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體溫高表現】寶寶發燒

養生之道網導讀:

瞭解孩子體溫高表現對寶寶健康極為重要, 那麼如何瞭解孩子體溫高表現呢?瞭解孩子體溫高表現並不困難。

Advertisiment

寶寶正常體溫

寶寶現在10個月, 7個月以來, 大約7~8次晨起腋溫38℃, 無任何處理後一天體溫恢復正常, 情緒良好, 無……寶寶現在10個月, 7個月以來, 大約7~8次晨起腋溫38℃, 無任何處理後一天體溫恢復正常, 情緒良好, 無其他異常。 是否需要做檢查?

每個孩子的基礎體溫不同, 不同時間的體溫不同, 不同活動狀態的體溫也不同。 如果早起體溫偏高, 沒有任何症狀, 家長不必擔心。 可以記錄孩子一天早、中、晚的體溫, 瞭解孩子平時體溫的情況。

我家寶寶在量體溫時體溫計破裂, 割破了腋下, 拍片結果說是水銀未進入皮膚。 X光攝片是否真的能準確看出水銀是不是對寶寶產生了影響?

水銀屬於金屬, X線透視下呈現黑影, X線照片呈現白影。 如果X線檢測後未發現水銀,

Advertisiment
就不必再擔心。 不過對學齡下的兒童使用水銀柱體溫表非常不安全。 比如, 我們經常聽說水銀柱體溫表損壞時, 有的懷疑孩子吞下水銀;有的擔心腋窩部皮膚破潰滲進水銀等。 從安全角度考慮, 建議家庭使用電子體溫計——腋溫表或耳溫槍。

臨床表現

1.發熱程度分級(腋表)

(1)低熱37.5~38.0℃;

(2)中等熱38.1~39.0℃;

(3)高熱39.1~40.0℃;

(4)超高熱40℃以上。

2.按發熱時間長短可分為

(1)短期發熱發熱

3.發熱的常見熱型

小兒熱型不如成人典型, 近年由於抗生素的廣泛使用, 以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應用, 使熱型發生變化, 同時熱型對疾病的鑒別診斷意義受到影響。

(1)稽留熱持續發熱, 體溫波動很小, 一般不超過0.6℃;(2)弛張熱發熱體溫波動上下2~3℃, 但未降到正常;(3)間歇熱發熱回到正常至少24小時又發熱;

Advertisiment

(4)雙峰熱24小時內發熱有兩次高峰;

(5)復發性或再發性發熱發熱多次發作, 每次持續數日, 發作期間1至數日體溫正常;(6)不規則熱熱型無一定規律。

4.發熱的分期

在發熱過程中, 由於產熱和散熱這對矛盾不斷發生變化, 所以發熱一般可分為四個階段:

(1)前驅期許多發熱疾病可無此期症狀。 此期症狀持續時間, 根據發熱疾病的具體情況而不同, 主要表現為全身不適、疲倦乏力、腰背及四肢痛、頭痛、食欲減退、情緒不穩定、低熱;有些發疹性疾病, 在全身皮疹出現前, 可有前驅疹, 如麻疹前驅期時, 口腔黏膜可出現克氏斑。

(2)體溫上升期特點是產熱多而散熱少, 因此產熱佔優勢, 故體溫升高。 表現為皮膚蒼白、乾燥、無汗、“雞皮疙瘩”,

Advertisiment
觸摸患兒皮膚有冷感;如發生寒戰, 預示將發生高熱。 幼兒此時可出現驚厥現象。 在寒戰期間, 體溫多在38℃以上, 並多數在數小時內達到高熱極期, 如瘧疾、大葉性肺炎、敗血症、藥物反應性發熱等, 以上為體溫驟升者。 體溫漸升者, 指發熱初期為低熱, 數天內由低熱逐漸上升達到高熱者, 稱為漸升性發熱。 漸升者常有前驅症狀, 多數無寒戰現象, 但有時可感覺發冷, 如不典型的傷寒。 有的呈驟升性發熱, 這可能開始為低熱被忽略所致。 另外, 肺結核等疾病的體溫呈漸升性發熱。

(3)高溫持續期此時體溫已達高峰, 本期的特點是散熱過程開始增強, 但產熱並未降低, 所以此期產熱和散熱在新的基礎上重新建立相對的平衡,

Advertisiment
使體溫維持在一定的高水準上。 臨床上表現為皮膚潮紅而灼熱、呼吸加快加強、出汗等, 此期出現高熱可持續幾小時(如瘧疾)或數天(如肺炎), 甚至幾周以上(如傷寒)。

(4)體溫下降期本期特點是散熱過程佔優勢, 產熱減少, 同時通過體溫調節中樞的調節, 散熱仍處於較高水準, 病人體表皮膚血管擴張, 大量出汗, 散熱加強, 於是體溫開始下降, 產熱和散熱終於恢復正常的相對平衡狀態。 體溫下降的方式, 一般是漸退, 即在幾天之內體溫逐漸恢復正常(如傷寒);也有驟退的, 即體溫在十幾個小時或更短的時間內降到正常, 甚至低於正常(如大葉性肺炎)。 在體溫下降時, 由於大量出汗, 喪失大量的體液, 因此對於高熱小兒在使用退熱藥時, 必須慎重,以防造成虛脫及其他併發症。

5.發熱的伴隨體征

根據一些伴隨體征能幫助找到小兒高熱的誘因:

(1)若發現咽部充血、扁桃體腫大,可能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2)若皮膚出現皮疹,可能為常見的出疹性傳染病,如幼兒急疹、麻疹、風疹等;(3)若發現皰疹,可能為水痘、手足口病等;

(4)若發現皮膚有淤斑,應考慮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亦應考慮血液系統疾病;(5)若發現淺表淋巴結腫大,應考慮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亦應該注意白血病和惡性淋巴瘤;(6)若發現口腔黏膜有斑點,可能為麻疹;

(7)若肺部聽診聞及痰鳴音或水泡音,是急性支氣管炎或支氣管肺炎的體征,肺部聽診有哮鳴音,應考慮喘息性支氣管炎或支氣管哮喘(8)腹部有明顯的壓痛或其他體征,應注意急腹症如急性闌尾炎、腸梗阻等。

細心呵呼健康成長。

必須慎重,以防造成虛脫及其他併發症。

5.發熱的伴隨體征

根據一些伴隨體征能幫助找到小兒高熱的誘因:

(1)若發現咽部充血、扁桃體腫大,可能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2)若皮膚出現皮疹,可能為常見的出疹性傳染病,如幼兒急疹、麻疹、風疹等;(3)若發現皰疹,可能為水痘、手足口病等;

(4)若發現皮膚有淤斑,應考慮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亦應考慮血液系統疾病;(5)若發現淺表淋巴結腫大,應考慮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亦應該注意白血病和惡性淋巴瘤;(6)若發現口腔黏膜有斑點,可能為麻疹;

(7)若肺部聽診聞及痰鳴音或水泡音,是急性支氣管炎或支氣管肺炎的體征,肺部聽診有哮鳴音,應考慮喘息性支氣管炎或支氣管哮喘(8)腹部有明顯的壓痛或其他體征,應注意急腹症如急性闌尾炎、腸梗阻等。

細心呵呼健康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