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字母“a”, 我手把手教了女兒幾天。 不管我是耐心解釋還是嚴厲批評, 四歲半的她還是笨手笨腳畫不成形。 當我氣得要懲罰她寫兩頁時, 她哭鬧著要上不用寫字的小班。 我束手無策。
那天下午, 我要採訪一位頗有成就的拳師, 他說:“我小時候練拳練得不好, 父親會罰他再為我演示一遍;如果我練得好, 他會高興地請我獎勵他多看一遍。 ”這番話讓我有如醍醐灌頂:何不借鑒“逆向獎懲”, 把“獎懲權”交給孩子, 讓她在濃濃的關懷和暖暖的感恩中主動成長呢?
回到家後, 我拿起了女兒的拼音本。 女兒一看又要寫字,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初戰告捷, 說明這種教育方式頗有成效。 我開始觸類旁通, 將這種“逆向獎懲”法一點一滴地融入到生活中。 女兒不會穿衣服, 為了鍛煉她的動手能力, 週末早起時, 我特意和她一起穿衣服。 我穿自己的衣服, 讓她照樣子穿她的衣服。 開始, 她穿不成, 我提議讓她罰我把自己的衣服脫下, 再為她展示穿衣服的方法, 讓她照樣穿上衣服。 直到她把衣服穿好時, 我不失時機地請她獎勵我觀看她給布娃娃穿衣服的表演。 這樣有趣的“強化訓練”不過三四次, 女兒就學會了穿衣服。
通過這種“逆向獎懲”的辦法, 女兒對許多事情都充滿了興趣, 不僅字寫得越來越漂亮, 也漸漸學會了掃地、擦桌子等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有一天,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有一次, 我生病了, 沒吃午飯。 吃晚飯時, 女兒小心翼翼地把湯端到我的床前, 說:“媽媽, 吃飯哦, 不許挑食。 ”我有氣無力地搖了搖頭, 說:“媽媽真的吃不進。 ”沒想到, 女兒端起了小碗:“媽媽不想吃飯, 那我就罰自己一口氣把這碗湯喝完, 再讓媽媽照著我的樣子吃飯, 怎麼樣?”說著, 女兒狼吞虎嚥, 將一碗湯倒進了肚子, 然後眼巴巴地看著我。 我不禁心頭一熱, 端起了飯碗。 我勉強將湯喝完後, 女兒遞過來一個熱乎乎的饅頭, 說:“媽媽真棒, 那你一定要獎勵我, 讓我欣賞你吃饅頭的樣子!”
那一刻, 被小小人兒疼愛的暖意讓我緊緊抱住了女兒。 女兒貼著我的耳朵,
Advertisiment
“逆向獎懲”, 在把成長權交付給孩子的同時, 我也收穫了被“寸草之心”呵護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