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媽媽覺得, 這本書本來就是給孩子一個反面教材, 看你怎樣引導, 不要像大衛的媽媽那樣, 堅決、強硬。
我覺得, 站在引導孩子“不可以”這種思路來講這本故事, 真的會讓媽媽們很為難, 很吃力, 而這也許根本不是作者的本意。
在這本書本裡, 幾乎沒有媽媽的形象, 只有幾個肢體畫面, 但是看得出來媽媽很生氣, 語氣很強硬。
後來大衛打破了花瓶, 一個人在角落裡, 流眼淚, 像個小可憐。
這個時候, 媽媽變溫柔了, 把大衛叫過來, 抱著他。
有一次, 聽一位老師講課,
Advertisiment
老師的解讀是, 有些繪本是給大人看的, 你看, 無論多麼魔鬼的孩子, 只要媽媽溫柔, 給他懷抱, 最後都變成了乖乖的天使。
這確實是一個不同的角度, 讓媽媽知道, 孩子的天性。
但是, 繪本真的只是給大人看的嗎?那為什麼要孩子閱讀這本書呢?
2 孩子從這本書裡會得到什麼?我覺得, 這本繪本真的是極其偉大的, 當我看到最後一頁的時候, 我整個人被震撼了, 就像把《紅樓夢》最後一頁看完時那一刻的感覺, 有一種與神接近了一分距離的感覺。
這本書的偉大之處在於, 它告訴孩子:無論你有多魔鬼, 無論你有多調皮, 無論媽媽有多生氣——媽媽, 都是愛你的!
讓孩子堅信媽媽的愛, 堅信媽媽對自己的無條件接納和愛,
Advertisiment
3 頂級的繪本都是在告訴你人生哲學
如果你從教育孩子的角度出發去看繪本, 很多書或許會大打折扣, 甚至會歪曲誤解, 尤其是外國的繪本。
看起來簡簡單單的繪本, 有時候深藏大意, 就看你怎樣去解讀, 這也是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在做繪本解讀的工作。
為什麼, 媽媽們會本能地從“不可以”這個角度出發呢?
因為我們從小的概念裡就是知道, 像大衛這樣的行為是討厭的, 不受人歡迎的。 作為媽媽, 看到大衛的行為, 我們在身體裡就開始抵觸, 反感, 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像大衛那樣。
但, 如果你是個無所不包容的媽媽, 你是個接納孩子一切惡魔行為的媽媽, 你看這本書時也許視角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