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隨意”-對幼兒心理傷害的嚴重性!

為了能夠讓我們能夠更重視幼兒心理健康成長, 下面我就結合我在幼稚園所見所聞的一些心理傷害事件, 談談自己對這些事件的看法。 希望能引起我們幼稚教育工作者對類似事件的充分關注。

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 如果我們不注意它的適應性, 很可能就會出現某些教學內容對大多數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來說是有益的, 而對少數或者某個幼兒來說則是有害的。 比如我們的一些教學內容或活動會涉及到孩子的家庭, 但在老師不瞭解所有孩子家庭情況的時候, 一些行為很有可能刺激到孩子的心理,

Advertisiment
是孩子不願主動參與甚至變得孤僻。 再比如, 從教學內容的難度來看, 如果教學內容難度過大, 幼兒或者某些幼兒或者某個幼兒, 在課堂學習中經常失敗(很少學會教師所安排的教學內容), 這不單單意味著其今後的學習失去相應的認知基礎, 同時還意味著其對今後的學習失去內在動力, 更為嚴重的是這些在學業上經常失敗的孩子會對自己完全失去信心, 他們會覺得自己不是學習的“料”, 這將會成為其今後發展的一個很大的障礙。 因此, 我們在選擇教學內容時, 除了要考慮它是否符合有關的教學原則外, 我們還要考慮它對每個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 (關注SKS尚慧精准教育體系)

對幼兒的心理傷害,

Advertisiment
往往是我們的一些不經意的行為, 這類行為我們很難意識到甚至忽視。 從小到大我們都會看到一類教育工作者, 他們會經常性把自己的學生分類, 也許是便於管理或者是為了方便教學, 甚至有些老師在遊戲過程中也會根據孩子的運動能力來進行分組, 雖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的態度及語氣都很溫和, 甚至會主動幫助一些能力差的孩子去完成一些任務, 但是她們卻不知道這種做法已經違背了教育活動中的最基本的心理衛生原則──尊重幼兒。 她們的話及行為在幼兒的心理已經深深地傷害了幼兒的自尊心。

有意的心理傷害, 也經常出現在我們身邊, 只是我們習慣了。 比方說一些調皮的孩子犯了錯誤,

Advertisiment
通常情況下老師都會對其批評教育, 這是一種常態為了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但是我們會發現有些教師甚至是一些資歷很高的老師會經常性做一種舉措, 那麼就是在集體面前批評孩子, 甚至會引導所有孩子對犯錯的孩子進行批判性的嘲諷, 比如大家一起羞羞他之類的, 雖然行為並不過激, 但是他已經在不知覺中將孩子從集體中分離開來。 甚至會對其他小朋友造成一種誤導, 那就是只要有人犯錯, 我們就可以集體批評他羞辱他。 殊不知孩子也有面子, 這種行為在嬉笑中已經給孩子心中留下永遠的痛。

老師的不慎言語也會對幼兒造成心理傷害, 在孩子上了幼稚園後每天接觸最多的就是自己的老師和小朋友,

Advertisiment
在孩子還沒有自我行為辨別能力的階段, 老師的言談舉止就是孩子的標杆。 打一個比方, 一個班裡總有幾個小朋友一到活動的時候就呆呆的坐在哪兒, 據瞭解孩子家不是本地的, 說話時有一點外地的口音, 而老師每次都在教學過程中, 很不經意的將孩子的出生地掛在嘴邊, 久而久之一起的小朋友也習慣性的附和了, 殊不知這種言行其實已經深深的傷害到孩子了, 因為地域或語言習慣的原因, 將孩子自然性的分群, 使孩子從小就無法深入感受到集體社會的包容, 那麼可想而知長大後, 她會怎樣看待這個社會。

教師的偏愛或是喜好也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心理傷害, 在這個拼顏值的社會, 漂亮孩子自然會成為大家關注和喜愛的目標,

Advertisiment
顏值高又乖嘴又甜, 那自然就成了老師心裡的小棉襖, 老師也是人, 出現的厚此薄彼的一種情感偏向有時是難以避免的, 但有些教師的偏愛影響著教師對不同幼兒的不同態度和不同的教育行為, 而這些又影響著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 比如有的孩子成為了老師的紅人, 在小朋友面前表現的甚是活躍, 有時候活躍到顯得囂張了, 而她不自覺就成了那些平時背老師冷落的孩子的攻擊目標, 小紅人受到了欺負不會因此而退縮, 因為每次都有老師為其撐腰, 而欺負人的這些小朋友經過一次次的批評, 不僅沒有得到關注, 反而產生了心理異常, 我們不禁要問這些老師的行為是在保護孩子還是在害他們。

其實在日常教學生活中還有很多行為都會不經意的傷害到孩子,在這裡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我只是想說幼兒的心理是脆弱的,是極容易受傷的,並且它一旦受到傷害,就將會對其人格今後的健康發展帶來難以預知的消極影響;因此,我們一定要從教育的各方面儘量減少對幼兒心理的傷害。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也是一種自我修行,育人先要育己,建立科學、規範、人性化的教育體系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一生的事業。

其實在日常教學生活中還有很多行為都會不經意的傷害到孩子,在這裡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我只是想說幼兒的心理是脆弱的,是極容易受傷的,並且它一旦受到傷害,就將會對其人格今後的健康發展帶來難以預知的消極影響;因此,我們一定要從教育的各方面儘量減少對幼兒心理的傷害。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也是一種自我修行,育人先要育己,建立科學、規範、人性化的教育體系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一生的事業。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