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兒肝炎類型】乳兒肝炎症狀

養生之道網導讀:

瞭解乳兒肝炎類型對寶寶健康極為重要, 那麼如何瞭解乳兒肝炎類型?瞭解乳兒肝炎類型並不困難。

乳兒肝炎通常指1歲以內的小兒出現皮膚、鞏膜黃染,

Advertisiment
肝功異常, 少數患兒還伴有肝脾腫大。

本病在祖國醫學中稱為“胎黃”, 是由於母體之濕熱邪毒薰蒸於胎所致。 或先天元氣不足, 脾失健運, 不能輸泄胎毒濕熱之邪, 使得濕熱內蘊, 瘀而發黃。 總之, 體內濕熱與寒濕的瘀阻均可使肝膽疏泄失利、膽汁外溢而引起黃疸。

乳兒肝炎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濕熱型:主要表現為陽黃。

症狀:目黃身黃顏色鮮明如橘皮色, 尿黃腹脹大便結。 或有發熱唇紅舌赤苔黃膩指紋紫滯。

(2)寒濕型:主要表現為陰黃。 常見於膽道梗阻、膽汁淤積的患兒。

症狀

病程較久目黃身黃, 但黃而暗晦無光澤精神弱, 吮乳少而無熱象, 且四肢欠濕腹脹便溏舌苔白膩指紋沉。

Advertisiment

陽皇陰黃

中醫學在《內經》中對黃疸已有初步認識。 《素問·平人氣象論》中指出:“目黃者, 曰黃疸。 ”黃疸的分類, 在《金匱要略》中分為黃疸、穀疸、酒疸、女勞疸、黑疸五種。 以後又有二十八候, 九疸三十六黃的分類。 說明前人通過實踐, 對黃疸這一症狀的觀察和描述是非常細緻的。 元代《衛生寶鑒》根據本症的性質, 概括為陽症和陰症兩大類, 就是現代所說的“陽黃”與“陰黃”。 此種辨證, 對黃疸的鑒別診斷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正常血漿中的膽紅素(主要是間接膽紅素), 含量極微, 約在1.0mg%以下(黃疸指數在6個單位以下)。 如超過2.0mg%(黃疸指數在15個單位以上), 則鞏膜、粘膜、皮膚出現黃染, 稱為黃疸。 根據血中膽紅素增加的質的不同(以間接膽紅素為主還是以直接膽紅素為主),

Advertisiment
可從發病機理上將黃疸分為溶血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和阻塞性黃疸三種。 臨床上對這三種黃疸加以鑒別, 可有助於治療。

從中醫學對黃疸的病機、色澤、病程和治則來看, “陽黃”似應屬於以間接膽紅素增高為主的黃疸(包括溶血性和肝細胞性黃疸), 而“陰黃”則屬於以直接膽紅素增高為主的黃疸(如阻塞性黃疸)。

中醫學認為黃疸的發生均與“濕”有關。 《金匱要略》說:“黃家所得, 從濕得之。 ”並根據濕的來源, 分為“濕從熱化”和“濕從寒化”。 前者發為“陽黃”, 後者發為“陰黃”。

“陽黃”為從熱化, 與脾、胃、肝、膽有關, 如功能失常, 可導致內濕的生成。 熱為陽邪盛, 正邪相搏而發病快, 似屬病毒性肝炎急性期。 由於肝細胞發炎,

Advertisiment
不能攝取血中的間接膽紅素加以處理使其變成直接膽紅素, 加之肝細胞內溶酶體釋出β-葡萄糖醛酸酶, 使已結合的膽紅素可部分重新分解成間接膽紅素返回血中, 使血中間接膽紅素增高, 如超過2.0mg% , 則鞏膜、皮膚黃染。 由於間接膽紅素較難通過毛細血管壁, 此時透過表皮組織觀察皮膚色澤鮮黃如桔色, 似屬於中醫學所說的“陽黃”類, 治療原則以清熱解毒利濕為主。 如常用的茵陳蒿湯(茵陳、梔子、大黃), 其中茵陳含葉酸, 對於肝有好處, 茵陳主要增加膽汁分泌, 有退黃作用;梔子有利膽作用, 可降血中膽紅素;大黃有促進腸蠕動, 不利糞(尿)膽素原的重吸收, 而減少肝腸迴圈。

“陰黃”為濕從寒化。 所謂“寒”為機體功能代謝活動過度減退所造成,

Advertisiment
使濕盛陽微, 寒濕鬱滯脾胃, 陽氣不振, 膽液不循常道而外溢。 發病慢, 病程長, 似屬阻塞性黃疸。 由於經肝臟處理的直接膽紅素不能經膽道排入腸腔而返流入血, 此時血中以直接膽紅素增高為主。 直接膽紅素易透過毛細血管壁, 初期組織黃染較深, 為“陽黃”。 隨著病程延長, 血中直接膽紅素持續增高, 黃疸進行性加深, 在組織中的膽紅素可被氧化成膽綠素, 皮膚色澤晦暗, 則屬於中醫學所說的“陰黃”。 治療原則以健脾和胃, 溫化寒濕為主;若脾虛血虧, 則健脾補益氣血。

可見, 中醫學所描述的“陰黃”與“陽黃”分類, 從病機、臨床表現到治療等均非常詳細。 此處從黃疸發生以間接膽紅素增高為主還是以直接膽紅素高為主, 以及造成黃疸的原因,與“陰黃”和“陽黃”作一聯繫,以助進一步研究。但必須指出,“陰黃”與“陽黃”是病變發展過程中不同階段的表現,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細心呵護健康成長。

以及造成黃疸的原因,與“陰黃”和“陽黃”作一聯繫,以助進一步研究。但必須指出,“陰黃”與“陽黃”是病變發展過程中不同階段的表現,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細心呵護健康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