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導,
備受影迷期待、由資深宅男導演紮克-施耐德執導、兩大方下巴影星亨利-卡維爾與本-阿弗萊克攜手主演、投資高達2.5億美元、被稱作“《正義聯盟》敲門磚”的超級英雄大作《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日前在紐約舉辦首映禮。
作為今年最受期待的影片之一,
《蝙蝠俠大戰超人》喜聞樂見的…翻車了。
這部影片在爛番茄上的新鮮度僅為37%,
在Metacritic上的評分也只有47分,
或許只有來一波鐵杆漫畫迷才能拯救這部超級商業大片。
總體來看, 各大影評網站的編輯和專欄作者基本都給予《蝙蝠俠大戰超人》水準以下的評價。
Advertisiment
《滾石》 75分
《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拍的比《超人:鋼鐵之軀》(Man of Steel)要好一些, 稱得上是一部不錯的作品, 但諾蘭的《黑暗騎士》(Dark Knight)珠玉在前, 《正義黎明》與之相比就有一定的差距了。 DC漫畫中的故事是很多人童年美好的回憶,
Advertisiment
卡維爾飾演那位方下巴的氪星之子已經是駕輕就熟, 所以觀眾的注意力很容易就被阿弗萊克飾演的蝙蝠俠吸引過去。 他飾演的蝙蝠俠憤世嫉俗, 帶有一絲刻薄的幽默感。 貝爾版蝙蝠俠造作的低沉嗓音令人印象深刻, 這次阿弗萊克倒沒有模仿貝爾, 而是演出了他自己的特色。
《綜藝》70分
導演紮克-施耐德(Zack Synder)以蝙蝠俠、超人和神奇女俠為主角, 拍出一部超級英雄史詩大片, 坐實他影壇第一美漫鐵杆粉絲的名頭。
然而讓DC三巨頭齊聚于《蝙蝠俠大戰超人》中並不一定就是件好事。 這部影片場面宏大, 但卻只能算是“加強版”《超人:鋼鐵之軀》。 雖然這是為未來的DC電影宇宙打好根基,
Advertisiment
阿弗萊克飾演的蝙蝠俠是一個非常情緒化的角色, 這令人很吃驚。 影片中的不少鏡頭展現了他與加朵(神奇女俠)之間強烈、甚至頗有曖昧的化學反應, 與卡維爾(超人)、亞當斯(路易士)這對情侶可謂是相得益彰。 另外阿弗萊克在蝙蝠俠、布魯斯-韋恩這兩重身份之間也能進行無隙切換。 導演施耐德為自己設定了一個西西弗斯式的艱難任務。 《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是一部非常漫長、非常沉重、多數情況下令人興奮、少數情況下讓人感覺混亂的成功商業片。
Advertisiment
《Total Film》60分
《蝙蝠俠大戰超人》能讓銀幕前的你心跳加速, 劇情方面卻令人提不起興趣。
《衛報》 60分
要全程呈現一種嚴肅而傷感的情緒並非易事, 而且情感的提升還是通過各種爆炸場面之間斷斷續續的傷感臺詞來實現的, 這顯然不太現實。 對於這樣一部注重角色內心活動的影片而言, 這種情感呈現的方式本身就是不連貫的——相比之下, 你可能會更喜歡漫威超級英雄電影裡那種更輕鬆的方式。
《帝國》60分
有幾個精彩瞬間讓整部影片顯得物有所值, 這部影片引入的這位新蝙蝠俠也頗為有趣。 然而整部影片的故事情節雜亂無章, 劇情上有不少漏洞, 片中的一些笑點也顯得很彆扭。
“對未知力量的恐懼和憤怒”——《蝙蝠俠大戰超人》以此為導火索,
Advertisiment
《娛樂週刊》58分
對於很多狂熱美漫迷而言, 《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是一部不容錯過的超級英雄大片, 然而這部影片卻拍的一點都不討影迷喜歡。 影片中內容實在太多、情節令人困惑、艾森伯格浮誇的演技更是一大減分項。
《The Wrap》55分
兩位傳奇漫畫英雄之間的對決最終還是變成了一部“強強對決”式的套路化商業電影, 不得不說導演施耐德、編劇克裡斯-特裡奧(Chris Terrio)、大衛-高耶(David S。 Goyer)在影片劇情上犯了錯。這三位主創確實為影片帶來了一系列令人讚歎的精彩動作戲,但卻看不到創意,那些漫畫經典角色也在這部平庸的影片中迷失。
《好萊塢報導者》40分
傑西-艾森伯格(Jesse Eisenberg)飾演的萊克斯-盧瑟(Lex Luthor)真的是非常惹人厭。影片一開場你就會真心希望蝙蝠俠和超人拋開成見,聯手滅掉這個瘋瘋癲癲的傢伙,結束所有人的噩夢。
《芝加哥論壇報》
《蝙蝠俠大戰超人》幾乎可以說是一部徹徹底底的失敗作品。這部影片拍攝成本高達2.5億美元,表現得卻像是民間翻拍版《天生冤家》(The Odd Couple)。
Goyer)在影片劇情上犯了錯。這三位主創確實為影片帶來了一系列令人讚歎的精彩動作戲,但卻看不到創意,那些漫畫經典角色也在這部平庸的影片中迷失。《好萊塢報導者》40分
傑西-艾森伯格(Jesse Eisenberg)飾演的萊克斯-盧瑟(Lex Luthor)真的是非常惹人厭。影片一開場你就會真心希望蝙蝠俠和超人拋開成見,聯手滅掉這個瘋瘋癲癲的傢伙,結束所有人的噩夢。
《芝加哥論壇報》
《蝙蝠俠大戰超人》幾乎可以說是一部徹徹底底的失敗作品。這部影片拍攝成本高達2.5億美元,表現得卻像是民間翻拍版《天生冤家》(The Odd Cou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