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死性小腸結腸炎防治】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預防

養生之道網導讀:

壞死性小腸結腸炎防治工作對寶寶健康成長尤為重要, 那麼如何做到壞死性小腸結腸炎防治呢?告訴大家一些基本的壞死性小腸結腸炎防治辦法。

Advertisiment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為一種獲得性疾病, 由於多種原因引起的腸黏膜損害, 使之缺血、缺氧的因素, 導致小腸、結腸發生彌漫性或局部壞死的一種疾病。 主要在早產兒或患病的新生兒中發生, 以腹脹, 便血為主要症狀, 其特徵為腸黏膜甚至為腸深層的壞死, 最常發生在回腸遠端和結腸近端, 小腸很少受累, 腹部X線平片部分腸壁囊樣積氣為特點, 本症是新生兒消化系統極為嚴重的疾病。

病因

1.腸道供血不足

如新生兒窒息、肺透明膜病、臍動脈插管、紅細胞增多症、低血壓、休克等。

2.飲食因素

如高滲乳汁或高滲藥物溶液可損傷腸黏膜,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有利於細菌生長和碳水化合物發酵產生氫氣。

Advertisiment

3.細菌感染

如大腸桿菌、克雷白桿菌、綠膿桿菌、沙門氏菌、梭狀芽胞桿菌等過度繁殖, 侵入腸黏膜造成損傷, 或引起敗血症及感染中毒性休克加重腸道損傷。

臨床表現

男嬰多於女嬰, 以散發病例為主, 無明顯季節性, 出生後胎糞正常, 常在生後2~3周內發病, 以2~10天為高峰, 在新生兒腹瀉流行時NEC也可呈小流行, 流行時無性別, 年齡和季節的差別。

1.腹脹和腸鳴音減弱

患兒先有胃排空延遲, 胃瀦留, 隨後出現腹脹, 輕者僅有腹脹, 嚴重病例症狀迅速加重, 腹脹如鼓, 腸鳴音減弱, 甚至消失, 早產兒NEC腹脹不典型, 腹脹和腸鳴音減弱是NEC較早出現的症狀, 對高危患兒要隨時觀察腹脹和腸鳴音次數的變化。

Advertisiment

2.嘔吐

患兒常出現嘔吐, 嘔吐物可呈咖啡樣或帶膽汁, 部分患兒無嘔吐, 但胃內可抽出含咖啡或膽汁樣胃內容物。

3.腹瀉和血便

開始時為水樣便, 每天5~6次至10餘次不等, 1~2天后為血樣便, 可為鮮血, 果醬樣或黑便, 有些病例可無腹瀉和肉眼血便, 僅有大便隱血陽性。

4.全身症狀

NEC患兒常有反應差, 神萎, 拒食, 嚴重者面色蒼白或青灰, 四肢厥冷, 休克, 酸中毒, 黃疸加重, 早產兒易發生反復呼吸暫停, 心律減慢, 體溫正常或有低熱, 或體溫不升。

護理要點

(1)對禁食7~14d, 恢復餵養從水開始逐漸增加奶量及濃度。

(2)促進患兒的舒適, 防止腹脹、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預防感染。

(3)做好併發症的觀察, 及時發現早期徵象。

(4)做好病情解釋, 使家長積極配合治療。

Advertisiment

護理措施針對患兒可能出現的護理問題, 採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1)感染的預防:維持患兒體溫正常, 無壞死性腸炎的症狀和體征, 如:胃引流液增多、嚴重腹脹、呼吸暫停、昏睡、蒼白或休克症狀、血糖不穩定、大便隱血或肉眼血便等。

①將患兒安置在適宜的床單元, 保持室溫在22~24℃, 相對濕度55%~65%。

②密切觀察體溫變化, 4h測量體溫1次, 並記錄體溫曲線。

③體溫高於38℃, 給予物理降溫或遵醫囑給予藥物降溫。

④每個班次測量腹圍1次, 觀察有無腹脹及有無腸鳴音;觀察胃液殘留量及引流液的性狀。

⑤腹脹明顯者行胃腸減壓, 插胃管進行間歇性低壓抽吸。

⑥遵醫囑禁食7~14d, 胃腸減壓期間做好口腔護理;腹瀉患兒注意臀部護理, 每次便後用溫水洗淨臀部, 塗護臀霜等,

Advertisiment
減少大便對皮膚的刺激, 保持臀部皮膚的完整性, 預防臀紅。

⑦遵醫囑給予抗生素治療, 控制感染。

⑧嚴格記錄患兒24h液體出入量。

⑨持續心電監護, 每小時評估小兒皮膚顏色, 注意觀察患兒有無蒼白、昏睡及休克的症狀及體征。

⑩監測有關的實驗室檢查, 血、便常規、大便隱血試驗、血氣、血糖等異常情況及時彙報醫生。 因存在嚴重敗血症的危險, 故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及時採取適當的干預措施。

(2)促進患兒的舒適感:住院期間患兒腹脹不明顯, 疼痛可以忍受, 常處於安靜狀態。

①仔細觀察患兒腹部飽滿度, 腹脹消退情況及引流物的顏色、性狀和量, 以及小兒的精神反應。

②對煩躁哭鬧的患兒給予鎮靜藥。

③如患兒腹脹明顯立即行胃腸減壓, 做好胃腸減壓護理。

④注意避免擁抱嬰兒及觸摸腹部,腹脹時不要包尿布或讓患兒俯臥,避免碰壓腹部,可取側臥位。

⑤保持室內安靜,護理操作集中進行,避免不必要的操作,儘量減少對患兒的刺激。

(3)維持水及電解質平衡:由於禁食、胃腸引流、液體丟失過多及補充不足可導致水及電解質紊亂,住院期間保持患兒出入量平衡,體重穩定。

①嚴格記錄患兒24h出入量:準確記錄出入量,稱量尿布重量、測引流量和嘔吐物的量;按醫囑輸液,合理安排補液速度和預估補液量,保證出入量平衡。

②監測體重變化:每天同一時間同一體重秤測量體重,在體溫單上繪製體重曲線,體重下降每天最多不超過體重的1%~2%,早產兒最多不下降體重的15%~20%,足月兒最多不下降體重的5%~10%。

③評估患兒不顯性失水的情況,例如早產兒、光療的患兒、輻射暖箱的患兒、體溫升高的患兒不顯性失水明顯增加,遵醫囑補液量一般酌情增加,例如光療的患兒一般增加20%—30%,輻射暖箱的患兒一般增加20%~50%。

④減少患兒不顯性失水的方法:保持適宜的環境溫度22~24℃,相對濕度55%~65%;使用新生兒暖箱,防護罩,或用保鮮膜覆蓋在輻射式暖箱上,保持局部環境的適宜濕度;防止蒸發、輻射、傳導、對流造成的水分丟失。

⑤監測大便情況:仔細觀察,記錄大便的次數、性質、顏色及量,瞭解大便變化過程。及時,正確留取大便標本送檢。

⑥觀察尿量和尿的顏色,監測尿的比重:每天尿量不少於1~3ml/kg,尿比重為1.008~1.012。

⑦每2~4h觀察皮膚黏膜及囟門:保持皮膚彈性好,黏膜濕潤,囟門張力正常。

⑧補液的護理:建立良好的靜脈通路,保持藥物及液體及時進入,並根據病情調節點滴速度。

(4)加強營養支持:滿足機體需要量,體重保持穩定或增加(每天增加15~30g),能耐受靜脈補充必要的營養。

①禁食期間給予靜脈補充必要的營養,監測血電解質及有關的生化指標。

②測定胃液引流量,監測腸鳴音,並按醫囑進行補充。

③每天監測體重變化,每天同一時間用同一體重秤測量體重。

④過早進食可使症狀復發。恢復期特別要注意食物的種類和性質,從流質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新生兒患者恢復餵養從水開始,再喂稀釋的奶,逐漸增加奶量和濃度。禁食較久者在控制敗血症的基礎上給予靜脈高營養液。

(5)預防併發症:腹膜炎、腸穿孔,減輕消化道負擔,促進其恢復正常功能,住院期間不發生嚴重的併發症。

①密切觀察病情,及時發現腸梗阻、腸穿孔、腸出血的早期症狀:發現有嚴重腹脹、引流液增多、血便、頻發呼吸暫停等症狀或體征時,應立即與醫生取得聯繫。

②當患兒面色蒼白或有休克的症狀及體征,心率過快或過緩、血壓下降、末梢迴圈衰竭時,立即通知醫生組織搶救,應迅速補充有效迴圈量,改善微循環,糾正脫水、電解質紊亂及酸中毒。

③觀察患兒有無凝血障礙的表現:皮膚是否有瘀斑、注射部位是否有滲血、有無嘔血、便血、血尿等凝血障礙等表現;監測凝血因數的實驗室檢查結果,有異常時及時彙報醫生。

④監測腹膜炎的症狀和體征:如腹肌緊張、心動過緩、體溫過低,注意觀察腹部情況,必要時每小時測量腹圍,每2h測量體溫。

⑤避免恢復進食過早,減輕消化道負擔,促進其恢復正常功能。禁食較久者在控制敗血症的基礎上給予靜脈高營養液,補充熱量及營養。

做好防護治,讓寶寶健康成長。

做好胃腸減壓護理。

④注意避免擁抱嬰兒及觸摸腹部,腹脹時不要包尿布或讓患兒俯臥,避免碰壓腹部,可取側臥位。

⑤保持室內安靜,護理操作集中進行,避免不必要的操作,儘量減少對患兒的刺激。

(3)維持水及電解質平衡:由於禁食、胃腸引流、液體丟失過多及補充不足可導致水及電解質紊亂,住院期間保持患兒出入量平衡,體重穩定。

①嚴格記錄患兒24h出入量:準確記錄出入量,稱量尿布重量、測引流量和嘔吐物的量;按醫囑輸液,合理安排補液速度和預估補液量,保證出入量平衡。

②監測體重變化:每天同一時間同一體重秤測量體重,在體溫單上繪製體重曲線,體重下降每天最多不超過體重的1%~2%,早產兒最多不下降體重的15%~20%,足月兒最多不下降體重的5%~10%。

③評估患兒不顯性失水的情況,例如早產兒、光療的患兒、輻射暖箱的患兒、體溫升高的患兒不顯性失水明顯增加,遵醫囑補液量一般酌情增加,例如光療的患兒一般增加20%—30%,輻射暖箱的患兒一般增加20%~50%。

④減少患兒不顯性失水的方法:保持適宜的環境溫度22~24℃,相對濕度55%~65%;使用新生兒暖箱,防護罩,或用保鮮膜覆蓋在輻射式暖箱上,保持局部環境的適宜濕度;防止蒸發、輻射、傳導、對流造成的水分丟失。

⑤監測大便情況:仔細觀察,記錄大便的次數、性質、顏色及量,瞭解大便變化過程。及時,正確留取大便標本送檢。

⑥觀察尿量和尿的顏色,監測尿的比重:每天尿量不少於1~3ml/kg,尿比重為1.008~1.012。

⑦每2~4h觀察皮膚黏膜及囟門:保持皮膚彈性好,黏膜濕潤,囟門張力正常。

⑧補液的護理:建立良好的靜脈通路,保持藥物及液體及時進入,並根據病情調節點滴速度。

(4)加強營養支持:滿足機體需要量,體重保持穩定或增加(每天增加15~30g),能耐受靜脈補充必要的營養。

①禁食期間給予靜脈補充必要的營養,監測血電解質及有關的生化指標。

②測定胃液引流量,監測腸鳴音,並按醫囑進行補充。

③每天監測體重變化,每天同一時間用同一體重秤測量體重。

④過早進食可使症狀復發。恢復期特別要注意食物的種類和性質,從流質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新生兒患者恢復餵養從水開始,再喂稀釋的奶,逐漸增加奶量和濃度。禁食較久者在控制敗血症的基礎上給予靜脈高營養液。

(5)預防併發症:腹膜炎、腸穿孔,減輕消化道負擔,促進其恢復正常功能,住院期間不發生嚴重的併發症。

①密切觀察病情,及時發現腸梗阻、腸穿孔、腸出血的早期症狀:發現有嚴重腹脹、引流液增多、血便、頻發呼吸暫停等症狀或體征時,應立即與醫生取得聯繫。

②當患兒面色蒼白或有休克的症狀及體征,心率過快或過緩、血壓下降、末梢迴圈衰竭時,立即通知醫生組織搶救,應迅速補充有效迴圈量,改善微循環,糾正脫水、電解質紊亂及酸中毒。

③觀察患兒有無凝血障礙的表現:皮膚是否有瘀斑、注射部位是否有滲血、有無嘔血、便血、血尿等凝血障礙等表現;監測凝血因數的實驗室檢查結果,有異常時及時彙報醫生。

④監測腹膜炎的症狀和體征:如腹肌緊張、心動過緩、體溫過低,注意觀察腹部情況,必要時每小時測量腹圍,每2h測量體溫。

⑤避免恢復進食過早,減輕消化道負擔,促進其恢復正常功能。禁食較久者在控制敗血症的基礎上給予靜脈高營養液,補充熱量及營養。

做好防護治,讓寶寶健康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