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讀了《弟子規》,
知道了做人的一些規則,
受到了許多啟發。
《弟子規》的主要內容:首先要孝敬父母,
尊敬兄長,
其次要做事要嚴謹,
還要誠實、博愛、親仁,
在做好以上這些事情的基礎上,
還要去學習文化知識。
當我讀到“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的時候,
我想到了自己,
在這些方面做的還可以,
為什麼說只是還可以呢?因為有時候還不夠注意,
比如,
有時父母教育我時,
我嫌他們嘮叨,
沒有做到“父母教,
須敬聽”。
有時爸媽叫我有事,
而我卻慢吞吞地應了一聲“哦......等等!”然後又一頭埋做自己的事。
Advertisiment
這是不應該的!當我讀到“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有的時候,
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父母親有了過失,
當子女的一定要勸諫改正,
而勸諫的時候,
絕對不可板著面孔,
臉色要溫和愉悅,
話語要柔順平和。
對比起我自己,
我真感到慚愧!爸爸媽媽批評錯了我,而我沒有做到“怡吾色 柔吾聲 ”,
只是板著臉孔跟爸爸媽媽講道理!當我讀到“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
有的時候,我知道時間是十分有限的,
是無價之寶。
對照自己,
在這些方面做的還好,
但不是很好,
因為我的時間有時在聊"QQ"的鍵盤上慢慢地流走了;有時在看電視的遙控器上偷偷地溜走了......
《弟子規》像一面鏡子,使我看到了自己的優點,
使我發現了自己的缺點,
它將鞭策我按《弟子規》的要求去做,
Advertisiment
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名師點評:文章的層次很分明,
小作者先是總的敘述了自己從《弟子規》中學到的知識,
接著重點敘述三個方面。
分別以《弟子規》中的三句話為開頭,
既引出了話題,
其實也是對段落大意的總結,
使得文章的條理很清晰。
小作者對照《弟子規》中的條條框框,
發現了自己身上的優點,
也發現了缺點。
“《弟子規》像一面鏡子”,
這個比喻很形象,
唐太宗也曾說過“以銅為鏡,
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
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
可以明得失”,
一定要有參照物我們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