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獨生子女家庭的日漸增加,
家長對子女過分寵愛,
凡事包辦代替的現象也日益增多,
這樣長期以來,
致使不少孩子不敢正視挫折,
如難以適應新問題,
對困難採取回避態度等等,
形成無助、怯懦的性格。
因此,
家長要重視孩子承受挫折心理的培養和面對挫折勇於排除困難性格的塑造。
在家庭教育中把握好如下方面。
一、要培養幼兒開朗的性格,
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質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
對於同樣的挫折情境,
個性特徵有缺陷的人更容易感受挫折。
如性格孤僻、沉鬱壓抑、過於內向、自卑或急躁衝動、感情脆弱等,
Advertisiment
幼兒人格素質是在其交往、生活經驗中逐步形成的。 家庭的和睦民主的氛圍, 家長的關懷鼓勵等, 均有利於幼兒開朗性格的形成。 但是現代生活中的許多環境和人為因素, 如:缺少小夥伴關係, 父母忙於工作, 交往受到限制等等, 助長了孩子孤僻、冷漠、抑鬱、自我中心、怯懦等人格的形成。 家長應正視這些不利的環境和人為因素, 要創設愉快教育環境, 進行正面積極引導。
二、要把真實的生活還給孩子, 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如果個體的成長道路比較平坦, 很少參與社會活動, 實踐能力較差, 一旦進入複雜的社會生活,
Advertisiment
同時, 家長要引導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從刷牙、洗臉、穿衣、洗手帕等小事做起, 漫漫進步到幫助大人拿東西、掃地、擦桌子、洗碗筷等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如果能持之以恆, 對孩子的成長和獨立工作能力、挫折耐受力的訓練都很有好處。
Advertisiment
三、要説明孩子認識自我, 接受自我
一個人只有眼睛望著理想, 而雙腳踏著現實, 才能利於不敗之地;只有充分認識瞭解自己, 才能不斷走向成功。 在孩子面臨挫折和困難時, 更需要成人説明孩子分析其產生的原因, 認識自己的不足與長處。 一個人對自己的一切不僅要充分瞭解, 而且要坦然的承認和欣然接受。 因為個人所具有的條件, 有很多是不能改變的, 如容貌、生理缺陷、家庭環境等, 如果只瞭解自己, 勢必增加個人的不安與痛苦。 有些孩子狂妄自大, 總覺得自己什麼都是最好的, 是因為缺乏自知之明;另有一些孩子過分自卑, 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 是因為對自己沒有信心。 一個人只有認識自我, 接納自我, 才能避免心理衝突,
Advertisiment
四、對孩子避免期望過高
幼兒在做事情時, 難免會犯下錯誤, 家長應有意識地避免將其定為“失敗者”, 而應適當改變過高的期望目標, 使幼兒在成長過程中接受父母的鼓勵和支援, 敢於犯錯誤。 先要肯定成績, 改變幼兒受挫意識, 再適當調整期望目標, 使幼兒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如當幼兒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打掃了玩具櫥, 累的滿頭大汗, 可還是沒把玩具擺放好時, 這時, 應告訴幼兒能打掃乾淨已非常難得, 相信將來會做的更好。 如果對幼兒做的不完善而表現出不滿, 幼兒就會因未實現家長的期望而動搖信心, 懷疑自己, 甚至會產生“早知如此,
Advertisiment
總之, 家長要有意識地從各方面入手, 採取多種方式, 對幼兒進行擺脫依賴和培養自主自立精神的教育和鍛煉, 培養孩子不畏困難的堅強意志和毅力, 使孩子逐步對困難的承受能力和對複雜環境的適應能力有所提高。