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髖關節脫位防治】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治療

養生之道網導讀: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防治對寶寶健康成長極為重要, 那麼如何做到先天性髖關節脫位防治呢?下面教大家一些基本先天性髖關節脫位防治辦法。

Advertisiment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指新生兒在出生時就有股骨頭從髖關節臼滑出的疾病。 此病的發病率女孩高於男孩, 左側多於右側, 單側脫位多於雙側脫位。 一般認為該病和遺傳有一定的關係, 也與母親的內分泌和臀位產有關。 分娩前母體大量分泌雌性激素, 使胎兒的髖關節韌帶處於極度鬆弛的狀態, 一旦受外力就可能導致髖關節脫位。

此病和外傷不同, 沒有疼痛感, 而且在孩子未能走路前又不容易看出異常, 因此不容易被家長發現, 但發現較晚將會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期。 其實,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最早表現是患肢的外展、外旋受限, 即將患側的髖部屈曲至90°,

Advertisiment
外展下肢不能平置於床上。 如果是單側脫位, 還可見到患側的下皮紋不對稱、加深或數目增多。 因此, 如在孩子學走路前見到這樣的症狀就應帶孩子到醫院進行檢查。

如果在孩子出生後及時發現脫位, 可通過簡單的手法進行復位, 並固定患側股骨頭和髖臼, 使之正常發育, 形成正常的髖關節。 如沒有及時發現, 就會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期, 不但治療麻煩, 還會影響療效, 增加孩子的痛苦。

治療

本病的治療原則是儘早診斷, 及時治療。 出生後一旦確立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診斷, 應立即開始治療, 可望獲得一個功能接近正常的髖關節。 治療開始時的年齡越大, 效果越差。

1.保守治療

保守療法的理論基礎是Harris定律, 即頭臼同心是髖關節發育的基本條件。

Advertisiment
為了實現復位後髖關節的穩定必須具備以下條件:①選擇一個維持髖關節穩定的姿勢, 傳統的蛙式位是最理想的姿勢, 但不利於股骨頭的血液供應。 ②根據患者的不同年齡選擇支具、夾板或石膏固定, 要求穩定、舒適、方便、便於尿便管理, 最好能使髖關節保持適當活動。 ③選擇髖關節發育的最適宜的年齡, 年齡越小越好, 一般以3歲以下為宜。 ④頭臼比例應相稱, 如比例失調, 則不能維持髖關節的穩定, 甚至治療失敗。 ⑤復位維持一定的時間, 使關節囊回縮至接近正常, 去掉固定後可不再脫位。 通常需3~6個月的時間, 患者年齡越小, 固定時間相應越短。

2.手術治療

(1)Salter骨盆截骨術Salter手術除了使股骨頭復位之外, 主要是使異常的髖臼方向變為正常的生理方向,

Advertisiment
相對增加了髖臼深度, 使股骨頭與髖臼達到同心。 年齡在1~6歲的髖關節脫位者, 包括手法復位失敗者可採用此術。

(2)Pemberton髖臼成形術是通過髖臼上緣上1~1.5cm平行髖臼頂斜坡進行截骨, 將髖臼端撬起向下, 改變髖臼頂的傾斜度, 使髖臼充分包容股骨頭, 使髖臼達到正常形態。 年齡超過7歲, 或6歲以下髖臼指數超過46°者可選用本術式。

(3)股骨旋轉截骨術及股骨短縮截骨術股骨旋轉截骨術適用於前傾角在45°~60°以上者, 應與上述手術同時進行。 一般於小轉子下截骨, 通常用線鋸, 截骨後近截骨端內旋或遠截骨端外旋, 用4孔鋼板固定, 但要注意矯正不要過度。 股骨短縮截骨術適於年齡偏大, Ⅲ度脫位, 特別是術前牽引未到位者,

Advertisiment
亦在小轉子下截骨, 短縮2釐米左右, 也可同時矯正前傾過大, 然後也用4孔鋼板固定。

做好防護治, 擁有健康人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