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話嘮寶寶”惹人嫌 媽媽傷腦筋

“媽咪, 我跟你說…”“唉呀!不是這樣啦!是…”“隔壁班的小明…”你有一個愛說話的孩子嗎?往往才要求他安靜一下, 沒一會兒他又忍不住開始說話了。 這樣話多、意見多的孩子, 在外面會不會惹人討厭呀? 現在已不是標榜“沈默是金”的年代, 大多數爸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潑大方, 善於表達自己, 不過, 如果您的孩子愛說話過了頭, 常在不該說話的時候還唧唧喳喳, 您恐怕也是很傷腦筋吧?

Advertisiment

該說的時候說, 不該說的時候也說?

語言是一種溝通的工具, 從牙牙兒語、大人半懂半猜, 進步到可以使用複雜的句子完整表達自己的意思, 對孩子而言, 的確是件很大的成就呢!由於語言能力的增長, 孩子也能感受到語言的妙用, 大約從兩歲半就開始喜歡問問題, 喜歡發表意見, 到三、四歲之間又進入好問高峰期。 站在教育的觀點, 孩子勇於發問、表達, 當然是值得鼓勵的,
Advertisiment
因為多問、多說, 除了能夠學習更多的事物外, 對增進溝通能力也有幫助。 只是, 語言的學習除了詞彙、語句的組合運用以外, 說話時的表達方式、時機, 也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孩子純粹喜歡說話, 問題不大, 可是如果說話的態度或內容不當, 或是老是為了說話而說話, 不懂得看場合, 那麼就可能會討人嫌了。  
機會教育不可少
◎ 以身作則
孩子為什麼愛說話?除了發展的因素以外, 家庭環境也有很大的影響。 孩子從環境中學習語言, 家人說話的方式、態度, 都會是孩子模仿的物件。 所以, 孩子若有不當的說話行為, 爸媽應該先想想, 自己是不是也在無意間表露出這樣的說話特質, 例如:是不是常常喋喋不休?是不是會打斷別人說話?是不是有不當的說話態度和用詞?如果是的話,
Advertisiment
就從自己先改起吧!
◎ 適度制止糾正
孩子還在學習語言的階段, 無法拿捏說話的分寸, 自是情有可原, 但是爸媽必須善盡引導管教之責。 如果孩子的說話行為有偏差, 爸媽應該即時予以糾正, 千萬不要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 而放任孩子繼續下去。 孩子有許多行為是在“嘗試錯誤”中逐漸養成的, 因此在不當言行最初發生的時候, 爸媽的提醒指正是相當必要的;因為他人的反應回饋, 就是幫助孩子修正自己行為的契機。
◎讓表現欲發揮在適當的地方
孩子喜歡說話, 可以找適當的機會讓孩子儘量表現自己。 例如, 說故事時間, 就換孩子來說故事, 爸媽當聽眾;或者, 家庭聚會時, 安排一段娛興節目,
Advertisiment
讓孩子盡情表演唱歌、說故事…, 有這麼多欣賞者, 孩子會演得、說得更起勁呢!
語言, 除了要會說, 還要說得適當。 聒噪多話、或是沈默害羞, 過與不及, 都是種困擾。 爸媽別忘了多加留心注意, 在發現問題時, 給孩子適時的提醒協助。 說話的藝術, 在人際交往上有著重要的影響力, 實在應該從小訓練起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