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愛讓成長不煩惱》觀點

1. 我們的管教常常是深陷到這樣的一個迴圈當中――因為我們不理解, 所以我們生氣, 我們誤以為孩子的某些行為是故意的, 是有意不去做好, 是沒有付出努力的, 所以我們就會有憤怒的情緒出現。

如果我們能認識到,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 都具有獨特的個性, 並成為獨特的自己, 那麼在管教孩子的時候, 方式和態度就會不一樣。 (第一章 5頁)

2. 孩子回嘴是有必要的, 而且我們也是有必要去聽的, 因為他有申訴的權利, 而我們也有瞭解事件全貌的需要。 很多時候, 他不過是在試圖武裝自己, 好保護那顆怕得半死的心。

Advertisiment

所以我建議, 除了給孩子為自己申辯的權利之外, 如果在責備他的過程中, 看見孩子表現出這些情緒時, 要趕快捏自己一下或深呼吸一下, 不要被這個並不代表他真實情緒的面具所激怒, 繞過它們, 不要被它們激怒。 如果我們真的能跳出來, 作為冷靜的第三者, 看到這個面具後面那顆受傷的心的時候, 我們就會柔軟下來, 因為這是我們最愛的人, 我們為什麼要讓他用這個機制來保護自己?(第三章 118頁)

3. 如果與孩子溝通的門已經關上, 用請教的方法來重新打開這扇門。 (第三章 122頁)

4.每一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特質, 如果我們在一開始就能理解並尊重這個不同, 知道他不是有意搗亂, 知道他需要我們在一旁協助、支持和等待,

Advertisiment
我們的態度就會柔軟很多。 而且, 這個柔軟不僅僅只是對孩子好, 對我們自己更好, 因為當我們知道這些事實之後, 我們就不會有這麼多的自責, 不會覺得自己這麼失敗, 並且在釋然之後, 不會有這麼大的挫敗感。 而我們的情緒一旦穩定了, 和孩子之間的互動溝通也就走向一個正向的迴圈之中了。

因此, 請記得, 我們不能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去比較, 也不能用一把僵硬的尺子去衡量他, 更不能用一條毫無彈性的繩索去拴住他, 同時也拴住我們自己。 (第一章 8頁)

6. 這就是我一直說的、存在于父母靈魂中的那種錯綜複雜的矛盾情緒, 而就是這種矛盾的情緒, 讓我們手中拴住孩子的絲線, 一直無法松脫下來。

Advertisiment
往往, 真的, 我們看起來是在不辭辛勞地保護我們的孩子, 其實, 我們是在滿足自己內心深處那種需要被孩子需要的微弱聲音。 我們對於緊緊抓住那被孩子需要的舒適圈的渴望, 可能比孩子實際需要我們的, 還要強烈。

所以, 我為我自己所設計規劃的做法是:設定一個底線, 在這個底線之上, 我們放手讓孩子為自己掌舵, 自由地去作一些決定;但對於已經設定好、明示了不可被衝撞或跨越的底線, 我們就要很堅定地去執行它。 而且一旦他出現了明知不可卻又故意試探的跨越行為, 我們就可以採取一些決斷的措施去阻止他或處罰他。 (第二章 27頁)

7. 有些行為是可以通過事先的準備而避免的。 預警機制的好處, 不僅僅是幫助我們避免親子之間的不愉快,

Advertisiment
它還有更積極的意義, 那就是可以提供一個讓我們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管理的機會。

以下是建立預警機制時, 要忠實地觀察、記錄並回答自己的幾個問題:

● 我們之間的不愉快, 是不是總是發生在一些特定的時間或日子?有沒有什麼足以讓我留意的規律性?

● 如果不愉快沒有特定的規律性, 那麼在這些不愉快的事件中, 彼此之間有沒有什麼關聯?

● 我有沒有做什麼事, 誘發了不愉快的發生, 或使它更糟?如果我們自己想不出來或沒有勇氣去檢視這個問題, 問問孩子, 我保證他們會很樂意地告訴我們, 也會很高興地知道我們也在反省自己, 並願意承擔一些責任。

● 如果我希望這些不愉快發生的次數和頻率比現在更多更高,

Advertisiment
我做些什麼會保證有效?

● 孩子有表現良好的時候嗎?和表現不好時比較, 有什麼因素促使他表現良好嗎?

● 在每次孩子表現不好的行為發生之前, 我們自己有沒有什麼足以留意的情況?是不是太累, 工作壓力太大, 或者快遲到了, 忙著出門?我們需不需要為每次的不愉快負些責任?

以上是孩子不好的行為或不愉快事件發生之前的觀察, 為了建立更完整並涵蓋全貌的預警機制, 我們還需要觀察記錄事件發生後的情形:

● 行為或事件發生後, 我的反應是什麼?

● 孩子的反應和行為, 讓我有什麼樣的感受?

● 事件發生後, 孩子從中學習到了些什麼嗎?(第二章 79-81頁)

8.憑良心說, 自認為見過世面、認為自己吃的鹽比孩子吃的飯還要多的大人們, 特別容易犯這個驕傲的錯誤。我們很容易在還沒有瞭解事情的全貌之前,就立刻片面地作了判斷。這是我們在輔導青少年問題臨床上容易看見的第二個親子之間溝通上的問題。

他們需要這種來自父母和師長的信任與尊重,好構建對積極自我價值的認識。如果他們總是得不到這些信任和尊重,比較幸運一點兒的父母的孩子,可能頂多只是把和父母溝通的門暫時關上;可是不夠幸運的父母的孩子,可能就在屢屢失望之後,自暴自棄地失去了對自己的期望。(第三章 113頁)

9. 很多時候,我們從和孩子的溝通中學習到了很多新的東西,也獲得了很多快樂。在溝通的過程中,並不僅僅是我們給孩子提供了這樣那樣的幫助,孩子也為我們打開了看見新世界、瞭解新觀念、增加新知識的窗戶。為此,我們要心懷感激。

最後,通過學習和孩子溝通的技巧,我們也學會了更能覺察自己情緒的方法和學會擁有控制它們的能力。也就是說,孩子給了我們一個自我成長的機會。為此,我們更要心懷感激。(第三章 125頁)

10. 學校並不是一個受保護的、密閉的真空罐子。孩子進了學校,就像進入了一個微型的社會,所有大人在社會上所經歷的人際關係,孩子在學校裡也一樣會經歷。而且由於他們的心智還沒完全發育成熟,情緒比成年人更敏感脆弱,所以在微型社會裡遇到的人際交往困難,反而會比大人來得更多,影響力和衝擊力也更大。(第四章 139頁)

11.面對互聯網,這樣保護我們的孩子

第一,別把“網路”和“不學好的壞孩子”之間畫上等號。

當我們試圖管教太沉溺於互聯網中的孩子時,千萬不要攻擊電腦或互聯網本身的價值,我們的立論點隻擺在“時間太長”,而不是“不學好”、“沒有必要”上,這樣就不會讓孩子和我們自己都模糊了管教的焦點。另外,我還要提醒一點的是,沉溺於網路確實會影響學習,但它絕對不是讓孩子成績下滑的唯一原因。

第二,別和孩子鬥法。

別試圖去安裝那些上網控制器、監視器等等被我們“誤以為”能監視和控制孩子上網的東西,那樣只會挑起孩子更高昂的鬥志,讓他花更多的時間和精神去破解密碼或繞道而行。而一旦他們成功地打敗了父母的裝置,這種勝利不但會加強他對電腦的迷戀(請別忘了對某些孩子來說,低成就經歷是他沉迷於電腦的主要原因,而現在他能打敗威權,那更是不得了的成就),也會讓他對父母的憤怒或鄙夷更深。

第三,和孩子約定合理的上網時間,不要趕盡殺絕。

約定每天可以上網的合理時間,不要連電腦都不准他碰一下。因為孩子不僅不可能做到完全不碰電腦,還會背著我們偷偷摸摸上網。而且一旦他私底下提心吊膽地上網,因緊張興奮而大量分泌的腎上腺素,就會讓他更感受到上網衝浪的快感,就更難以戒斷自拔了。

第四,注意網路安全。

網路安全,其實比因為上網、玩遊戲而影響學習成績更重要。半大不小的孩子確實會因為在網路聊天室裡所結交的朋友而染上一些壞習慣,或因為比比皆是的色☆禁☆情網站,而對性產生強烈的好奇和渴望。所以父母對孩子上網的關注,應該更留意的是他所流覽的網頁和所結交的網友。

最後,還是老話一句:給孩子不需要去虛擬網路中尋求就能得到的安全感和成就感,是戒斷“互聯網成癮症”最有效也最根本的方法。給孩子不需要去虛擬網路中尋求就能得到的安全感和成就感,是戒斷“互聯網成癮症”最有效也最根本的方法。(第六章 190-199頁)

特別容易犯這個驕傲的錯誤。我們很容易在還沒有瞭解事情的全貌之前,就立刻片面地作了判斷。這是我們在輔導青少年問題臨床上容易看見的第二個親子之間溝通上的問題。

他們需要這種來自父母和師長的信任與尊重,好構建對積極自我價值的認識。如果他們總是得不到這些信任和尊重,比較幸運一點兒的父母的孩子,可能頂多只是把和父母溝通的門暫時關上;可是不夠幸運的父母的孩子,可能就在屢屢失望之後,自暴自棄地失去了對自己的期望。(第三章 113頁)

9. 很多時候,我們從和孩子的溝通中學習到了很多新的東西,也獲得了很多快樂。在溝通的過程中,並不僅僅是我們給孩子提供了這樣那樣的幫助,孩子也為我們打開了看見新世界、瞭解新觀念、增加新知識的窗戶。為此,我們要心懷感激。

最後,通過學習和孩子溝通的技巧,我們也學會了更能覺察自己情緒的方法和學會擁有控制它們的能力。也就是說,孩子給了我們一個自我成長的機會。為此,我們更要心懷感激。(第三章 125頁)

10. 學校並不是一個受保護的、密閉的真空罐子。孩子進了學校,就像進入了一個微型的社會,所有大人在社會上所經歷的人際關係,孩子在學校裡也一樣會經歷。而且由於他們的心智還沒完全發育成熟,情緒比成年人更敏感脆弱,所以在微型社會裡遇到的人際交往困難,反而會比大人來得更多,影響力和衝擊力也更大。(第四章 139頁)

11.面對互聯網,這樣保護我們的孩子

第一,別把“網路”和“不學好的壞孩子”之間畫上等號。

當我們試圖管教太沉溺於互聯網中的孩子時,千萬不要攻擊電腦或互聯網本身的價值,我們的立論點隻擺在“時間太長”,而不是“不學好”、“沒有必要”上,這樣就不會讓孩子和我們自己都模糊了管教的焦點。另外,我還要提醒一點的是,沉溺於網路確實會影響學習,但它絕對不是讓孩子成績下滑的唯一原因。

第二,別和孩子鬥法。

別試圖去安裝那些上網控制器、監視器等等被我們“誤以為”能監視和控制孩子上網的東西,那樣只會挑起孩子更高昂的鬥志,讓他花更多的時間和精神去破解密碼或繞道而行。而一旦他們成功地打敗了父母的裝置,這種勝利不但會加強他對電腦的迷戀(請別忘了對某些孩子來說,低成就經歷是他沉迷於電腦的主要原因,而現在他能打敗威權,那更是不得了的成就),也會讓他對父母的憤怒或鄙夷更深。

第三,和孩子約定合理的上網時間,不要趕盡殺絕。

約定每天可以上網的合理時間,不要連電腦都不准他碰一下。因為孩子不僅不可能做到完全不碰電腦,還會背著我們偷偷摸摸上網。而且一旦他私底下提心吊膽地上網,因緊張興奮而大量分泌的腎上腺素,就會讓他更感受到上網衝浪的快感,就更難以戒斷自拔了。

第四,注意網路安全。

網路安全,其實比因為上網、玩遊戲而影響學習成績更重要。半大不小的孩子確實會因為在網路聊天室裡所結交的朋友而染上一些壞習慣,或因為比比皆是的色☆禁☆情網站,而對性產生強烈的好奇和渴望。所以父母對孩子上網的關注,應該更留意的是他所流覽的網頁和所結交的網友。

最後,還是老話一句:給孩子不需要去虛擬網路中尋求就能得到的安全感和成就感,是戒斷“互聯網成癮症”最有效也最根本的方法。給孩子不需要去虛擬網路中尋求就能得到的安全感和成就感,是戒斷“互聯網成癮症”最有效也最根本的方法。(第六章 190-199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