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輸”教育更能成就溫室寶寶

從現在起, 就要教導孩子的是, 不是在與他人競爭中如何贏得勝利, 而是要教導他們與人共處的方法――承認失敗, 接受失敗, 從失敗中學習。

成為領導的首要條件是, 有一顆為他人著想的心。

現今社會, 由於出生率大幅下降, 孩子在家裡如同小皇帝般, 大小事都是以他們為主。 為了孩子的將來, 父母自己勒緊褲帶做“孩奴”, 毫不猶豫地對孩子的一切進行投資。

想到為了養一個孩子所投入的精神、物質方面的資源, 大家都沒有信心養很多孩子。 因此只生一個, 然後把孩子捧在手中, 當王子或公主般的養育是目前的現狀。

Advertisiment

每位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論在任何時候都不會低聲下氣, 而且最好在與他人的競爭中贏過對方。 相信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媽媽們, 內心深處同樣也是想著, 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位成功者, 也就是所謂的社會精英。

不過, 我想對那些懷抱著希望的媽媽們說:“如果希望孩子成功, 就要培養孩子具有輸得起的心理。 ”媽媽們可能會反問我, 在一個很現實的社會裡, 就算獲得了成功也很難保持下去, 那為什麼還要把孩子養育成一個會輸的孩子呢?

成長的路上, 不可避免地充滿了各式壓力與挫折, 父母擔心孩子受到傷害, 往往在事件發生之前, 便急於替他們掃除一切障礙, 期盼孩子能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下長大。

Advertisiment
不過, 試想從小就如同王子和公主般長大的孩子, 當他踏入社會之後, 會是什麼樣子呢?

一直習慣于贏的孩子, 在進入社會後, 一定會表現出自己的弱點。 因為長期以來, 父母對孩子都是百依百順, 因此, 孩子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弱點或缺點, 也不懂得尊重他人、讚揚他人和禮讓他人。

最主要的是, 他們對於挫折與失敗的應變能力較差, 因此在尚未達到目標之前, 很容易中途就被淘汰。 這樣的人又如何能獲得成功, 並成為社會的領導者呢?

學習過如何為他人著想、會忍讓的孩子, 能夠瞭解他人的心, 因此會把為他人著想的心, 擺在自己的利益之前。 這種孩子會為了多數人, 進而為了社會及國家而有所貢獻。 因此,

Advertisiment
他們會成為一個真正的領導者。

未來的世界, 想要贏之前先要學會輸, 為自己設想之前要先想到別人, 能領導大家一起前進的人, 才能成功。

因此, 從現在起, 就要教導孩子的是, 不是在與他人競爭中如何贏得勝利, 而是要教導他們與人共處的方法――承認失敗, 接受失敗, 從失敗中學習。

讓孩子學會輸學會面對挫折

引導孩子變挫折為動力

當孩子在交往中遭遇挫折時, 成人應引導孩子分析受挫折的原因, 從中吸取教訓, 並想辦法克服困難。

當孩子自己克服了困難時, 成人應鼓勵、肯定。 這樣, 孩子就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 如果孩子獨自克服不了困難, 成人應給予適當的安慰, 並提供一定的幫助, 以免造成孩子過分緊張,

Advertisiment
影響身心健康。

不包辦代替

有許多成人希望給孩子鋪一條平坦的路這是不現實的。 這既影響孩子的交往能力, 也不利於孩子良好意志品質的形成, 還會造成孩子長大後不能適應複雜的社會生活, 產生自卑、抑鬱、厭世等不良心理。 孩子在交往中遭遇挫折時, 成人不要覺得孩子受了莫大的委屈, 千方百計地哄他或忙著幫他解決困難, 而應給孩子鍛煉的機會, 讓他在經受挫折、克服困難的過程中不斷提高交往能力。

不嘲笑孩子

孩子缺乏社交經驗, 交往中遭遇挫折是難免的。 成人不應嘲笑孩子笨, 或責怪孩子這錯那錯。 成人平時應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質, 養成孩子勝不驕、敗不餒的美德, 並在克服困難方面為孩子樹立榜樣。

Advertisiment

説明孩子加強社交的目的性、計劃性孩子在同別人交往時常常是無目的、無計畫的。 成人可在孩子交往前有意識地提醒孩子, 設想交往的過程及交往中可能出現的困難, 適當教給他一些交往的技巧。 這樣, 孩子對交往中可能出現的挫折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 再遇到挫折時可能會較順利地克服困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