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如何教孩子抵制誘惑】孩子情緒管理重要性

養生之道網導讀:

培養自製力是如何教孩子抵制誘惑的關鍵, 做活自我管理也是如何教孩子抵制誘惑的前提, 孩子自製力培養在如何教孩子抵制誘惑中起到關鍵作用。

Advertisiment

孩子情緒的重要性

每當寶貝學會一個新的動作、新的詞彙, 我們都會格外地留意。 但是, 寶貝的情緒呢?它是不是也以同樣的速度良好地發展著呢?想必很少有父母留意過吧。 然而, 情緒卻如同一個隱藏在幕後的總指揮一樣, 決定著寶貝的心智是否能夠健康成長。 一個嬰兒早在懂得使用語言之前, 就會傳情達意了, 並且能從這種互動中獲得安全感、自信以及各種資訊, 進而才能順利學會肌肉運動、語言、認知等技能。

那麼, 如何才能及早知道寶貝將來的情緒是怎樣的呢?用一顆糖果就能進行預測, 這就是著名的“糖果實驗”。 在這項長達40年的實驗中, 科學家發現, 通過觀察孩子抵抗糖果誘惑的能力,

Advertisiment
可以預測他今後的人生道路。

科學真相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了這一實驗。 他們找來數十名孩子, 每人面前放一顆糖果, 告訴他們糖可以吃, 但如果10分鐘後再吃就可以多得到一塊。 當研究人員出去後, 這些孩子中有1/3馬上開始吃。 剩下的孩子則用盡了各種方法讓自己撐下去;有的閉上眼睛不去看誘入的糖果, 將頭埋入手臂中, 自言自語, 唱歌, 玩弄自己的手腳, 甚至努力讓自己睡著, 但是依然有1/3的孩子開始堅持卻在後來放棄了。 不過, 最後1/3的孩子一直堅持到了研究人員回來。 這些有意志力的孩子最終得到了兩顆糖果。

14年後, 研究人員再次調查了這些孩子, 發現不同反應的孩子在情緒與社會交往方面的差異非常大。

Advertisiment
4歲時就能抵抗誘惑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 社會適應能力非常好, 比較自信, 人際關係好, 能很好地面對挫折氣有主見且學業出眾, 在追求目標時也和小時候一樣能壓抑立即得到滿足的衝動。

而那些馬上吃糖果的人, 成年後缺乏自信, 與人相處不好, 容易懷疑、嫉妒或羡慕別人, 而且和小時候一樣不易壓抑立即得到滿足的衝動。

糖果實驗顯示了童年時期的一個很小的行為, 長大後卻擴大為社會、情感等多方面的能力。 很多事情都取決於壓抑衝動的能力, 包括減肥、讀完學位等。 因此, 如果孩子欠缺情緒控制能力與成熟度, 再高的智商也無用武之地。

如何教孩子們抵制誘惑

Advertisiment

要讓孩子們學會抵制誘惑i, 首先家長要學會反思。 自製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並不是天生的, 它和人的其他能力一樣, 都是後天開發形成的。 即便是大人的自我管理能力也需要一定的努力才可以形成。

第一、從日常生活小事做起, 人的自製力是在學習、生活、工作中的千百萬小事中培養鍛煉起來的, 許多事情雖然微不足道, 但是卻影響到一個人自製力形成。 如早上按時起床, 嚴格遵守各種制度、按時完成學習計畫等, 都是積小成大, 鍛煉自己的自製力。

第二、進行暗示和激勵。 自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現在自我暗示和激勵等意念控制上, 意念控制的方法:在孩子開始緊張的活動之強, 反復默念一些建立自信、給人力量的話,

Advertisiment
隨時提醒激勵自己, 在面臨困難和誘惑是, 調整自身心理活動, 調節自己的控制能力。

第三、要男孩經常自省, 入黨他們學習時忍不住想看電視, 馬上自我警告自己關注自己, 當遇到困哪想退縮時, 暗示自己不要懦弱, 勇敢。

第四、給孩子制定一定的規矩對培養孩子的自覺性是非常有效的幫助。 例如:教育他們吃飯的時候不可以把米粒撒到桌子上, 公共場合不可以大聲喧嘩吵鬧, 和其他小朋友遊戲追逐;家人睡午覺的時候不要在屋子裡吵鬧;每個星期天都要把自己的房間整理乾淨等。 當孩子把規矩當成一種習慣的時候, 他們就會在潛意識裡形成積極的狀態。

第五、獎罰分明, 做好就該獎勵, 但是做錯時就一定不能姑息, 哪怕是小錯也要進行懲罰,這樣孩子們才能正視自己的錯誤,及時改正。一般人認為:孩子犯小錯可以不問,犯了大錯就必須加以批評,其實不然,小錯更應該引起家長的重視。孩子們未必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如果不加以糾正,小錯很可能演變成大錯。因此不多糾正小錯誤,才能做到防患於未然。

第六、“孩子是父母的影子”這句話不無道理,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在孩子們的心靈深處埋下種子。對於孩子們的未來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所以家長要一身作則,樹立好榜樣。試想一個家長自己缺少公德,經常出入燈紅酒綠、紙醉金迷場所,酗酒、賭博、不講社會公德等惡習,特別是在家庭中,一天到晚經常吃喝玩樂,打牌,搓麻將,玩電腦是很難培養出子女的良好習慣和高尚情操來,對於孩子們那張純潔的白紙上塗染下昏黃的記錄。

細心呵護健康成長。

哪怕是小錯也要進行懲罰,這樣孩子們才能正視自己的錯誤,及時改正。一般人認為:孩子犯小錯可以不問,犯了大錯就必須加以批評,其實不然,小錯更應該引起家長的重視。孩子們未必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如果不加以糾正,小錯很可能演變成大錯。因此不多糾正小錯誤,才能做到防患於未然。

第六、“孩子是父母的影子”這句話不無道理,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在孩子們的心靈深處埋下種子。對於孩子們的未來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所以家長要一身作則,樹立好榜樣。試想一個家長自己缺少公德,經常出入燈紅酒綠、紙醉金迷場所,酗酒、賭博、不講社會公德等惡習,特別是在家庭中,一天到晚經常吃喝玩樂,打牌,搓麻將,玩電腦是很難培養出子女的良好習慣和高尚情操來,對於孩子們那張純潔的白紙上塗染下昏黃的記錄。

細心呵護健康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