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字經》埋下思想的種子

經歷了多少滄海桑田, 經過了多少風風雨雨, 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一直毅力於世界之巔, 源遠流長。 其中以少兒啟蒙讀物《三字經》為代表的作品最為典型。 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三字一句、含義簡單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 但至今為止還未探索出這本書的作者, 即使如此, 有些人們也把它譜成曲, 讓優美的旋律淨化心靈, 昇華個人思想, 讓你在體味韻律的同時, 獲得並體察到了人生存在的意義以及人的內心世界。

人之初, 性本善。

這兩句放在《三字經》的開頭, 一語雙關, 既從人的本性開始寫起, 結構明確,

Advertisiment
也闡述了人的本性, 即人出生的時候, 天性本來是善良的, 通過錢文忠教授介紹:最初提出這一觀點的人是儒家思想創建者孟子。 在孟子的言論中, 重點以“仁”為主, 我同意這種看法, 因為這種觀點可以使很多人避免“霧裡看花”, 從而走上不歸之路, 人性本善, 是人類內心世界真是的寫照。

性相近, 習相遠。

人的本性差距不大, 但是由於受到後天外來環境的薰染, 差距越來越大。 可見在古代, 就有人對“後天環境”做出了評價, 認為導致人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 這句“古訓”一直沿用至今。 在這個繁華都市, 形形色色的事物, 在給人們增添樂趣的同時, 也在無形中改變了人們的天性, 沉溺於其中, 從而便有了教育。

Advertisiment

苟不教, 性乃遷, 教之道, 貴以專。

“如果不去接受教育, 善良的本性就會受到變遷, 而學習的根本辦法, 就是專一”。 這是錢文忠教授對這句話的理解, 我對這句話, 情有獨鍾, 因為人性格的養成是要受到後天教育的影響, 對於18歲以下未成年人, 他們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 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 上網、打遊戲、翹課、說髒話, 這些現象在中學生中已經是很普遍了, 而教育就是挖掘他們本性的善良, 讓他們有一個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 這才是社會發展的要求。

對於學習, 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專一。 所謂“一心不能二用”。 古時, 有“江南才子”之稱的唐伯虎。 幼時, 也因“心不專”而受到老師的教誨, 但最終當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時, 技藝已經超過了他的老師。

Advertisiment
是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 為什麼有成績好壞之分呢?仔細想想最根本還是自己的心思問題, 是不是花心思學習了, 是不是“用心專一”了。 當機會從身邊溜走的時候, 要想想當時為什麼不用心一點兒呢?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 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 慢慢生根、發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