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性化教育, 一個新的教育名詞。 對於雙性化教育問題的思考, 作為寶爸寶媽的你, 到底該如何看待?
來自知性媽媽的教育求助曉慧是個6歲的小男孩, 曉慧媽媽也一直認為自己的家教很成功。 但是, 最近曉慧卻遇到了麻煩:小夥伴說他像女孩子。
成長點滴1:起因事件
曉慧要和一個男孩一起玩, 但這個男孩卻說:“我不和你一起玩。 ”
“我們不是好朋友嗎?”曉慧困惑地說。
“以後不和你是好朋友了, 你經常和女孩在一起玩, 大家說你像個女孩子。 ”這個男孩說完, 就跑去找另外的一個男孩了。
曉慧心裡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難受。
Advertisiment
曉慧媽媽是一位知識女性, 一直自認為是一個稱職的母親。 但是, 聽了兒子的訴說, 她也陷入了困惑:莫非兒子成長出了問題?為此, 第二天曉慧媽媽來到了心理諮詢室, 講述了曉慧成長的一些故事。
成長點滴2:同表姐一起長大
曉慧是家裡的獨生子, 但是從小並不孤獨。 姥姥家裡有個比他大3歲的小表姐, 小表姐成了曉慧的玩伴。 有時候, 兩個孩子玩過家家的遊戲, 表姐當媽媽, 曉慧當爸爸, 一個娃娃成了他們的寶貝。 兩個人玩得很投入, 很細心地照顧他們的孩子。 曉慧媽媽有時看到了這樣的情形, 雖然心裡感到好笑, 卻也覺得這很好, 可以培養孩子細膩的感情。
成長點滴3:感情細膩的曉慧
Advertisiment
在曉慧上幼稚園中班的時候, 他養了一隻蛐蛐。 每天回來, 曉慧都會悉心地照料他的寶貝。 可是, 那天從幼稚園回來, 看到蛐蛐再也蹦不起來了, 曉慧傷心地哭了好久。 曉慧媽媽看在眼裡, 心裡一陣欣慰, 細膩的感情、善良的心地, 兒子將來會成為一個好人。
成長點滴4:小小男子漢
曉慧雖然是個男孩, 卻比較文靜。 自己在家裡的時候, 就愛看兒童圖書。 但是, 曉慧並不懦弱。 有一次, 媽媽把曉慧一個人留在家裡一整天, 回來時, 本來還擔心曉慧肯定會哭鼻子的。 沒想到, 曉慧中午自己在冰箱裡找了東西來吃, 還把屋子整理了一遍。 媽媽問:“害怕嗎?”曉慧拍拍胸脯:“咱是小小男子漢!再說, 媽媽平時也教會了我一個人在家要注意的事情。
Advertisiment
成長點滴5:媽媽的擔心
曉慧的人緣也挺好。 曉慧媽媽不主張男孩女孩要劃清界限的教育。 所以, 曉慧不光有好些男孩子夥伴, 還經常和女孩在一起玩。 這, 從來沒出過什麼麻煩。 可是, 昨天曉慧的訴說, 讓媽媽心裡沒底了:莫非我把兒子培養成了一個女孩子?莫非我的家教出了問題了?
來自心理諮詢師的解析曉慧媽媽的家教是否出了問題?經過下面的分析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近年來, 心理學界有人提出了“雙性化氣質”的概念, 認為男女雙性化氣質的人, 往往同時具有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的心理特徵。
最近, 美國心理學家曾對兩千余名兒童作過調查, 結果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過於男性化的男孩和過於女性化的女孩,
Advertisiment
相反, 那些兼有溫柔、細緻等氣質的男孩, 兼有剛強、勇敢等氣質的女孩, 卻大多智力、體力和性格發展全面, 文理科成績均較好, 往往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喜愛。 而且追蹤研究發現, 成年後兼有“兩性之長”的男女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生活裡, 更多佔據優勢地位。
正是順應男女雙性化氣質的新理念, 當今世界的一些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 開始日益流行著一個嶄新的家庭幼稚教育模式——雙性化教育。
Advertisiment
如此說來, 曉慧媽媽的擔心是多慮了。 曉慧並非男孩變成了女孩, 只是表現出雙性化氣質特徵。 至於男同學不願和曉慧在一起的心態和說法, 不過是性心理發展的暫時表現。 6歲後, 男女孩大多開始進入了異性排斥疏遠期, 於是, 男孩對曉慧和女孩沒有“劃清界限”的表現不能接受了, 說他像個女孩子。 過了這段時期, 男孩一樣可以接受他。
雙性化教育應遵從的要點如下:1.在觀念上不宜將氣質特徵區分過清。
不少性格氣質特徵, 如熱情活潑、獨立自主、堅韌不拔、富有責任心、善解人意、無私善良等, 應是男女都須具備的, 家長在培養孩子時應兼收並蓄。 這正是“雙性化教育”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
2.鼓勵孩子向異性☆禁☆學習, 增加男女孩接觸的機會。
不論男孩女孩,都應在發揮自己“性別”優勢的同時,注意向異性☆禁☆學習,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項,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和人格的完善。比如,男孩多多學習女孩的細心、善於表達和善解人意,女孩則多多學習男孩的剛毅、堅定和開朗。
3.避免走向極端。
鼓勵孩子向異性☆禁☆學習也要有“分寸”。男孩像“娘娘腔”,女孩成為“假小子”,這都不是我們的意願,也與“雙性化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了。不過,這只是個別特殊家庭教育情境下要注意的問題。
增加男女孩接觸的機會。不論男孩女孩,都應在發揮自己“性別”優勢的同時,注意向異性☆禁☆學習,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項,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和人格的完善。比如,男孩多多學習女孩的細心、善於表達和善解人意,女孩則多多學習男孩的剛毅、堅定和開朗。
3.避免走向極端。
鼓勵孩子向異性☆禁☆學習也要有“分寸”。男孩像“娘娘腔”,女孩成為“假小子”,這都不是我們的意願,也與“雙性化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了。不過,這只是個別特殊家庭教育情境下要注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