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 人們十分重視兒童的理財教育, 這種教育甚至滲透到了兒童與錢財發生關係的一切環節之中。 儘管社會背景存在著差異性, 但這些理財教育的獨到之處是值得借鑒的。
美國:讓孩子學會自立
美國人認為:在市場經濟和商品社會中, 一個人的理財能力直接關係到他一生的事業成功和家庭幸福。 美國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學會自立、勤奮與金錢的關係, 把理財教育稱之為“從3歲開始實現的幸福人生計畫”, 讓孩子學會賺錢、花錢、與人分享錢財。 一般美國人沒有“銅錢臭”的思想,
Advertisiment
美國每年大約有300萬中小學生在外打工, 他們有一句口頭禪:“要花錢打工去!”美國人常常將自己不需要的東西拿出來拍賣, 而小孩也會將自己用不著的玩具擺在家門口出售, 以獲得一點收入。 這樣能使孩子認識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裡, 也應該有工作的欲望和社會責任感。 通過各種切合實際的金錢教育, 美國人的孩子基本具備了很強的獨立性、經濟意識以及經濟事務上的管理和操作能力。 如果必要的話, 一個十五六歲的美國少年靠自己雙手養活自己大都不成問題。
英國:能省的錢不省愚蠢
作為發達國家, 英國人的這種精打細算不完全是為生活所迫。
Advertisiment
英國人把他們這種理財觀念傳授給了下一代。 理財教育在英國中小學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要求:5歲至7歲的兒童要懂得錢的不同來源, 並懂得錢可以用於多種目的;7歲至11歲的兒童要學習管理自己的錢, 認識到儲蓄對於滿足未來需求的作用;11歲至14歲的學生要懂得人們的花費和儲蓄受哪些因素影響, 懂得如何提高個人理財能力;14歲至16歲的學生要學習使用一些金融工具和服務,
Advertisiment
日本:自立更生勤儉持家
日本人講究家庭教育, 他們主張孩子要自力更生, 不能隨便向別人借錢, 主張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錢。 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 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 ”許多日本學生在課餘時間都要在校外打工掙錢。
在日本, 很多家庭每個月給孩子一定數量的零用錢, 父母會教育孩子節省使用零花錢以及儲蓄壓歲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