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撫寶寶的情緒?小嬰兒時期, 寶寶的表達能力有限, 新爸爸新媽媽又缺乏經驗, 親子交流有點“悶”, 其實我們可以給寶寶更多!那麼, 如何安撫寶寶的情緒?下面, 小編給准爸媽介紹相關知識, 趕快來學習吧!
誘發寶寶良好情緒
有這樣一個實驗, 講的是西歐的普魯士有一個君主, 他很想知道人類最初的語言是什麼。 於是他想:如果找到一批嬰兒來養著, 規定任何人不得跟他們說話, 也許能知道“人類最初的語言”是什麼。 他對那些撫育嬰兒的媽媽和護士下令, 只許給嬰兒餵奶、洗澡, 絕對不准和嬰兒說話。
Advertisiment
0-12個月寶寶“情緒與交流能力”發展參考指標
Advertisiment
第一周
·喜歡媽媽做伴, 對媽媽的聲音感到安心。
·靠近他的臉20~25釐米時, 他會注視你的臉。
·不高興或不舒服時, 會哭泣。
·興奮的時候, 會舞動手腳。
第一個月
·喜歡被抱, 會用笑來表示。
·非常期待你對他說話或唱歌。
·會與人對看。
·喜歡洗澡, 會踢水、撥水。
·餓了、渴了、不舒服, 會以哭來表達。
第二個月
·露出生平第一個笑容, 當你對他笑時, 他也會微笑回報。
·喜歡別人注意他。
·如果有人跟他玩, 他可以保持較長時間清醒。
·可以一覺到天亮。
·獨自一個人的時候, 他會以觀察周圍為樂。
·餵食成為他的一種社交活動, 當你喂他吃奶或對他說話時, 他會看著你。
第三個月
·對關懷他的大人, 產生更多的回應。
·注意力增加, 並在父母靠近時,
Advertisiment
·開始透過臉部表情表達心情。
·樂意展現更多笑容, 減少哭泣。
第四個月
·會利用臉部表情吸引父母的注意。
·感覺高興時會自然發出聲音。
·享受熟悉的情境, 如餵食、洗澡、換衣服。
·被搔癢時會大聲的笑。
·會融入大人柔和的歌聲中。
第五個月
·睡眠時會固定依賴一個親近的布偶或玩具。
·可以自己玩上一段時間。
·對新環境展現興趣。
·會不滿玩具自手上被拿走。
·會對陌生人陪伴感到害羞。
·能夠通過微笑或是發聲吸引別人注意。
第六個月
·對陌生人陪伴感到緊張, 並且哭泣。
·當雙親靠近時會發出聲音。
·當大人想拿走玩具時, 他會故意握住不放。
·聽到熟悉的聲音會停止哭泣。
·聽到自己的名字會回頭。
·在某些情況下顯得焦慮,
Advertisiment
第七個月
·會讓你知道他高興或難過。
·如果打斷他做事, 會顯得煩躁。
·對於言語上的讚美十分在意。
·當他煩厭時, 會很技巧地吸引大人注意。
·喜歡規律的生活, 例如固定的時間洗澡、睡覺。
第八個月
·開始與雙親以外的大人互動。
·在公眾場合會粘著大人。
·被陌生人抱起會害羞。
·陶醉於鏡中影像及家中照片。
·喜歡參與其他寶寶的活動, 但玩起來卻不合作。
·可以通過簡單的肢體動作、臉部表情或是聲音, 回答簡單問題。
第九個月
·對其他同齡寶寶充滿好奇, 可能會屏神注視或用肢體接觸。
·如有其他孩子靠近, 會藏起自己的玩具。
·看到大人或其他寶寶難過, 也會跟著難過。
·在地板上玩耍時,
Advertisiment
·受到大人肯定讚賞時, 會重複做動作。
第十個月
·會主動擁抱大人。
·喜歡可以互動的遊戲。
·樂於花時間自我娛樂。
·大人講故事時, 會依偎身旁。
·不瞭解本身行為對其他寶寶的影響。
第十一個月
·當希望落空時, 很容易受挫或是輕易發脾氣。
·對事情積極或消極的態度變化很快。
·注視別的寶寶, 但是不與他們互動。
·喜歡贏得大人讚賞。
·與父母在一起覺得很安全, 但是對陌生人很緊張。
第十二個月
·喜好任何可以與大人互動的遊戲。
·對家中親人充滿感情。
·不想合作時, 會發脾氣。
·在男女混合的團體中, 喜歡與同性的寶寶玩在一起。
·可以和同年紀的寶寶一起玩, 但與大一點的孩子在一起, 可以玩得更盡興。
·對自己的能力極有信心, 但一旦未能達成目標,也很快產生挫折感。
這個事例告訴我們:嬰兒需要的不只是生理上的照料,如果沒有精心的情緒照料和親子交流,也無法生存下去。寶寶一降生,就應該給他快樂的生活體驗。
怎樣給嬰兒期寶寶好情緒
★多抱抱寶寶
父母親要多抱一抱寶寶,讓寶寶通過與母親肌膚的接觸知道自己是被疼愛的,這對嬰兒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嬰兒除了營養上的需要之外,還有精神上的需要。寶寶在媽媽那溫暖的懷抱中,會感到媽媽的愛護和關懷,他會凝視著媽媽的臉,看著媽媽的口形,聽著媽媽那親切的聲音。肌膚親情能夠滿足寶寶的精神需要,也是説明寶寶發展情緒與人際的重點,爸爸、媽媽的懷抱越溫暖、親密,寶寶的情緒就越穩定、有自信,所以父母們千萬別忽視。
★多關心寶寶的哭
寶寶生下來就會哭。哭是嬰兒與外界溝通的第一種方式。通過嬰兒的哭泣,媽媽可以知道:寶寶是饑餓,疼痛,不舒服,大小便了,還是感到寂寞了。半歲的寶寶只有用哭來表達他的需要和請求,如果您不關心寶寶的哭,他會感到很無助。時間一長就會變得悲觀消極,並且不再為達到某一目的而想方設法去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勢必會影響到寶寶語言的發展。所以父母要多關心寶寶的哭,努力去理解寶寶哭的含義。當寶寶哭了,爸爸媽媽可以以關心的口吻對寶寶說:“是不是尿褲子了?”“寶寶是不是想說話?”並及時解決他的困難。如果是寶寶感到寂寞了,就要哄哄他,念兒歌或唱歌給他聽,或者和他做遊戲,讓他體驗到快樂。
★讓寶寶有安全感
有的父母為了培養寶寶的獨立性,寶寶一出生就讓他離開父母單獨睡。一些研究人員認為:要想培養寶寶的獨立性,最重要的是要讓寶寶的情緒穩定,情緒一旦穩定了,自然而然就會產生獨立性。如果讓寶寶從小離開母親,在他需要聽到母親的聲音、嗅到母親身上的氣味、得到母親的精心照料時,卻得不到應該得到的滿足,寶寶就會產生不安全感。同時還會影響他們的情緒,自然就不會增強他的獨立性。所以,在寶寶6個月之前,媽媽最好能在寶寶身邊睡,適時地拍拍、哄哄、抱抱他,或者唱一首搖籃曲,讓寶寶心滿意足地安然入睡。
★提醒
父母與寶寶在一起時,應該把所有的不愉快拋諸腦後,心情儘量放輕鬆,否則,寶寶會受到你緊張的情緒影響,顯得不安、退縮。
好情緒對EQ、IQ都有積極影響
嬰兒的情緒社交發展是由內而外逐步展開的,他最先接觸到的就是父母、家庭成員,親子關係是他發展所有情緒與人際的起點,親密的親子關係可以穩定嬰兒的情緒,讓他感到安全。為了幫助他學習信任他人,同時為他將來的人際關係奠立穩固的基礎。
有人曾對寶寶的行為做過長期的實驗,把一個每天生活得多姿多彩且有良好情緒的寶寶和另一個在單調無聊的生活中成長起來的寶寶作比較,明顯地看出,前者的反應比後者靈敏,而且這個寶寶在以後的教育中也顯示出很大的優勢。從這個實驗可以看出,快樂的情緒體驗對寶寶智力的發展、語言能力的提高都有積極的影響。
以上,是小編給當爸爸媽媽的人們提供了怎樣給嬰兒期寶寶好情緒的相關知識,嬰幼兒需要精心地呵護,爸爸媽媽你們跟寶寶溝通起來哦!盡請關注養身之道網哦!
但一旦未能達成目標,也很快產生挫折感。這個事例告訴我們:嬰兒需要的不只是生理上的照料,如果沒有精心的情緒照料和親子交流,也無法生存下去。寶寶一降生,就應該給他快樂的生活體驗。
怎樣給嬰兒期寶寶好情緒
★多抱抱寶寶
父母親要多抱一抱寶寶,讓寶寶通過與母親肌膚的接觸知道自己是被疼愛的,這對嬰兒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嬰兒除了營養上的需要之外,還有精神上的需要。寶寶在媽媽那溫暖的懷抱中,會感到媽媽的愛護和關懷,他會凝視著媽媽的臉,看著媽媽的口形,聽著媽媽那親切的聲音。肌膚親情能夠滿足寶寶的精神需要,也是説明寶寶發展情緒與人際的重點,爸爸、媽媽的懷抱越溫暖、親密,寶寶的情緒就越穩定、有自信,所以父母們千萬別忽視。
★多關心寶寶的哭
寶寶生下來就會哭。哭是嬰兒與外界溝通的第一種方式。通過嬰兒的哭泣,媽媽可以知道:寶寶是饑餓,疼痛,不舒服,大小便了,還是感到寂寞了。半歲的寶寶只有用哭來表達他的需要和請求,如果您不關心寶寶的哭,他會感到很無助。時間一長就會變得悲觀消極,並且不再為達到某一目的而想方設法去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勢必會影響到寶寶語言的發展。所以父母要多關心寶寶的哭,努力去理解寶寶哭的含義。當寶寶哭了,爸爸媽媽可以以關心的口吻對寶寶說:“是不是尿褲子了?”“寶寶是不是想說話?”並及時解決他的困難。如果是寶寶感到寂寞了,就要哄哄他,念兒歌或唱歌給他聽,或者和他做遊戲,讓他體驗到快樂。
★讓寶寶有安全感
有的父母為了培養寶寶的獨立性,寶寶一出生就讓他離開父母單獨睡。一些研究人員認為:要想培養寶寶的獨立性,最重要的是要讓寶寶的情緒穩定,情緒一旦穩定了,自然而然就會產生獨立性。如果讓寶寶從小離開母親,在他需要聽到母親的聲音、嗅到母親身上的氣味、得到母親的精心照料時,卻得不到應該得到的滿足,寶寶就會產生不安全感。同時還會影響他們的情緒,自然就不會增強他的獨立性。所以,在寶寶6個月之前,媽媽最好能在寶寶身邊睡,適時地拍拍、哄哄、抱抱他,或者唱一首搖籃曲,讓寶寶心滿意足地安然入睡。
★提醒
父母與寶寶在一起時,應該把所有的不愉快拋諸腦後,心情儘量放輕鬆,否則,寶寶會受到你緊張的情緒影響,顯得不安、退縮。
好情緒對EQ、IQ都有積極影響
嬰兒的情緒社交發展是由內而外逐步展開的,他最先接觸到的就是父母、家庭成員,親子關係是他發展所有情緒與人際的起點,親密的親子關係可以穩定嬰兒的情緒,讓他感到安全。為了幫助他學習信任他人,同時為他將來的人際關係奠立穩固的基礎。
有人曾對寶寶的行為做過長期的實驗,把一個每天生活得多姿多彩且有良好情緒的寶寶和另一個在單調無聊的生活中成長起來的寶寶作比較,明顯地看出,前者的反應比後者靈敏,而且這個寶寶在以後的教育中也顯示出很大的優勢。從這個實驗可以看出,快樂的情緒體驗對寶寶智力的發展、語言能力的提高都有積極的影響。
以上,是小編給當爸爸媽媽的人們提供了怎樣給嬰兒期寶寶好情緒的相關知識,嬰幼兒需要精心地呵護,爸爸媽媽你們跟寶寶溝通起來哦!盡請關注養身之道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