚園的過程,經歷了很多矛盾、平衡了很多需求,現在終於塵埃落定了。也許最終的選擇不是最好的,但我相信它是最適合堯堯,也是讓我感到最踏實的……

不要像押寶一樣把希望都寄託在幼稚園身上

堯堯本來有得天獨厚的機會去一個非常有名的公立幼稚園,要知道,這是很多家長費盡力氣也得不到的機會。而這個幼稚園由於離家比較遠,我最終還是放棄了。身邊很多人都很不理解,而我有自己的理由。首先,我覺得那個有名的幼稚園與我最終選的幼稚園之間其實沒有那麼懸殊的差距和區別(當然,我選的幼稚園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其次,我不想因為路途遙遠而犧牲孩子睡眠和玩耍的時間,這點也非常重要。

選擇幼稚園是一個非常綜合的過程,要想明白哪些對孩子最重要。還有一點恐怕是很多家長的誤區,那就是對幼稚園報有太多的希望,覺得只要選一個好的幼稚園,孩子就能培養好。殊不知,家長的作用其實是遠遠大於幼稚園的。

選學校時一定要看生源

我是中學老師,一撥一撥的學生教過來,讓我很有感觸。首先我不會給孩子選一個特別特別有名的學校,我不想讓孩子長大以後因為家長過於精心的安排而產生過多的壓力。另一方面,我一定要重點考察學校的生源,我覺得同學之間的影響有時候比老師的影響還要大,孩子很容易被同化。

選學校可能和選幼稚園有些相似之處,但似乎比幼稚園還應該慎重,要綜合孩子自身的情況和目前的教育體制進行綜合選擇,精英路線未必適合你的孩子,過於放任自由又有偏離正軌的危險,所以一定要考慮好。

規矩很重要

在考察幼稚園時,我就有一個堅定的想法――不給孩子選那種太強調自由和自我的蒙氏班。我覺得如果在幼稚園期間他雖然很自由、很快樂,但上了學,那種很在乎規矩的教育體制會讓孩子感覺落差很大,他可能很難在短期內適應新的方式,其實這無形中是給孩子多設置了障礙。

其實我不是反對蒙氏班的理念,我只是覺得應該因地制宜,孩子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所有的安排應該有一個長遠的規劃和打算。

閆老師的特別建議: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壓力

雖然我注重規矩,可能將來孩子上學了我也會對他很嚴格,但我絕不是想做那種給孩子過多壓力的媽媽。我不會給孩子報太多的興趣班,在上學之前我不會讓他去學外語。說得通俗一點,我不會像很多爸爸媽媽那樣過於注重精英教育,我希望凡事都在一定的限度內,孩子能快樂地成長。

因為園長的管理方式和水準直接決定了這個幼稚園的教師隊伍品質。在我接觸的幾個幼稚園裡,有一個園長讓我印象深刻,當我試圖聯繫她時,有老師告訴我她去聽課了,而且每週的這個上午全都是聽課時間。這個園長能每週花固定的時間來聽課,說明她對教學非常重視。後來的會面也讓我堅定了選這個幼稚園的決心,園長對教學不僅非常重視,而且管理教師非常有一套。

其實老師是決定幼稚園品質的重要標準,畢竟她們是每天和孩子最親密接觸的人。一個幼稚園的教學管理品質決定了老師的品質,所以一定要見一見園長或者教學主任,最好還要花一些時間在老師帶孩子們戶外活動時觀察老師們的表現。

藝術方面的培養應該循序漸進

我沒有讓游遊一上來就學習樂器,而是在4歲多的時候給她報了一個聲樂班,主要接觸一些節奏和律動,同時游遊相對來說有點內向,而聲樂班非常鼓勵孩子敢說敢唱,這點對她很有好處。而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是對的,游遊變得越來越開朗,而且在5歲多開始接觸鋼琴時,老師還誇她感覺很好呢。

其實孩子的藝術培養並不是從興趣班才開始的,也不僅僅是興趣班。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可以把一些經典名曲作為背景音樂放給她聽,大一些除了那些興趣班外,最好經常帶孩子去看一些木偶劇、芭蕾舞劇或者藝術展覽,讓他感受藝術的氛圍。

放鬆和嚴格其實是相對的,掌握好“點”很重要

可能是總給孩子上課的原因,所以我對游遊的要求也比較嚴格。比如在彈鋼琴這件事上,我會根據她自身的情況和課程進度安排有計劃的練習,這個計畫會跟她一起商量,比如每次練多長時間等等。但一旦計畫定了,我就要求她嚴格按照這個計畫去執行。

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所以制定計劃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她能接受的程度,最好兩個人一起商量決定,不要不顧孩子的意見給孩子加碼。其實這個過程對孩子來說應該是放鬆的,我絕不會在孩子不情願的情況下逼著她多練習,那樣效果也不好。把計畫定得很精很具體,其實會提高每次練習的效率,孩子也不會有太多的抵觸心理。

朱老師的特別建議:選興趣班時要根據孩子的興趣,並且要試聽

現在幼稚園、社會上的興趣班非常多,怎麼選一個適合自己孩子的呢?首先要瞭解自己孩子的特點,他對什麼感興趣?他的哪方面需要多培養和改善?然後再根據這些資訊選擇適合孩子的興趣班。另外,永遠不要期望在報班時,人家能給你一個學成什麼樣的承諾。作為老師來說,我覺得沒有經過學習和磨合,這些都是紙上談兵。所以最好不要被興趣班的一些宣傳所誘惑,最切實的辦法就是去聽你要報的那個班的那個老師的課,最好能多聽幾次,老師才是決定孩子學習效果的關鍵,而絕不是那些宣傳資訊。

作為媽媽的我:不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希望他每天都快樂。

作為老師的我:經驗讓我有清醒的頭腦知道什麼不容忽視。

媽媽:閆書雲(中學教師)

兒子:種子堯(幼稚園小班小朋友)

堯堯終於上幼稚園了,而且非常適應,這讓我很欣慰。回想起考察幼稚園的過程,經歷了很多矛盾、平衡了很多需求,現在終於塵埃落定了。也許最終的選擇不是最好的,但我相信它是最適合堯堯,也是讓我感到最踏實的……

不要像押寶一樣把希望都寄託在幼稚園身上

堯堯本來有得天獨厚的機會去一個非常有名的公立幼稚園,要知道,這是很多家長費盡力氣也得不到的機會。而這個幼稚園由於離家比較遠,我最終還是放棄了。身邊很多人都很不理解,而我有自己的理由。首先,我覺得那個有名的幼稚園與我最終選的幼稚園之間其實沒有那麼懸殊的差距和區別(當然,我選的幼稚園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其次,我不想因為路途遙遠而犧牲孩子睡眠和玩耍的時間,這點也非常重要。

選擇幼稚園是一個非常綜合的過程,要想明白哪些對孩子最重要。還有一點恐怕是很多家長的誤區,那就是對幼稚園報有太多的希望,覺得只要選一個好的幼稚園,孩子就能培養好。殊不知,家長的作用其實是遠遠大於幼稚園的。

選學校時一定要看生源

我是中學老師,一撥一撥的學生教過來,讓我很有感觸。首先我不會給孩子選一個特別特別有名的學校,我不想讓孩子長大以後因為家長過於精心的安排而產生過多的壓力。另一方面,我一定要重點考察學校的生源,我覺得同學之間的影響有時候比老師的影響還要大,孩子很容易被同化。

選學校可能和選幼稚園有些相似之處,但似乎比幼稚園還應該慎重,要綜合孩子自身的情況和目前的教育體制進行綜合選擇,精英路線未必適合你的孩子,過於放任自由又有偏離正軌的危險,所以一定要考慮好。

規矩很重要

在考察幼稚園時,我就有一個堅定的想法――不給孩子選那種太強調自由和自我的蒙氏班。我覺得如果在幼稚園期間他雖然很自由、很快樂,但上了學,那種很在乎規矩的教育體制會讓孩子感覺落差很大,他可能很難在短期內適應新的方式,其實這無形中是給孩子多設置了障礙。

其實我不是反對蒙氏班的理念,我只是覺得應該因地制宜,孩子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所有的安排應該有一個長遠的規劃和打算。

閆老師的特別建議: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壓力

雖然我注重規矩,可能將來孩子上學了我也會對他很嚴格,但我絕不是想做那種給孩子過多壓力的媽媽。我不會給孩子報太多的興趣班,在上學之前我不會讓他去學外語。說得通俗一點,我不會像很多爸爸媽媽那樣過於注重精英教育,我希望凡事都在一定的限度內,孩子能快樂地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