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網導讀:
不要慣寶寶。 不要慣寶寶才能讓寶寶明白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 同理心的培養也要求我們不要慣寶寶。
讓0~10個月寶寶明白他不是世界的中心的知識
Advertisiment
養生之道網小編總結了以下有關讓0~10個月寶寶明白他不是世界的中心的知識, 願給朋友們帶來幫助。
0~10個月
讓他明白他不是世界的中心
寶寶終於來到這個世上, 不止父母, 身邊的親朋好友都會圍上來, 寶寶好像銀河中的太陽:他的微笑和啼哭牽動身邊每一個人。 年輕的父母看到這個纖細的小生命, 自然會情不自禁地全面關注, 有一點風吹草動就百般呵護。 而剛出生的寶寶, 對於他, 出於自我保護的本性, 他自然會認為自己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世界為他而存在, 他所要求的是理所應當的。 而當稍有不滿的時候, 他就會動用唯一的武器——哭。 他的啼哭是這樣的有效, 只要稍稍表示不滿就可以得到溫暖的懷抱。
Advertisiment
怎麼辦
適當的反面刺激, 當他有不適感時, 並不需要急於替他解決。 對於他想玩的玩具, 減少一個給他的機會;讓他看到爸爸媽媽玩, 而他只是觀眾;讓他知道這個世界上會有別人快樂, 而他不快樂的情況發生。 當哺乳一個已經長牙的嬰兒, 一旦他咬疼了媽媽, 不要不計較, 一定要停止哺乳, 讓他明白自己不良行為的後果。 在寶寶開始啼哭的時候開始倒計時。 從1個月到10個月, 可以計算從1分鐘到5分鐘。 啼哭有利於嬰兒呼吸, 可以說是一種很好的肺部運動。
注意事項
仔細辨認孩子哭鬧原因, 首先排除不是因為饑餓或者疲倦引起的。
Advertisiment
讓寶寶時刻感受到父母的關注, 但是不是他所要求的舒適的懷抱。
寵愛是危險的愛
一些孩子成長在愛的環境裡, 他們是家裡的權力行使者, 導致他們進入社會也會這樣認為, 讓他們身邊的人因此不能接受他們。 要知道孩子不能夠自然而然的具備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的能力。 寵愛會導致孩子心理脆弱, 性格孤僻, 自私自利, 感情淡漠。 一旦遇到挫折, 哪怕是一點兒批評, 都會使他情緒反常。 把孩子從狹隘的保護和愛中解放出來, 是家長的必修課。
寶寶好習慣養成
1、有禮貌
禮貌是人際關係的橋樑, 俗話說:“禮多人不怪”, 只要有禮貌, 一切都好辦!而有禮貌的習慣更常見於日常生活之中, 比如會問早道好、見到親友能主動打招呼,
Advertisiment
養成妙招
說給孩子聽:在寶寶六七個月大時, 就能聽懂大人的語言, 只是還沒有說的能力。 但是, 家長不要認為因為孩子還不會說話, 就不重視語言禮節。 語言能力是由聽說發展到讀寫, 因此在聽懂大人語言後就開始發生作用。 所以, 不要忽略懷中小寶寶的感受力, 他此時就對禮貌的言談有了感受能力。
家人互動有禮:許多家長在外會以禮待人, 但在家中卻往往用命令的口氣指使家人, 而幼兒第一個接觸的生活環境就是家庭。 因此, 即使在家裡, 即便是對待自己的孩子, 我們也應該持有禮貌的態度, 要知道, 生活互動細節會在無形中產生重要的潛移默化作用。
Advertisiment
身教重於言教:在家中建立了有禮貌的互動模式後, 家長更要以身教示範, 並非只和孩子互動時有禮貌。 此外, 當家長帶著孩子拜訪親友時, 也要主動和親友打招呼, 並且鼓勵孩子向大家問好。
2、尊重別人
尊重別人包含許多內容, 比如自己完成事情、不帶給他人麻煩、接納別人和輪流等待, 而有禮貌的好習慣也是尊重。 對孩子來說, 尊重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 因此, 父母更應該協助孩子從生活中許多小事做起, 讓孩子成為懂得尊重別人的小天使。
養成妙招
尊重孩子:父母常會不自覺地犯一些小錯誤, 如在穿衣服時, 問孩子要穿什麼顏色, 可是當孩子回答後, 父母卻不予採納, 甚至質疑“為什麼要穿那個顏色”。 既然給了孩子選擇的權力, 就要接納他的意見,這是最簡單的尊重。只要孩子的行為舉止不是離經叛道,父母就應在合理的範圍內接納並且尊重他的做法和意見,這樣孩子才會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在心裡會形成自信,有了自信後才能夠尊重自己,進而尊重他人。
輪流等待:在幼兒時期最常見的、不尊重他人的做法就是搶玩具,因此,學會輪流等待也是學會尊重他人的關鍵。當孩子出現搶奪他人玩具的情況時,父母一定要馬上制止,比如可以明確告訴他:“這是小明的玩具,如果你也想玩,先問小明能不能借給你。”或是讓孩子在一旁等待,等到小明不玩了,再去借來玩。
3、物歸原處
物歸原處看似簡單,卻是許多成人也做不到的好習慣。比如自己從書架上把書取下閱讀後,就隨手放在茶几上;喝完水,杯子也隨手放在餐桌上。很多父母都在抱怨孩子不會將玩具收好,卻忘了自己也有同樣的小毛病。
養成妙招
清楚規劃收納空間:要孩子將東西放回原位,首先要規劃出清楚的收納空間,並且讓孩子知道什麼東西就該放在某個地方。比如跟孩子說“玩具的家在這裡,你每天都會回家,所以也要讓玩具回自己的家!”
從孩子自己的東西做起:要孩子學會物歸原處,應從他自己的東西著手,比如衣服、玩具、鞋子等。首先讓孩子知道這些東西放在哪裡,由他自己拿出來,這樣他才知道要放回哪裡去。可以在孩子放玩具的收納箱外貼上玩具的圖樣或顏色標記,或者在衣櫃外貼上衣服的圖樣,這樣孩子便能清楚瞭解物品擺放的位置。
給孩子機會:當孩子剛一開始把玩具擺放回去時,可能不會放得很整齊,家長一定要包容這樣的情況,一步一步慢慢引導,不要因為孩子沒放好就責駡,應該先鼓勵他“放”的動作,然後才要求“放好”。聰明的家長不妨花點心思,比如將放玩具的箱子以顏色區分開來,請孩子依顏色把玩具擺放在應有的位置,或是在鞋櫃上貼兩個可愛的小腳丫等。
悉心呵護健康成長。
就要接納他的意見,這是最簡單的尊重。只要孩子的行為舉止不是離經叛道,父母就應在合理的範圍內接納並且尊重他的做法和意見,這樣孩子才會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在心裡會形成自信,有了自信後才能夠尊重自己,進而尊重他人。輪流等待:在幼兒時期最常見的、不尊重他人的做法就是搶玩具,因此,學會輪流等待也是學會尊重他人的關鍵。當孩子出現搶奪他人玩具的情況時,父母一定要馬上制止,比如可以明確告訴他:“這是小明的玩具,如果你也想玩,先問小明能不能借給你。”或是讓孩子在一旁等待,等到小明不玩了,再去借來玩。
3、物歸原處
物歸原處看似簡單,卻是許多成人也做不到的好習慣。比如自己從書架上把書取下閱讀後,就隨手放在茶几上;喝完水,杯子也隨手放在餐桌上。很多父母都在抱怨孩子不會將玩具收好,卻忘了自己也有同樣的小毛病。
養成妙招
清楚規劃收納空間:要孩子將東西放回原位,首先要規劃出清楚的收納空間,並且讓孩子知道什麼東西就該放在某個地方。比如跟孩子說“玩具的家在這裡,你每天都會回家,所以也要讓玩具回自己的家!”
從孩子自己的東西做起:要孩子學會物歸原處,應從他自己的東西著手,比如衣服、玩具、鞋子等。首先讓孩子知道這些東西放在哪裡,由他自己拿出來,這樣他才知道要放回哪裡去。可以在孩子放玩具的收納箱外貼上玩具的圖樣或顏色標記,或者在衣櫃外貼上衣服的圖樣,這樣孩子便能清楚瞭解物品擺放的位置。
給孩子機會:當孩子剛一開始把玩具擺放回去時,可能不會放得很整齊,家長一定要包容這樣的情況,一步一步慢慢引導,不要因為孩子沒放好就責駡,應該先鼓勵他“放”的動作,然後才要求“放好”。聰明的家長不妨花點心思,比如將放玩具的箱子以顏色區分開來,請孩子依顏色把玩具擺放在應有的位置,或是在鞋櫃上貼兩個可愛的小腳丫等。
悉心呵護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