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誇”孩子要因人而異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很多人都這麼說。 我不以為然。 人千差萬別, 可以利用的教育手段卻無外乎獎勵和懲戒兩種。 任何偏執一端的說法可能都不正確。

我接觸過多個案例, 沒有原則的誇獎使孩子的表現接近於溺愛的後果。 某家的兒子頭腦靈活, 膀大腰圓。 高中寄宿以後, 錢花的慷慨大方, 時尚的玩法樣樣精通, 就是不肯用功, 期末考試都敢於曠考泡遊戲廳。 回家父母一管, 就跑了。 父母愁壞了, 打是打不動了, 誇吧。 這父母也很下功夫, 人前人後都給孩子留足了面子, 刻意說那些鼓勵表揚的話, 在我們這些外人聽來,

Advertisiment
都覺得煞費苦心得近似諂媚。 理解孩子, 替他配上電腦, 送他去夏令營, 給他辦健身卡等等, 不可謂不盡心盡力。 效果怎麼樣呢?孩子似乎並無愧疚之心, 悔過之意, 反倒更加隨心所欲, 滿不在乎。 一切都來的如此輕而易舉, 也就變成了理所當然。 孩子相當理直氣壯:“我已經做得夠好的啦, 還有那麼多不如我呢!”這麼一種“向後看”的心態, 是不是對讚譽的一種嘲弄?

從自身的經歷來說, 我更信服懲戒的力量。 現在的獨生子女獨享了太多的關懷愛護, 滿耳朵都是溢美之詞, 自我感覺相當良好, 自己驕縱自己。 我的女兒就是如此。 小時候在有客人的時候鬧騰, 到商店要東西, 該回家時不回, 都是越哄勸越來勁, 最後總是一頓好打,

Advertisiment
一遭根除。 所以我家的原則是, 要求不多, 但明確嚴格, 直截了當, 從不含糊。 即使表現好一點, 自有外人評說, 家長則認為是應該的, 一般不會有特別的表示。 即使這樣, 她還是養成了一種自信滿滿, 大大咧咧, 滿不在乎的性格。 上學以後, 成績好受表揚的時候, 總不免搖頭晃腦, 自我吹噓一番;即使競賽考砸, 評比落後, 也從來沒見她眼淚汪汪, 就算挨了批, 她的一大堆理由還都早準備好了。 就為這, 沒少挨我的訓斥。

進入青春期以後, 她開始“勇敢”挑戰家長的權威, 凡事好爭辯, 而且大有不決勝負決不甘休之勢。 幾次衝突之後, 我開始反思, 也許教育方法有問題吧?我著意改變了命令式的提要求方式, 多用表揚鼓勵吧。 結果總覺得有點虛言假套,

Advertisiment
有一次孩子竟然說:“當我3歲小孩兒啊, 拐彎抹角的!”讓人哭笑不得。 之後不久發生的一件事, 讓我徹底打消了這個念頭。 一次期中考試, 她考了個升初中以後最差的名次。 根據賞識教育的原則, 我並未批評, 而是鼓勵了幾句。 其後不久, 母女倆閒扯, 她說:“老媽, 我這次考試挺有收穫的。 ”我一喜, 認為她會好好總結一下教訓。 誰知她把考試中的亮點、考得好的科目一一列舉了一通, 眉飛色舞, 滔滔不絕, 全是經驗之談。 我忍無可忍, 提醒她:“成績可並不怎麼樣啊!“她做出很不以為然的樣子, 輕描淡寫地說:“不就是副科考得不好, 有兩門70多分, 小kiss啦, 多背背不就得啦!”“為什麼考前不背?”我教訓她, “總結可不是表彰會, 吸取教訓以利提高才是正理!”她默不作聲,
Advertisiment
我認為她聽進去了, 誰知她想了一會兒, 站起來, 以最輕鬆的語調結束了這場談話:“哪一次考試沒有考得不好的科啊?照你那樣總結, 還都愁死了呢!我可不那樣。 ”完了拍拍屁股, 大模大樣地走了。 我頓時無語, 不得不承認, 這樣的孩子, 最需要的不是表揚鼓勵, 而是批評和提醒, 讓她保持警惕和冷靜的頭腦, 才能少栽跟頭。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嗎?不能一概而論, 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才是不變的法則。 孩子的性格和當時的情緒決定了教育方式的有效性。 自信滿滿、目空一切時要打壓, 猶豫不決、悲觀失望時要鼓勵;挑戰自我、勇於開拓時要表揚, 明知故犯、推脫責任時要懲戒。 人生百味, 酸甜苦辣,

Advertisiment
既可以是滋養生命的美食, 也可能是腐蝕靈魂的鴉☆禁☆片, 為人父母, 都是在陪著孩子一起慢慢品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