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過家家”裡有學問

過家家”裡有學問

2歲左右的孩子喜歡玩“過家家”,自動自發,自得其樂,你想要阻止,難上加難。 這是因為“過家家”遊戲帶給他們的不僅是樂趣,還有美妙的學習體驗。

在幼稚園,“過家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育活動。 那裡有多種模擬社會生活的場景,如醫院、超市、速食店等,孩子能身臨其境,對各種社會生活進行模仿和演練。 譬如,在“醫院遊戲”中,孩子們可以瞭解一些醫生和護士等職業的工作細節,學習病人就醫的過程。 在“超市遊戲”中,孩子們學習如何購物,如何算帳……

除此以外,“過家家”等模擬遊戲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意義——它能讓孩子學到:

Advertisiment

* 克服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不良情緒。

* 認同自己的性別,產生正確的性別歸屬感。

* 學習如何在現實和想像之間進行思維轉換。

露露做起醫生來有模有樣,白大褂,大口罩,聽診器,正襟危坐。 對於前來就診的病人,她會很警惕地問:“有沒有發燒?”如果病人說沒有,她就一副很放心的模樣:“那應該不是甲流哦。 ”隨後才開始正式的診斷治病過程。

她還時不時地指點第一次做護士的通通:“你這樣不對的。 醫院裡護士阿姨打針的時候,先用棉花擦一擦,再打針的!”

克服現實生活中的不良情緒

現實生活中的露露可沒有這麼控制自如,神情坦然。 實際上,她怕醫院、怕醫生,怕得要命。 每次去醫院,她都是哭得呼天抹淚的。

Advertisiment
但是,現在“過家家”的時候,她是掌握“生殺大權”的醫生,隨著看病、開藥、打針等過程的重現,露露逐漸明白吐舌頭看喉嚨、聽診器放在胸前是檢查身體的方法,一點兒都不痛。 打針、吃藥都是必要的治療手段,忍一忍就好了,慢慢地,她對醫院和醫生的恐懼感不那麼強烈了。

這其實是一種很常用的心理治療手段。 在很多心理治療過程中,心理醫生也會用重現事件發生現場這個方法,讓當事人得以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緒。

正確認同自己的性別

觀察孩子們玩“過家家”遊戲,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2歲左右的孩子對於扮演什麼角色根本無所謂,女孩願意扮成爸爸,男孩願意做一名溫柔的女護士。 但是,大年齡孩子則會有自己的想法了——“爸爸是男的,女生不可以的!”“醫院裡的護士都是女的,我不要做護士!”

Advertisiment

這是孩子的一種進步,他們已經有了性別歸屬意識,儘管是非常粗淺和片面的。 不用急著糾正孩子們的想法,這是必須經歷的學習過程。

在美國,人們對嬰兒服裝的款式和顏色有著嚴格的要求。 男孩子不能穿女裝,女孩子不能穿男裝。 原因就是怕孩子混淆自己的性別,長大後變成同性戀!

要說2歲孩子的著裝,如果你家的男孩不願意穿紅色的衣服,女孩不願意穿黑色的衣服,那當然就應該由著他們了。

在現實和想像中轉換思維

“過家家”遊戲中,露露不僅是一位演員,還是一位導演,她必須不斷地在兩者之間轉換思維,在現實和想像中轉換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Advertisiment
她和病人交談時,她是演員——“醫生”;但是,當她指點小夥伴怎麼打針的時候,她又是導演了,完全跳出遊戲之外,指導著遊戲的進行。

不要小看這一點,它對孩子的思維有很高的要求。 孩子只有在瞭解現實生活和遊戲情境的基礎上,對現實和想像有了明確的區分後,才能在兩者之間進行轉換。

畫畫的時候,孩子也能學習到“在現實和想像中”轉換思維,可是,這個過程是內在的,對孩子的思維要求更高。 而對於2歲的孩子來說,“過家家”遊戲就顯得比較合適了。

推薦4個適合親子互動的“過家家”遊戲

打電話

道具:香蕉或長條形積木

玩法:香蕉或積木當電話機的話筒,和寶寶打電話。

觀察重點:看看寶寶能不能自己把香蕉或者積木想像成話筒,如果可以,說明寶寶已經具備一定的想像力和象徵意識,能把某樣物品想像成另一樣物品。

Advertisiment

我去上班了

道具:爸爸媽媽的衣服、包袋、皮鞋、墨鏡、口紅、小鏡子、領帶、剃鬚刀、錢包、鑰匙、餐巾紙等

玩法:和寶寶一起收集這些大人用的東西,然後請寶寶模仿爸爸或者媽媽,穿上合適的服裝、皮鞋,並嘗試整理包袋。

觀察重點:寶寶穿的服裝、皮鞋是否符合他所扮演角色的性別。 同樣,寶寶整理的包袋裡的物品是否也合乎角色性別,比如,口紅就不能放到爸爸的包裡,剃鬚刀不能放到媽媽的包裡。

我是理髮師

道具:廢棄的洗髮水瓶子、梳子、毛巾、安全剪刀和圍裙等

玩法:請寶寶圍上圍裙,扮演理髮師。 爸爸媽媽扮演顧客,請“理髮師”給自己洗頭或者剪頭髮。

觀察重點:寶寶能不能模仿大致的洗頭和剪頭髮的步驟。如果寶寶討厭去理髮店剪頭髮,你們不妨試試多玩幾次這個遊戲,過一段時間再看看寶寶,是不是不那麼抗拒去理髮店了。

我是勤勞的媽媽(或爸爸)

道具:寶寶的舊衣服、娃娃

玩法:寶寶扮演媽媽(或爸爸),給娃娃穿衣脫衣,給娃娃鋪床,哄娃娃睡覺。

觀察重點:在遊戲中,爸爸媽媽可以選擇給娃娃配音的角色,並故意和寶寶搗亂,“我不去睡覺,我要去游泳”、“你給我穿衣服,把我弄痛了”、“我是男孩子,我要穿裙子”等等,看看寶寶能不能正確處理,如果寶寶能跳出遊戲的情景反駁你,那就棒了。

爸爸媽媽扮演顧客,請“理髮師”給自己洗頭或者剪頭髮。

觀察重點:寶寶能不能模仿大致的洗頭和剪頭髮的步驟。如果寶寶討厭去理髮店剪頭髮,你們不妨試試多玩幾次這個遊戲,過一段時間再看看寶寶,是不是不那麼抗拒去理髮店了。

我是勤勞的媽媽(或爸爸)

道具:寶寶的舊衣服、娃娃

玩法:寶寶扮演媽媽(或爸爸),給娃娃穿衣脫衣,給娃娃鋪床,哄娃娃睡覺。

觀察重點:在遊戲中,爸爸媽媽可以選擇給娃娃配音的角色,並故意和寶寶搗亂,“我不去睡覺,我要去游泳”、“你給我穿衣服,把我弄痛了”、“我是男孩子,我要穿裙子”等等,看看寶寶能不能正確處理,如果寶寶能跳出遊戲的情景反駁你,那就棒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