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苦難教育,
很有可能是我們這些小時候受苦難太多的人,
以自己的成長模式為標準,
設計出的一種教育理想。
苦難帶給我們的是什麼?我們的好品質都是苦難的結果嗎?選擇什麼樣的教育,
其實反映著我們對自己的認識。
怎樣對待孩子,
也反映著我們自己曾經怎樣被對待,
以及我們怎樣認識這種對待。
孩子在幼年時期, 身心都是非常稚嫩、非常脆弱的, 就像剛冒出的幼芽, 它需要的不是風吹雨打, 經受嚴酷的鍛煉, 而是精心呵護, 讓它順利成長。 只有長大了, 強壯到一定程度, 能夠經受風吹雨打了,
Advertisiment
溺愛造成的脆弱, 表面上看是因為缺少了鍛煉, 實際上是因為剝奪了自我實現人生價值的機會, 一切由父母包辦, 而使孩子本身的生命沒有意義。 價值感的喪失是很多問題少年的心理根源, 而所謂的苦難教育, 如果只是為了吃苦而吃苦, 如果不能讓他在吃苦的過程中尋找到人生的意義, 那就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苦難教育還有個誤區在於, 為了吃苦而吃苦。 吃苦如果不能帶來人生價值的實現, 它就只是一種懲罰, 是一種負面的體驗, 不僅不能給心靈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